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利用生病教孩子珍爱生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 11:41  《中国妇女报》 
利用生病教孩子珍爱生命
图为学生们在学习包扎

  [新闻提示]

  22岁的江西女生张瑞日前到成都参加四川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2007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及面试,却在考试前一晚患急性阑尾炎。为了不误考试,张瑞冒死暂缓手术,坚持上考场。成都市第六医院的领导们被她的求学精神所感动,专门派出救护车将张瑞送到考场,安排急救医生寸步不离地在考场外“监视”病情。考试完毕,已经虚脱的张瑞被火速送进手术室。

  而就在前几天,广东肇庆一小学3年级的男孩小强在上学途中,被两名中学生勒索。因一无所获,两中学生丧心病狂地点燃小强所穿的校服,以示惩罚,导致其被烧成重伤。

  这两个事件,尽管前者令人感动,后者令人愤慨,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对生命的漠视。这又一次在我们耳边敲响了警钟:对孩子的生命教育不能再等了——

  由于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和生命教育的缺位,青少年对“生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心理问题日渐突出。有关方面调查显示,在中小学生中,曾有13.3%的人认真考虑或计划过自杀,4.9%的人尝试过自杀,“特别想自杀”的占17.4%,青少年自杀日益呈现低龄化;在大学生、研究生中,轻视生命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而漠视生命的另一个恶果是不尊重和珍惜他人的生命,近年来,青少年杀人事件也屡屡发生。

  如何让孩子珍爱生命,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话题;而告诉孩子“生命的可贵”,学会如何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既是老师的责任,更是父母的责任。

  告诉孩子“生”与“死”

  父母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应从儿时开始。借助书本知识、大众传媒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如亲朋好友的去世、小动物的死亡等,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生、什么是死。让孩子接受死亡,告诉他们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是生命发展的规律。进而让他们懂得: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它是人生最宝贵的;生命又是短暂脆弱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更应该尊重生命,利用好属于自己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当孩子长成少年,随着自我观念的萌生,“我是谁”、“我为什么而生”这样一些涉及生命价值的问题,也同时产生了。家长应适时指导他们做出正确的解释,避免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类似“为父母而活”、“为得到老师的赞赏而活”等糊涂观念。对处在青春期阶段、独立意识强的孩子,父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遇事冷静,使之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危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避免固执、偏见和蛮干;勇敢地面对现实,进行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增强抗挫折承受力;学会掌握自我心理调整、自我控制的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以及危害自身的行为。

  借助身边小事打动孩子的心

  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不能靠简单的说教。爸爸妈妈不妨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懂得生命的可贵。比如,让孩子养一种小动物,每天照顾它,给它喂食喂水,看着它一天天健康成长;在小动物生病的时候,怎样帮助它、精心呵护它,使它渡过难关。也可以给孩子一个鸡蛋作为他的“孩子”,走到哪儿带到哪儿,一个星期后看看鸡蛋是否完好无损。借助这些具体、直观的活动,孩子更容易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感受到妈妈的爱、爸爸的爱和家庭的重要。

  如果父母仅仅靠告诉孩子名人怎么坚强、古人怎么坚强,从而要孩子也坚强,这样的生命教育是冷冰冰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借助活生生的事物,孩子的心才容易被打动。

  利用生病教孩子珍爱生命

  不知从何时起,“带病上学”成了被赞美的行为。一些父母也以此为例激励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但仔细想来,这实属一种误导。因为,生病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家长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向孩子解释:身体报警了,告诉你该休息了。同时,向孩子传递关注健康、尊重生命的概念,因为生命只有一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健康乃至生命都没有了,那还谈什么学习呢?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头痛脑热、伤风感冒也不见得完全是“小”病。有的孩子因感冒治疗调养不当患了病毒性心肌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也可以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流行性腮腺炎也算是人人都得的“小病”,但其合并症有睾丸炎、脑膜脑炎等。可见,所谓的“小病”并不是总停留在“小”的阶段,有时还会越闹越大。况且,一次病未彻底治愈,机体抵抗力下降,过不了几天,有点“风吹草动”,就容易再次生病,很可能影响一生的健康。另外,也要给孩子讲明白,带着感冒等传染病去上学,很可能传染给同学,影响到他人的健康。从最基本的小事起步,向孩子灌输尊重生命的意识,效果会更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教育  生命  成长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