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家教可以学得来
--读《与儿子一起成长》
当一个孩子降临某个家庭,不管穷困还是富有,养育和教育这个孩子,就成为这个家庭的中心,这是当今独生子女时代的特有情景。因此,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在市面上一直热销。
多年前曾风靡过一本叫《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那时候笔者身边正有一个待教的小小女孩,我和许多望女成凤的母亲一样,把这本《哈佛女孩》买了来并数夜狂读。然而读后的感想是,有的教育方法学得来,刘亦婷这样的家教我辈却是绝对学不来的,因为那不是一个母亲的工程,而是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加爸爸妈妈在内的一家人的系统工程,用心到了极致。
近日看到了《和儿子一起成长》这本书,作者头上刚带上“全国十大杰出母亲”的耀眼光环,出于好奇,我又一气读了下来。待第二天见到刚做了爸爸的侄子时,我递给了他这本新书,说:“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和你媳妇好好读读这本书,很有用处的......”
杨文当初创立的少儿英语学习法叫“情景教育”,这种教育法在后来发展为全方位的“随机教育”。用作者的话说,随机教育就是,随时随刻都有教育孩子的机会,随时随刻都要抓住教育孩子的机会。看她教育儿子夏杨的过程,你除了感喟一个母亲教育孩子的用心,还佩服她教育孩子的智慧。一个熟悉杨文的朋友曾说,“她看似柔弱,但内心特别刚强,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性,而且做事情特别讲求完美。”
是的,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代社会,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或者说,任何的成功都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个母亲,首先向儿子树立的是自身的榜样力量。你从书的字里行间发现,成功儿子的背后是一个骨气奇高的母亲。一路沧海桑田走来,她成功面前从不满足,困难面前从不退缩。从沂蒙山区的一个纺织女工成长为一位大学生,从海外学子到归国创业,从开办少儿英语培训班到创立起一所万人民办大学,杨文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不屈不挠奋斗和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就耳濡目染地影响着身边正成长着的儿子。一位今年儿子保送北大物理系的妈妈也曾跟我说过,孩子学习时我从来都是捧书阅读的,我不相信一个懒散的妈妈能培养出一个勤奋的孩子。而这样的身教总是自然而然的。家长人格的激励是对孩子最好的情商教育。从夏杨的一篇作文中看到,这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这个走进世界顶尖大学的男孩,并不是多么天才, “劳其筋骨”曾是这个走向剑桥大学的男孩刻骨的记忆。而当你与他面对面时,感觉到的是一个活泼聪颖幽默的小伙子,与你对话的大脑像一个智能机器,呈放射状高速运转,几乎不加思索地回答着你一个又一个问题,难怪当初能通过剑桥大学那样超奇超难的面试。你会由衷地羡慕,这个男孩的未来,将有无可限量的美好发展。
然而,身教只是一个方面,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但仅有愿望是远远不够的。成功的家庭教育中,无不凝聚着为父为母者的技巧和智慧。杨文可以说是一个教育家,在外她掌领着一个万人学校,在家她孜孜不倦做母亲,儿子是她教育理念最直接的实施者,并且成功了。她的教子方法有很多种方式,从书中看出,无私、科学、推出,构成她教育理念的核心。她的“育儿心经”,在扬弃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同时,又吸收了国际上最新的教育理念:顺应孩子的天性,在宽容、接纳、指导中,让孩子健康而自由地成长。比如,她告诉你,聪明是吃出来的,紧跟着就告诉你应该给孩子吃什么食物可以健脑和健身;比如,她告诉你,生活即教育,然后就告诉你她日常总结出的“教育孩子十大戒律”:不要把小孩子当成大人来要求,不要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不要当众羞辱孩子......;比如,她还告诉你,成功来自于专注力,而她更会讲给你当初自己是怎样培养儿子的专注力的......这些方法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一个母亲的实践和用心记录,所以,对于每一个母亲来说,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具有可理解可学习的现实意义。
因为以一个母亲的回忆和总结为叙述的主线,一则则奇妙的家教方法都是融合在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中,因此读起来妙趣横生。不得不承认,杨文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只用寥寥几笔,就能把一个故事讲解得生动活泼、清晰透彻、朴实真切,在这种生活流的讲述中传播着亲子教育教育的独特理念。而每一个小故事,都是她精心布置的场景,读者会心甘情愿走进她预先设置的“暗示”,自然而然地赞叹和接受她的诸多教育方法和理念。
“父母要是一个人格完整和在自我生命的过程中沉淀下精神财富的人。”封面上那个和蔼、优雅、有着睿智眼神的杨文,爱她的儿子,爱她的事业,爱她的家庭,一颗全方位的爱心,托起了她辉煌灿烂的人生。读读她的书,就知道这个新时代的新女性,有着怎样感人的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