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柯倩华谈翻译英文图画书

  序——谈谈翻译英文图画书(柯倩华)

  A word is a world. ──Charles W. Ferguson

  有一回,我在台北做一场关于儿童图画书的演讲,几位听众在中场休息时围着我谈中译版本常出现的问题。其中一位愤愤地抱怨某位译者“每次都把好好的书译得那么糟糕,感觉都不对。”她接着说看得出来那些书的题材内容很好,很贴近小孩的生活和兴趣,但是“译得太差了,念起来感觉好奇怪,我只好到诚品找原文的书。”最后她问我为什么那位译者还一直翻译图画书。当时的情况和时间无法让我进一步讨论,我只能建议她直接向出版社表达她的意见。

  图画书翻译的文字责任

  热闹的儿童图画书市场上,翻译的作品占大多数。它们已成为许多小孩喜爱的课外读物,也逐渐被纳入许多校园的教学计画。这些书在翻译方面的问题的确值得我们重视和讨论。那位听众不满的表情和声音令我印象深刻,而且,我特别记得她多次提到“感觉”的问题。我想,她所谓的“感觉”问题不只是一般认为个人主观的好恶;对儿童图画书而言,很可能涉及儿童图画书这个独特的文类及其诉求对象之间的关系。儿童图画书以精简的文字和诠释性丰富的图像,合力经营让儿童能够理解和感受的想象空间,不论文字或图画都要求兼具意义和美感。而在简约的书面下,经常涵藏创作者在文化儿童观、教育理念、儿童发展、艺术表现等方面的概念。因此,文图的合作其实架构出许多“意在言外”或“弦外之音”的空间。那些空间里有很多表面上看不到的东西,包括气氛、意境、情绪、节奏及各种抽象理念等等。从读者的角度而言,综合起来就是整本书传递出来的“感觉”。

  所以,有些翻译作品即使写出来的字词意义都可在字典上找到证明、句子看起来完整、读者也可以像那位听众一样看出那本书想讲什么事情;但如果原作者懂中文,看了之后却可能大声抗议:“这完全不是我的讲法!”对敏锐的读者而言,简言之──“感觉”糟透了。因为字意背后蕴涵的空间出了问题。

  儿童图画书这个文类在本质上和儿童小说、儿童散文或儿童漫画都不一样,文字所担负的任务也不相同。更重要的是,好的作品严格要求处理文字的译者必须有解读图像的能力,而且能从小孩的观点来看。现今在这个领域里工作的成人,恐怕多不是看着这类书长大的。如果没有充分的关怀经验,又缺乏适当的教育训练或专门研究,即使是文学名家,翻译时恐怕也会因不了解这个文类而踩到地雷,一本好书受轻伤、重伤或阵亡,全凭运气。至于爱书如命的读者,多半只有节哀顺变。

  我想我会一直记得那位听众的难过和愤怒,因为那正是身为译者的警惕。

  深不可测的童画图书世界

  身为英文儿童图画书的译者,我来回穿梭在中文和英文两个世界之间,不论字数多少,世界永远深不可测。

  我看着书页上的图画,想象自己置身于图画里,试着感觉自己是书中的角色,呼吸、走动、听、看、闻、高兴、害怕,感觉那个角色所感受到的一切。然后,一遍又一遍的念着原文,开始思考:这句话要说什么?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小孩听了觉得怎么样?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思考。翻译家思果先生老早在那本据说使翻译成为学问的名著《翻译研究》中提醒我们:

  “译而不思,虽然译得久也没有用,不但没有用,反而养成习气,见到一个字就随手给它一个固定的译文,见到一种英文结构,就照样套用那个结构;不去细想那个字在那一句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一句结构怎样改读起来才像中国话。资格越老,毛病越深。”

  他还建议译者细读自己译文的毛病,但是,千万不能以那些“中了拙劣译文的毒素”的人讲的话和写的文章为标准,否则就像跟着骑瞎马的盲人,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既然处在生活和阅读两方面都不仅西化、而且充斥着“拙劣的译文”的环境中,那么,“我平常就是这样讲话”、“大家都译成这样”恐怕不必然是好理由,而需要进一步思考。有时需要接受旁人的当头棒喝,才知道自己中毒多深。

  例如,《威威找记忆》(Wilfrid Gordon McDonald Patridge)作者法克斯(Mem Fox)是个花一整天苦思一个句子的作家。她在“威”书中运用声韵的效果,搭配重复的情节和语句格式,营造故事情绪的节奏旋律。如五个老人以相同的句型,诠释自己的回忆。翻译成中文时,兼顾句意和句型,出现了像“记忆是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这样的句子。经过“口恶心善”的朋友严词指正,改成如“记忆珍贵的像金子”才是较好的中文表现。但这样一来,前后其它语句通通必须跟着重新整理,而语气仍然要扣紧图画所表现的轻重浓淡。法克斯认为图画书应该是“把最好的字放在最好的位置”,这其实也像对翻译者的要求。译者如何保持创作者的诉求和特点,又符合中文世界的精确妥贴,至少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除了多多思考以外,还需要像法克斯这样推敲琢磨的工夫。因为一个字、一句话,可能影响整本书。尤其像给幼幼儿看的图画书如“奇普系列”,既要符合适龄幼儿的口语习惯和听觉感受,还不可忘记文学的要求,应证许多译者的感想:看起来越简单的,其实越麻烦。

  文学的表达与声音的效果

  我认为以量和质而言,在“文学的语言加上声音的效果”这一点上表现得最精彩的译者是林真美。她译的《黎明》、《我的衣裳》、《蜡笔盒的故事》等,以文字的声音和意象表现了故事的情感和意境,通通可以直接一字不改念给小孩听。她曾提到,她在翻译过程中会“念给小孩听”,然后依据小孩的反应和自己听见自己的声音之后的感觉,来修改译文。这种谨慎的方式不仅表现出她如何尊重小读者,也显示出她如何了解小读者。译者了解儿童的程度,会反映在译作里;就像父母了解小孩的程度,会反映在教养方式中,逃不掉的。《爱花的牛》(The Story of Ferdinand)里有一段斗牛士出场介绍,原文有各斗牛士的专有名词,译文没有以语词直译语词,而是将语词转化为具解说效果的语句“……一群人拿着扎枪出场。他们专门用绑有缎带的扎枪,去惹牛生气。……是拿着长矛的人……他们要用长矛去戳牛的身体……最了不起的大斗牛士出场了……这把剑,是用来把牛刺死的。”这样的译法,好象把作者带到中文世界,教会他说流利的中文,和小读者沟通。读起来不像翻译,仍然译得准确可靠。不落痕迹,需要上乘的轻功。

  其实,需要意译的情况很多,若把译文和原文并排对照,看似有增有减。有些只把“忠于原著”当作死口号却不思考的人,脑子老转不过来。关于这点,仍是思果先生讲得最清楚:

  “高明的译者和次等的译者有一点相似。这两种人都把原文里有的丢掉一部分,添进原文里没有的一些东西。但这样做也有个分别:高明的译者丢的是用不着的,添的是少不了的。次等的译者所干的正正相反!”

  许多儿童图画书翻译者增减原文不当的原因,除了语文能力或文学素养的问题以外,其实常是译者忍不住或不自觉以自己对儿童的看法,取代原作者对儿童的看法,以自己和儿童之间的关系介入原作者和儿童之间的关系。

  译者应该扮演传真的角色。译者改变原作的语言,不能改变原作蕴涵的思想观念、文化脉络,也不应改变原作指涉的想象空间。所以,译者不是教育者、不是评论者、不是解说者。

  ‧第一、译者不是教育者

  译者不能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或价值判准而改变原作。当书在课堂上做为教学者的工具,可以由教学者自行决定如何呈现它。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可能较强调某些与教学相关的部分,甚至夸张演绎,不必然忠实叙述文本。但若翻译时无法拋去教师身分,摆明了都是自己的手势和语气,变成自己讲故事“我平常跟学生讲故事就是这样讲啊!”完全不顾作者原来如何跟小孩讲故事。

  另外,还有大人对待小孩惯用的价值语词问题。《你睡不着吗?》(Can't You Sleep, Little Bear?)里,Big Bear和Little Bear译成“大乖熊”和“小乖熊”。在《做得好,小小熊!》(Well Done, Little Bear!)时,则还原成“大大熊”和“小小熊”,以符合原作刻意表现的价值中立。“乖”字在我们的社会会引发的联想意义,与原作的诉求和精神不符合;甚至悖离。换言之,译文读者与译文的关系违反原文读者与原文的关系时,有违“等效”的翻译原则。这和“乖”本身的价值是否值得追求毫无关系。

  当然,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译法,但不表示我们只能各说各话。因为译者的角色是传真,有文本为准据。我们可以彻底分析作品或研究创作者其它作品,寻找较贴切且一致的诠释,找出较接近原文的译法。

  ‧第二、译者不是评论者

  译者不能依自己的好恶而修改作品,应极力保持原作的意涵和风格。前提是,访媎要有足够的文学素养去辨认原作独特的风格。

  例如《威威找记忆》里名为Wilfrid Gordon McDonald Patridge的小男孩译为“威威”,符合这本书温馨亲切的气氛,家常写实的情境,小男孩给人随和自然的感觉。而《迟到大王》里名为John Patrick Norman McHennessy的小男孩译为“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则符合该书迷离诡异的气氛,超现实主义的情境,小男孩给人奇幻、似真似假的感觉。

  译者要表现的是原文作者的写作风格,而非自己的风格。很多儿童图画书的作者有强烈的个人文字风格与文学技巧。如Margaret Wise Brown的文字侧重表现幼儿感觉经验与认知的关系,坚持浅显直接,如《不要吓到狮子》。Kevin Henkes惯以仿真心情的语句突显小孩剎那间的细微情绪,加上俏皮幽默的味道,使他的句子不一定合乎惯见的文法,却也形成巧妙的效果。他的另一特色是前后对应的重复句型,令人不得不注意其中的涵意玄机。如《勇敢的莎莎》、《嘉嘉》。

  Vera B. Williams擅长朴实无华,如《妈妈的红沙发》;而Barbara Cooney则以婉约优雅取胜,如Miss Rumphius(《花婆婆》)。译者若不能放下自己,揣摩原作,最好只选择与自己风格相近的作品。

  译者无法掌握原作,或不喜欢原作某些表现手法,就有无法传真的危险。例如我们品尝陌生的菜肴,觉得怪异,但我们如何辨别那究竟是我们不习惯那道菜独特道地的口味,还是那道菜做坏了?如果原作真有瑕疵,译者要不要保留原作的原貌?就传真的角色而言,译者不必为作者擦脂抹粉。但译者可能面临不知内情的读者的批评。更实际一点,出版者通常很难甘愿出版他们认为有缺点的作品,即使以忠于原著为由。因此,这其实涉及出版社和译者在选书时的问题,是否仔细读过原文且能完全接受,而不只看到得奖的光环或具卖相的题材。当然,这类文学判断方面的问题,和出版者、编辑本身的文学素养也有关。

  谨慎选书也可避免“译写”的情况。除非题材来自如古典传说或歌谣戏剧,否则一般儿童图画书为何要“译写”?文本不见了,作品的原作权(authorship)和责任属于谁?原文作者愿意和译者合作吗?我们应该不会在借来的美术作品上,依自己的好恶涂抹修改,再供民众观赏。难道文学作品不算艺术吗?难道因为大家会写字多过会画画,文字作品就可以比较轻贱的对待吗?

  ‧第三、译者不是解说员

  译者应尊重图画书独特图文互相诠释的合作关系,保留作者给读者的想象、诠释、甚至猜测空间。许多人常担心,不挑明原文的涵意,台湾的小孩看不懂;或不同的小孩读后有不同诠释、或疑问时,该怎么办?我们应多思考“等效翻译”的原则和精神,让文学回归为文学,让小孩成为阅读主体。图画书属于儿童文学,小孩不只读到这个或那个故事,也接触这种或那种文学经验,让他们体验和学习文学的深度及广度,不是坏事。哪一本成人文学作品会在作品中规定大人读者该怎么想呢?

  两个世界的自由悠游者

  翻译儿童图画书是一门复杂的专业,要谨慎小心才不会像余光中先生所说,把“创作的活鸟给剥制成译文的死标本,羽毛一根不少,却少了飞翔。”很少出版社如“和英”有正式合理的审稿制度和外籍咨询。译者必须有点治学训练、有查询找参考工具的能力,对文字敏感有琢磨的决心和耐心,能悠游在两个语言世界里而不仅把字典的解释搬运到译文里。如果读者和出版界能辨识和取舍译文品质的优劣,而不只迷信名牌;译者也能认真敬重这门专业,翻译的生态环境或许就可能有所改善。

  延伸阅读

  Burningham, John。《迟到大王》。当英台译,台北:上谊,一九八七

  Cooney, Barbara。《花婆婆》。方素珍译。台北:三之三文化,一九九八。

  Fox, Mem & Julie Vivas。《威威找记忆》。柯倩华译。台北:三之三文化。二○○○。

  Freeman, Don。《蜡笔盒的故事》。林真美译,台北:远流,一九九八。

  Henkes, Kevin。《勇敢的莎莎》。柯倩华,台北:三之三文化,二○○一。

  --。《嘉嘉》。李坤珊译,台北:和英,二○○一。

  Inkpen, Mick。〈奇普系列〉。柯倩华译,台北:青林,二○○○。

  Shulevitz, Uri。《黎明》。林真美译,台北:远流,一九九八。

  Waddell, Martin & Barbara Firth。《做得好,小小熊!》。柯倩华译,台北:上谊,

  一九九九。

  Williams, Vera b.。《妈妈的红沙发》。柯倩华译,台北:三之三文化,一九九八。

  Wise Brown, Margaret & H. A. Rey。《不要吓到狮子》。柯倩华译,台北:鹿桥,一九九八。

  西卷茅子。《我的衣裳》。林真美译,台北:远流,一九九九。

  余光中。《蓝墨水的下游》。台北:九歌。一九九八。

  思果。《翻译研究》。台北:大地。一九九七。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 新闻王立军获刑15年 法院解释从轻处罚原因
  • 体育易建联回广东战CBA 范佩西绝杀曼联胜
  • 娱乐知名女主持被曝忍气与小三共处引竞猜
  • 财经宗庆后家族以800亿财富成为中国首富
  • 科技联通部分地区Nano卡到货
  • 博客北京书店下架日本书 蒋方舟:纯净的谎言
  • 读书五四运动尴尬:抵制日货却令日货大卖
  • 教育媒体批小升初病态:全家动员只为上小学
  • 育儿保姆薪酬高过工资不少白领做全职妈妈
  • 健康如何辨别致癌辣椒 外出旅行先防性病
  • 女性范冰冰换衫全大牌 内双6步妆成欧式电眼
  • 尚品中秋佳节腕上赏月 宝石织就珠宝腕表
  • 星座运势有气无力的下周 秋分转运禁忌
  • 收藏万元钻戒批发仅3千多 川渝书画拍卖遇冷
  • 热点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