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伟大而神圣的“工程”!

2015年11月09日22:50  新浪育儿 收藏本文     

  而以“尊重”为前提的看护方式,显然更能点燃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好奇,时刻准备着进行积极的探索。尊重,就是对他们友善接纳的第一盏明灯。即便是刚出生一天的新生儿,我们也有义务把他们当作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这样才能换来未来独立自信的他们。

  首先是尊重,其次是在安全、适龄的前提下,我们要充分地给予婴幼儿加入社会生活的“参与权”。有了“参与”,才会有体验。对于低龄阶段的婴幼儿,学习方式就是参与式的体验,婴幼儿能力发展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参与的程度。

  处在大脑黄金发展期的婴幼儿,每一秒钟与外界的接触,都在刺激着他们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极其希望能参与到丰富的社交生活中,成为大家的一份子。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学家蒙特梭利(1870—1952)曾经提到,婴幼儿在早期发展阶段会出现多个“敏感期”,在各个敏感期,接受某种相应刺激的能力是超乎寻常的。他们对于某种事物的特殊感受,会一直持续到这种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而获得这种感受的媒介,就是大量地“参与”。

  所以,如果我们尊重婴幼儿,就要尊重他们的参与权,尽可能在适龄、安全的前提下,保证他们能参与活动,甚至创造机会去促成他们的参与。

  这也就引出了一个重大的话题——我们要关注婴幼儿成长环境的创设。一个充斥着不安全隐患的客观环境,是无法让看护人真正做到尊重并赋予婴儿主动参与权的。例如,我们无法尊重8个月的婴儿肆意啃咬塑料包装的打火机,也无法让他们去把玩毫无保护措施的锋利刀具,尽管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探索欲望。我们需要培养出真正懂得婴幼儿发展特点的看护人,去创设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科学的、安全适龄的、激发孩子主动参与式体验的综合环境,来匹配和适应孩子的发展。

  综上所述,与其把婴幼儿当成一个“被动的”的小生命,教他们学,不如创建一个适合他们生活成长的、优良的综合环境,去适应婴幼儿的发展,在看护中“育养”。

  我们要把婴幼儿当成有完整人格的正常人去对待,把给他们读书变成跟随他们的兴趣一起读书;把给他们洗澡变成让他们尝试着拿起喷头自己参与,摸摸水温感受热、冷这些抽象概念;哺乳的时候给他们机会去寻找乳头,而这本来就是婴幼儿天生具有的觅乳反射能力;将换完的尿片给他们看看,让他们更有成就感,理解更换尿片的原因并予以配合,等等——总之,尊重婴幼儿的参与权,把“养”和“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着实是件一举多得的“美事”,而且是最直接、最简单、最高效的课程!

  所以,试一试把PREC看护理念和方法融入你的日常育儿吧,也许闷头干活又苦又累的状态会从此改变,你将再也不会像机器人一样,麻木机械地去操作了。

 

    本文由青豆书坊授权摘自《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文章关键词: 婴儿成长 育儿原则 育养环境 身心健康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