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作业”走俏小学校园

2017年08月29日 06:30 现代教育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曾经的那些“奇葩作业”,让家长们“崩溃”的可真不少:有的要求“吃遍当地美食”,有的要求“看电影和电视剧”,甚至还有“写份自己的悼词”……

  最近,又有一份另类家庭作业成为了焦点,它虽然也有些“奇葩”,但点赞的很多,吐槽的很少,网友评价它是“奇葩中的一股清流”,它就是重庆巴蜀小学的“厨房作业”。

  ■新闻回放

  小学生成了“大厨”

  原来,重庆巴蜀小学六年级(11)班的班主任田冰冰老师,给学生们留了个特殊的家庭作业:回家后亲自下厨做菜。

  一开始,多数家长认为,这项家庭作业并不重要,交给孩子们做纯属糊弄事儿。但是,接下来的情况却令所有家长感到震撼。

  接到任务,孩子们确实有些迷乱,先放油还是先放菜都有些搞不清。有名女生回忆,刚开始切番茄,都要边切边请教,因为她不知道该切多大块儿。就要开炒了,又对开燃气灶心存疑虑。好不容易等到锅里的油冒了烟,唯恐被烫着站得远远的,几乎是把菜扔进锅里,然后机械地翻炒着,要是大人不提醒,她根本就不记得还要在菜里加盐,一紧张,手一抖,把盐放多了,于是不停加水,最后将一盘炒菜变成了一锅汤……QQ群里,是家长们不断上传的菜品图片。先是西红柿炒鸡蛋之类的简单菜,渐渐地,有了西餐,有了精美的蛋糕……一时间,家长们上传的美食图片几乎爆屏。

  田冰冰老师说,“会做菜”看似是一个普通的活动,但她期待通过坚持,督促学生回到生活实践中去,热爱生活,懂得生活,通过生活小事的锻炼,能够自食其力,用行动来服务于家人,共同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把普普通通的活动反复做,强化做,形成班级传统保留项目。日积月累,才有可能去改变学生的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伴随学生终生的基本素养。”

  ■记者观察

  生活技能类作业走俏京城学校

  海淀区中关村二小的班主任付老师在不久前也布置了一个类似的家庭作业,要求孩子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陪妈妈逛超市,并购买家庭一周生活用品,作业完成后,需要到班里汇报。

  “因为是一年级的孩子,所以出现的问题很多,比如,买东西找不到货架,不会比较挑选,预估总价和实际差别特别大……孩子们明白了,看似简单的超市购物也非常不容易,从而体谅了父母的辛苦,而看到100元仅能买到一点点东西,就知道了要节约用钱、不能浪费。”

  付老师认为,现在的作业形式要改革,根本在于背后的理念要更新,作业,不只是通过写写算算读读记记达到对书本知识的复习巩固,更是促进学生经由学校教育而完成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家务劳动作业,不光能锻炼生活能力,也能锻炼学科素养,小小的作业,里面包含了分类、比较、计算、估算、阅读(商标说明)、口语交际(询问售货员)……是综合能力的培养。”

  石景山红旗小学校长路彦芬认为,学校布置这些生活技能类的家庭作业,一定要适合学生和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宜搞一刀切和硬性规定,要把着眼点始终放在孩子成长上面,更不要一窝蜂,最后变成了负担,变成了“作秀”,那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在红旗小学,学校结合本校的茶饮课程,引导孩子们为家长做一杯茶饮,让家长在工作之余,润嗓养肺,活动做下来,效果就很不错。

  ■家教故事

  一道菜 改变了我的女儿

  “很支持老师布置这样的作业!”李玲是一名学生家长,她的女儿就读于朝阳区一所普通小学二年级,在她看来,这样的作业不仅不“奇葩”,反而很有意义。李玲说,在孩子一年级的时候,老师也留过一个家庭作业——“做一道家乡的美食”,孩子选择了李玲老家的一道特色菜“糯米酸辣椒”,但那时孩子太小,感觉用刀、用火、用油都有些危险,于是她就在一旁当“助手”,辅助孩子的每一道“工序”,最后又帮助孩子拍照上传给班主任,整道菜做下来,母女俩都忙得满头大汗,但觉得特别有意义,收获满满。

  李玲记得,从那时起孩子就有了点小变化。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就会主动留客人在家吃饭,并且骄傲地说:我们家里有一道菜,叫“糯米酸辣椒”,她可以做给客人吃。“学会做菜,虽然只是一件家务小事儿,但对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和生存能力,都很有好处。”

  据了解,国外很多国家都是通过立法来明确孩子在家中有帮助家长做家务的义务,家长也有责任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比如德国法律就明确规定,学龄前儿童要帮家长取报纸、浇花、抹桌子、扫地等,6至10周岁的儿童要会洗餐具、上街购物等,而这种法律规定,在我国却一直是个空白。在采访中,不少家长都表示,类似于“厨房作业”这样的作业形式,家长们欢迎,值得提倡。

  ■马上就访

  “厨房作业”是两代人情感沟通的好时机

  闵乐夫(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厨房作业”作为一种教育尝试和创新,是值得提倡的。当前,劳动教育严重缺失,孩子们没有机会参与,而很多家长从内心也不愿意让孩子做,家长“勤快”,孩子在旁边看着,久而久之,大家都忽略了这个传统,其实有很多教育家早就做过这方面的论述,并且取得了不少成效。此举创新之处在于,发现了劳动在教育中的作用。用刀切菜,用火煮饭,有量的计算,有物料的搭配,这些都锻炼心智,既让孩子增强了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开发智力。所以,这种作业是书本学习的有益补充和调剂。

  同时,“厨房作业”也是一种生存能力的锻炼。社会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二十几岁的小夫妻,自己不会做饭,要么点外卖,要么随便吃点面条,往往老人们坐车去给孩子做饭。这就说明他们小时候缺乏这种锻炼。

  劳动作业是要在父母的帮助下才能完成的,所以它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好处:是两代人情感沟通的好时机。亲子共同劳动,共同战胜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融洽感情。而通过劳动,孩子们能够体验父母的辛劳。古人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有些孩子挑食,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因为不参加劳动,就不会懂得珍惜。

  □文/本报记者 张慕梁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