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学龄前 > 父母与家教 > 《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

 理论的探索
 《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


  1982年,我在大学二年级时,学校团委为了教育我们这些大学生,发给我们每人一本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儿子的信》,我一下子就被这本小册子吸引住了,我对人的成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以后,我几乎把能买到的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书全都买到了,像《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集体的方法》、《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青少年心灵美的培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等,并如饥似渴地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学说,奠定了我最初的教育学基础。后来我阅读了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家庭学校》,对家
庭的教育功能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当我读完了法国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后,对人的精神的成长有了较确定性的认识。但是这时候的理论兴趣都集中在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形成上。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开始对人的潜能产生了极大兴趣,对目前世界上关于人的潜能的各种理论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涉猎和研究。通过对人的潜能的研究,我认识到人的潜能几乎是无限的。可是现实中的人们,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潜能,其最大原因是受“自我观念”的局限,而“自我观念”是童年在

家庭教育和早期学校教育中形成的;通过对神经语言学的研究,使我清楚地看到人的价值观排列是始自童年的家庭教育,价值观决定了人的思考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从而决定了人的行为。由此,我体会到,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孩子的精神人格塑造。

  后来,我又对《卡尔·威特的教育》及续篇、《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俗物与天才》、《神童作坊》、《天才儿童的思维训练》以及蒙台梭利

幼儿教育著作等一系列家庭教育著作进行了深入研读。这些著作的精华,极大地丰富了我关于家庭教育的背景知识,使我对于家庭教育的规律性有了深层的理解。



    关键字:家教  子女  


爱问(iAsk.com)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