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岁的孩子还不能对事物进行恰当的分类,更别说进行推理了。但是到了五、六岁,您会发现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似乎能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分类和逻辑推理;但有时他们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毫无逻辑地回答着您的提问。
雯雯5岁了,似乎一下“聪明”了不少,你瞧她回答问题时那一本正经的样。
“雯雯,我来考考你,好吗?”
“好呀,我肯定能答出来。”
“一切果实里都有种子,而萝卜里没有种子,所以萝卜是什么呀?”
“萝卜是根。”“萝卜长在泥土里。”
“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老师说的!”
妈妈听了雯雯的回答,忍不住被逗乐了,但心中又在默默在担心“孩子的推理发展是不是太慢了?回答怎么就没一点逻辑呢?”
妈妈的担心是自然的,大多数孩子在四岁左右就开始发展推理能力,到5、6岁则进入了推理过程发展的转折期,处于一种不平稳的推理阶段。孩子在回答问题时而表现很有逻辑,时而又语无伦次,这很有可能是由于孩子处于这个特殊的阶段的缘故。孩子推理能力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父母切不可操之过急。如果您对孩子的的要求不合适的话,带给孩子的可能不是推理能力的提高,反而有可能会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发展。
影响孩子推理能力发展的成因
●孩子的“自我中心”影响了推理能力的发展
五、六岁的孩子无论思维和言语常常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其他人具有不同的角度或具有某种不同的观点。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对孩子做过一个“三山任务”的实验——向孩子呈现由不同形状构成的三座山的三维模型,然后问孩子,另一桌子周围其他位置上的人看到的模型是什么。六岁以前的孩子会说,其他人将和他们看到一样的山。他们显然没有认识到,对于处于不同位置的人而言所看到的情景将是不同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时常发现孩子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比如:“我走,月亮也走,月亮是跟着我走的。”
●孩子的“具体形象性”放缓了推理能力的发展
五、六岁的孩子仍然需要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推理,而不是根据事物内在的本质和关系来推理的。孩子推理的对象必须是现实生活中他们熟悉的具体的事物和人,而比较抽象的概念他们就不容易掌握。比如,“家具”就比“桌子”、“椅子”更抽象,“家具”相对难理解,而“桌子”、“椅子”则比较好掌握。
给孩子一堆画有青菜、苹果、萝卜、香蕉、车、船等物体的图片,要求他们将物体分为几类,四岁孩子往往还不会分类,五岁以后就能够按蔬菜、水果、交通工具分类。但是孩子脱离了具体形象的事物,推理就变得非常困难。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