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学龄期 > 素质教育 > 《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

 上楼梯时轻点儿
 《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从幼儿园接回的孩子往家走。她家住4楼,每天都需要爬楼梯。这天孩子特别兴奋,和妈妈边上楼梯边大声唱着刚刚学会的儿歌,发出“咚咚”的脚步声,完全不顾是否影响到周围的邻居。

  一位美国母亲带着4岁的小女儿上楼梯。小孩子走路总是习惯把地踩得“咚咚”响,这个小女孩也不例外。可还没走两步,就听到母亲说:“孩子,你不能这样走路,在我们这
幢楼里,有一个3岁的小弟弟,还有许多的爷爷奶奶,如果你走路的声音很大,小弟弟会被吓着的,而且爷爷奶奶也受不了噪音,他们会很难受的。”

  听了妈妈的话,小女儿眨着一双大眼睛说:“哦,妈妈,对不起,我忘了,我会注意的。”

  于是,母女两人轻轻地往楼上走去,尽量不发出声音。

  尊重别人,是做人的一种必备的品德。并且只有做到尊重别人,才能正视别人的意见。尊重可谓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最终也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尊重别人实在不是件小事情,父母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尊重别人的好习惯。

  尊重别人这种品德,并非是天生就具备的,它是父母良好教育的结果。首先,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如果你对待儿童没有感情,那么他们对待别人同样就变得没有感情,而用良好的友情去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也就是说,以应有的尊重对待孩子,孩子才会懂得对他人尊重。

  在德国的一个家庭里,母亲萨莉让孩子帮助做什么事时总是说“请你……”,从来就不说生硬的命令语句。如果孩子做完了某件事,就说声“谢谢”。一旦家庭发生了什么事情,家长也总是与孩子坐下来一起商量。例如,父亲想调一个电视节目,总是先与孩子商量:“杰克,我们调个频道看看好吗?”圣诞节的时候,父亲给孩子买了一个

高尔夫球台。有一次,父亲想与一个朋友玩一下,就问孩子:“孩子,能不能把高尔夫球台借给我玩一下?”他们认为,父亲给孩子所购买的礼物已是孩子的物品,如果需要用当然得借,要借当然就要向孩子请求才行。

  父母在家庭中应互相尊重对方,这往往会在潜移默化当中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父母之间也应当经常说谢谢、对不起、请之类的用语。有些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揭对方的短处,甚至谩骂对方,这样就会给孩子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中国人有句俗话:当面教子,背后教夫(妻)。

  作为父母就要处处尊重别人,成为家庭当中尊重别人的榜样。有一些父母十分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嘲笑别人的短处。被嘲笑的人当然并不知道,然而却给孩子留下了不尊重别人的样板。有的父母把那盲人称作瞎子,把一只眼睛失明的人叫作独眼龙,还有的父母喜欢叫别人的外号。所有这些不尊重别人的行为都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有一个小孩的父亲带孩子去学校报名的时候对老师说:“喂,报名。”如此一来,孩子也很快学会了,对教师、同学都以“嗨”、“喂”表示招呼。

  一般来讲,孩子有些时候会有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例如,在喊别人的时候喜欢叫外号,见到畸形人会上前围观,或者见到他人陷入困境的时候会嘲笑他们,看到别人倒霉的时候会幸灾乐祸。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孩子这样做,有时可能是因为想看热闹和好奇,有些时候只是想开个玩笑,有时则只是盲目地跟着别的孩子做。他们根本就不理解这样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也从没有意识到会伤害别人。家长如果看到孩子有这种情况,一定要平静地与孩子谈谈,要弄清楚他为何要这样做,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孩子这样做的不好的一面。要设法让孩子亲身体会到不受别人尊重时的那种感觉,要让孩子知道,开玩笑要讲究场合,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分寸。要给孩子讲清,叫别人外号、干不尊重别人的事情,实际上就是不文明的行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应该学会同情别人、帮助别人。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尊重,尊重别人其实也就是尊重自己。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观念如何更新,思想怎样进化或开明,相互尊重的美德是不能摒弃的。为人父母者,要教会孩子秉承传统的为人之道,处世之理,让孩子学会尊重!因为只有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才能使孩子赢得他人的尊重。把零食让给小弟弟

  小嘉是一个6岁的小女孩,爸爸妈妈特别娇惯她,家里买了什么好吃的,总是让她一个人先吃,直到她不吃了,爸爸妈妈才吃一点儿。时间长了,小嘉就养成了自私自利、不知道关心他人的习惯。有一天,小嘉和妈妈一块儿在街上走,小嘉边走边吃手里的包子。正在这时,有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孩子从小嘉旁边走过,也许是闻到了包子的香味,这个小孩子愣愣地看着小嘉手里的包子,并且还不断地咽口水,看得出来他可能是饿了,很想吃小嘉手里的包子。看到小孩在看她,小嘉厌恶地瞪了小孩一眼,妈妈也催促着她快走。走了几步,小嘉就对妈妈说不想吃了。妈妈说:“不想吃就扔掉吧。”于是,小嘉随手把吃了一半的包子扔到了路旁的垃圾箱里。也许,小嘉和她的妈妈不知道,在她们走后,那个小孩看在小嘉扔包子的那个垃圾箱旁站了很久。

  有一个5岁的瑞士小男孩,有一天和妈妈一块在街上走,手里拿着一袋他最喜欢的零食,边吃边走。走着走着,小男孩突然不走了,并且对妈妈说:“妈妈,你看,那边有一个小弟弟在哭。”

  顺着儿子的指引,这位妈妈看到有一个大约3岁的小男孩在哭。于是就对儿子说:“走,我们过去看看,也许小弟弟遇到了麻烦。”

  儿子跟着妈妈走了过去。

  走到这个小男孩面前,这位妈妈蹲下身子,轻声问这个小孩怎么了。

  在小男孩断断续续的哭诉中,这位妈妈终于听明白了,原来这个小男孩找不到妈妈了。

  于是这位妈妈对儿子说:“我们该怎么帮这位小弟弟呢?”

  “把他送到街角的警察叔叔那儿,让警察叔叔帮他找妈妈。”儿子对妈妈说。

  儿子的话刚说完,这个3岁的小男孩突然看到了5岁儿子手中的零食,他也许是饿了,也许是有点想吃,开始不住地舔嘴唇。

  这位母亲也看到了小男孩的这个动作,于是就对儿子说:“你比他大是不是?”

  “是,我是大哥哥,他是小弟弟。”

  “那么,如果小弟弟饿了,想吃大哥哥的零食,大哥哥要怎么办呢?”

  “这……”

  儿子显然有点不太愿意,因为这零食是他最爱吃的,他实在有点舍不得。

  “孩子,你看,小弟弟的妈妈找不到了,他很伤心,你是个大哥哥,应该关心小弟弟对不对?”

  “妈妈,我知道,可是,他吃完我就没有了。”

  “孩子,你觉得是一袋零食重要,还是关心别人重要呢?如果有一天在你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有人也这样对你,你会开心吗?零食吃完了还可以再买,但是关心别人的机会去了就不再回来。”

  “嗯,妈妈,你说得对,我把零食给小弟弟,他吃饱了就不哭了,好有力气找妈妈。”

  “儿子,你真是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在如今国内的一些家庭里,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一旦想要什么,家长就给他买什么,从来就没有人与他争夺抢,因此,这样的孩子十分容易变得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别人,总觉得父母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唯我独尊。许多父母不但不加以纠正和教导,反而认为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才不会吃亏。

  然而在国外,许多家庭都有两三个孩子,从小就会培养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友爱的精神。在马路上碰到一些流浪儿或者迷路的孩子,父母就会主动地要求孩子去帮助他们,让孩子自己学会关心他人。



    关键字:品性  教育  家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60,000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热力推荐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