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学龄前 > 素质教育 > 《让孩子吃点苦》

 教孩子学会乐观对待挫折
 《挫折教育的55各细节》


    2002年7月22日晚,笔者家乡邻村的一位应届高中毕业生王明(化名)家中哭声一片,年仅18岁的王明的笑容永远地“挂”在了堂前,哭得背过了气的王明母亲手中紧紧地握着他的成绩单……

    18岁,花一样的年龄,但是王明却选择了不归之路。

    为什么?为什么?一连串的问号在我心中弥漫。

    原来,王明因高考分数与估分相差甚远,与重点大学无缘而在家自缢身亡。据王父说,21日高考分数线揭晓,王明考了486分,与原先估计的560分相差甚远。王明沉默了好久,但是看上去还算正常。第二天,王明与其父一起去查询志愿,并打听是否可以上复习班,晚上9点多他便上楼睡觉去了。

    但是,当天晚上l0点40分,王明的母亲上楼睡觉时,却发现王明已经上吊自杀,一家人赶紧送他去

医院抢救,可为时已晚……

    王明死后,父母在他屋里发现4封写得工工整整的遗书,3封是分别写给3个同学的,他鼓励同学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1封是写给父母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这次高考考得这么差,你们这几年花这么多钱培养我,我实在对不起你们,也对不起对我寄予厚望的老师和同学们……我实在感到太累了,我想休息……我不是不想读书,我在阴间还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成绩……”

  一般来说,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挫折经验,也有不同的表现,这就需要通过发现孩子的不同表现来引导孩子。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挫折来源于父母不允许他自己吃饭,或者不允许他玩耍,甚至是因为摔倒了都可以引起孩子的挫折感,面对挫折,年幼的孩子通常以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表现出来。父母则应该安抚孩子,让孩子停止消极的行为。

  对于学龄期的孩子来说,他的挫折就不一样了。他的挫折可能来源于得到到同伴的理解;无法受到老师的表扬;学习成绩不能得好名次……学龄期的孩子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会表现出沮丧、失落、忧郁等不良情绪,这就需要父母及时发现并帮助孩子摆脱受挫折的不良情绪。

  比如,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消极反应,诸如垂头丧气、唉声叹气等。如果父母再呵斥孩子、打骂孩子,孩子往往会更加沮丧,对于挫折的抵抗能力就更加弱了。

  一般情况下,孩子出现这种反应,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调整心理状态,度过情绪困境。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曾经教给父母们一个叫做“3C”的办法来帮助孩子们度过困境。这“3C”是指control(调整),challenge(挑战)和commitment(承诺)。

  control(调整)指的是一种心理上、情绪上的调整,是为了帮助孩子认识到 “困难并不等于绝境”。例如,8岁的辉辉在外出玩耍时不小心把新买的衣服撕破了。当妈妈发现情况时,辉辉闷不吭声,低着头。妈妈应该这样对辉辉说:“新衣服撕破了心里很难过是不是?怕妈妈骂你是不是?”这时候,孩子肯定会向父母说明自己是不小心撕破的,并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妈妈可以顺势开导孩子:“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尽管新衣服撕破了,但是你能主动反省自己,妈妈感到很高兴!”

  challenge(挑战)指的是给孩子一种心理挑战,让他学会在不高兴的事情中看到快乐的一面。当孩子撕破了新衣服,父母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然后,教育孩子改正缺点,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辉辉的妈妈是这样鼓励孩子的:“我知道你是一个活泼的孩子,喜欢与伙伴们一起玩耍。尽管这次衣服撕破了,但是,你下次一定要注意,如果玩剧烈的活动时,要提早准备好服装,穿上耐磨的衣服,这样就能既玩得开心,又不会撕破衣服了。”

  commitment(承诺)指的是用“承诺”的方式帮助孩子看到生活更为广大的目的和意义。例如,妈妈对辉辉说:“你觉得新衣服撕破了让爸爸妈妈很失望,但是,爸爸妈妈一直希望你活泼开朗,做个快乐的孩子。不管你怎样,只要你以后注意点,爸爸妈妈不会介意的。”

  通过调整、挑战和承诺三个步骤,辉辉的不良情绪明显减少了。事实上,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关键就是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努力和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也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教育锦囊:

    孩子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父母应鼓励孩子乐观对待,不要总是消极地看问题。不管是什么原因,当孩子不能面对挫折时,父母应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如:“就这点小事,怕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克服困难,不断提高抗挫折能力。



    关键字:乐观  挫折  调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30,000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热力推荐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