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倩今年上初一了,从小活泼开朗,心地善良。上小学时,她基本上没让父母太操心。但自从上了中学之后,好像心事多了,情绪也变得复杂了。
有一天傍晚,小倩放学后一直不高兴,还十分反常地跟妈妈发脾气。
后来,妈妈才弄明白,原来白天在学校做作业,小倩拿橡皮时碰到了正在写字的同桌
,虽然她连忙说“对不起”,可那位男同学还是一拳打了过来。
当时老师没有看见这一幕,小倩觉得这种事情不应该和老师报告,但是小倩觉得自己很委屈,于是只好在家里来发泄了。
孩子在学校受委屈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学校是一个小社会,那么多孩子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磨擦。而且,由于每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性格和想法,孩子们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必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和行为,使某些同学占了便宜,某些同学受了委屈。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关键是父母怎样帮助孩子,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才不至于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
孩子受了委屈以后必然很难过、很伤心,父母要对孩子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对错。首先要问清事情的真相,对孩子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比如上面的例子中,父母可以对小倩说:“你是对的,那位同学是错的。在处理这件事情上,你十分理智,有你这样的孩子,爸爸妈妈感到很自豪。”父母的肯定往往可以消除孩子的委屈情绪,然后,父母可以给孩子分析这样做有哪些好处,让孩子从父母的讲解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自豪感。这种自豪感能让孩子从委屈的情绪中走出来,增强孩子的信心。当然,对于孩子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父母可以教育孩子理智地和老师讲,让老师来处理这种事情,而不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解一些人际关系,让孩子明白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产生磨擦是必然的,受点委屈也是正常的。比如,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些自己小时候或者自己在工作中发生的类似事件,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会从自己的事情中挣脱出来,转而集中在其他事情上。这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深入思考一些现实问题,如:“你觉得一个人事事顺心可能吗?”“要是每个人一受到委屈就大吵大闹,那么事情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当然,在与孩子交谈的过程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居高临下,要像朋友一样,并且信任孩子对这件事情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自己处理好。
虽然我们提倡孩子在受了委屈时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因为这样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事能力,但是,这并不是说父母不用关注这件事情了,相反,父母应该认真关注这件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如果孩子对这件事处理得很理智,父母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如果孩子自己无法处理这件事情,或者其他同学对孩子的行为还是比较野蛮,父母就应该让孩子与老师联系,让老师出面来处理,并让孩子们懂得,野蛮的、攻击别人的行为是不能纵容的。
一般来说,性格坚强的孩子在面对这类事情时,不会对别人的攻击一味地退缩,而是会勇敢地独自去面对。遗憾的是,现在有许多孩子在家倍受父母的宠爱,性格暴躁,自私自利,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稍有不如意,便拳脚相加。受委屈的孩子一般受到父母过分的呵护,失去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在面对粗暴行为时往往不知所措,只会独自忍受,或者向父母、老师哭诉。要想让孩子能够勇敢地面对此类事,作为父母应当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教孩子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纠纷。比如,父母可以在家模拟误会孩子的情况,孩子在被父母误会时必然会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父母在事后可以及时教育孩子,让孩子在面对类似的事情时,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化解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当然,忍耐只是针对无法避免的事情,如果遇到一些有害于同学、危害集体的事情,父母要教育孩子勇敢地站出来,敢于制止,必要时敢于采取行动,捍卫自己和集体的权益。
教育锦囊:
当孩子与人吵架时,父母一定要先问原因,不论孩子是否正确,父母都不要用粗鲁的语言攻击孩子的伙伴,加深孩子与伙伴的敌意。父母应该对孩子说:“你这样做是对的,相信你的伙伴会被你的行为感动。如果明天你主动与他和解,他一定会成为你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