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动”起来的休闲假期> 正文

 目录
 《假期重于学期》


  序 教育百花园中开出的又一小花

  第一讲 假期承担小学生教育的另一半

  孩子上学后,表面上是由教师教育,事实上他们一年的节假日有近6个月!家长如果不了解节假日的意义、作用和家长的责任,那将陷入教育的极大盲目性,不仅丢失了人才基
建工程中重要的一半,而且孩子的假期生活不科学,或因生活内容枯燥贫乏而使孩子养成无聊、懒散的消极态度,甚至染上坏习惯、坏品质,那么,连学校教育的另一半也会被冲垮。

  第二讲 小学生假期指导的着眼点

  假期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性品质的极好机会,它的重要作用决不亚于学校课堂教学。假期生活,如同雏鹰腾飞的一翼,且是偏重于创造教育的一翼,家长和老师万万不可疏忽。

  第三讲 引导孩子去读大自然这本“巨著”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环境,它不仅是人类的衣食父母,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摇篮。人类最早读的一本“书”就是大自然,至今已有百万年之久。人们世世代代认识它、研究它、探索它、改造它,它是人类最早的启蒙读物,然而又是永远也读不完的一本“巨著”。

  第四讲 引导孩子进入社会这所大学

  人与社会血肉相连,人不仅是自然界的智慧动物,也是社会的智慧动物。我们不能只把孩子拴在一根绳的两端———家庭与社会之间,而应当引导他们去熟悉社会,适应社会,学习为社会服务。假期,雏鹰不仅要在大自然中放飞,还必须在大社会中放飞。

  第五讲 培养孩子动手创造的能力

  人的学识、智慧、才干首先来自于生活实践。课本的、课堂的系统知识传授和练习,远远包容不了孩子应当获得的广泛知识和才能,况且实践中得到的直接经验还是课本中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孩子如果没有课外的见多识广,动手动脑的灵性,课内的学习效率也是不高的,或者只会落得个“高分低能”。

  第六讲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自学能力

  从小和书交朋友,一辈子爱阅读,博览群书,养成自学习惯,这是人生的一大要事,一大美事,也是成才的基本功之一。其中,培养自学能力是阅读最重要的意义。不要以为自学只是没有条件上学、只能依靠自学成才的人需要它,其实从根本上讲,一切成才者都靠自学,没有一人例外。

  第七讲 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假期里,孩子们走出了课堂,摆脱了教材、进度、考试和分数的束缚,是锻炼独立思考、安排独立生活、练就独立处事能力、培养克服困难精神的大好时光。此时引导得法,是教育孩子“一本万利”的投入;如获成功,父母从此将能充分享受孩子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欢乐。

  第八讲 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性格

  生活从来不是十全十美、万事如意的,快乐活泼者从不怨天尤人,而是总让生活伴有憧憬,须臾不离追求。看一个孩子是否快乐而积极,最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兴趣广泛,多才多艺,是否最能感知这个神奇的世界,是否最愿探索周围无穷的谜,因为没有比这更使孩子欢乐的了!

  第九讲 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

  健康是生命力之舟,人的智慧力量和性格意志力量需要健康这一载体,才能升华而不沉没;同时,成就者的积极心态,注重锻炼和科学用脑,又会不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培养孩子健康的身心素质,要与培养孩子的理想、人格联系起来考虑,把健康教育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

  第十讲 小学生假期生活内容参考

  假期里,父母的责任就是尽力帮助孩子进入广阔繁茂的世界,获得教室中得不到的生活经历,汲取教科书内没有的知识技能,激发学校生活难以产生的思想感受;并让孩子在快乐有益的活动中,增强体质,发展智力,陶冶感情,锻炼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德,逐步形成宝贵的个性特长。

  第十一讲 多鼓励孩子写日记

  人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完全是从小培养、积累而成。假期里鼓励孩子多写日记,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综合性教育措施,它能让孩子“抓住”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极大地发挥“假期指导”的教育效应,增长智慧和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第十二讲 “假期指导”及实施要领

  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特别需要父母的尊重和他人的尊重。尊重孩子,父母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假日里让孩子学习自我当家做主,你们只当“教练”“参谋”和“朋友”,不做“督学”和“书僮”。

  附录一 名家童年生活的启发

  附录二 生活中的问答、趣谈和讨论

  附录三 节假日介绍及小学生过节

  附录四 茶余饭后的智力趣题和小实验



    关键字:目录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300,000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