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研究名家的童年,他们的成长总有些共同的规律。那么是些什么规律呢?
名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青少年以后懂事了突然“发迹”的。人才的大树必定有它发达的根系,这个根系从小就在泥土中默默汲取充分的营养,分杈、伸展、发达,最终才长出粗大的树干的。人如果脱离了生活的积累、思维的训练和良好情感的熏陶,成才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作家写名人传记,一般写他对人类的贡献,写他的创造意识和奋斗精神,写他的伟大思想和高尚情操,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但是有一点往往被忽略了,那就是名人的童年生活———他们成长的足迹。许多传记作品常用诸如“自幼家庭生活清苦”“父母注重教育”“从小聪明好学”等寥寥数语就带过了名人的幼年时代,这真是太可惜了。名人童年时代成长记录的丢失,使后来者无处寻觅他进步的足迹,这实在是文明的失落,教育财富的失落!究其原因,正在于传记作家们不了解童年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不了解名人童年对后世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虽然我们还能从“孟母三迁”“欧母画荻”“韩愈受兄嫂之教”等古老故事中获得一些教子的启示,但那是古代教育家、古代教育观点统领下的教育故事,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传记作家们能给社会留下名家童年生活的详细纪事,那么用今日的教育思想来分析这些素材,必将对当代的家庭教育有更大的启示。
为此,我尽力搜集一些名人童年成长的零星小故事,尽管素材有限,总还可以窥视到名家的童年时代是怎样奠定他们发展的基础的。愿我们的孩子也能奠定这种发展的基础,愿“小学生假期指导”能帮助孩子奠定这样的基础。这些故事供家长们研究思考,也可以讲给孩子听。
徐霞客为何能成为地理学家
我国明朝末年,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地理学家、探险家和旅游作家———徐霞客。他家住在江苏省江阴县,小时候常常在大自然中玩耍。他爱爬山涉水,看地理风光,欣赏美丽的景色,又爱读地理、历史、游记一类的书。
一天,他对着波浪滔滔的长江沉思起来:长江那么大,它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古书上说“岷山导江”,岷山又在哪里呢?他慢慢产生了要去游历祖国大地的愿望,他想亲身去看看高山大川、地理风貌。
徐霞客长大后,向母亲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在封建社会里,人们都信奉“父母在,不远游”,不然就是不孝子孙。当时徐霞客的父亲已经去世,按理说母亲更不愿儿子离开自己。但是徐母是一个思想开放、有远见的妇女。她就对儿子说:“男子汉志在四方,你应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不愿你像篱笆中的小鸡,天天呆在家里守着我。”徐母不光这样说,还积极为儿子整理行装。
从此徐霞客终生过起了探险、考察、绘图、写游记、采标本的生活。一次次历尽艰险,孤身出没于崇山峻岭之间,风餐露宿,还得躲避猛兽虫蛇的袭击。当他每次完成考察任务回到家里,向邻居们讲述自己的探险经历时,大家都吓得直出冷汗,只有徐母一人听得津津有味,并赞扬儿子的胆略。
徐霞客真是大自然的好儿子,他一生都在祖国山河的怀抱中生活,并从探险之日起每天作记录,终于完成了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古代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最后一次远游,是从广西、贵州进入云南等险要地区考察,一去达四年之久。他在回到家乡后的第二年去世,临终时还用手抚摩着自己采集来的怪石标本。
小时候十分好玩的大军事家刘伯承
刘伯承出生在四川省开县的贫苦农民家里。父亲小时候念过几天私塾,会写一手好毛笔字。母亲勤劳、善良,在家干农活、理家务,晚上做针线活。他们对孩子都寄予了深沉的爱和希望。
刘伯承小时候特别爱玩,胆子大,爬树掏鸟蛋,上房捅蜂窝,忙个不停。母亲常说:“墙都快给你踏平喽!”他又是村里的“孩子王”,小朋友们公认他是“头儿”。他可以发布动员令,与邻村的孩子展开石头战,并且经常打胜仗。
母亲鼓励小伯承学习,给他煮鸡蛋吃,叫他好好念书。可是小伯承不爱上私塾,有一次竟胡乱背书欺骗不识字的妈妈。结果被正在里屋的父亲听到了,父亲怒斥他:“好小子,你欺负你妈不识字。我可告诉你,我没有南庄田北庄地,只有一管笔、一锭墨留给你,你不用功,看你日后怎么办!”母亲这才知道儿子欺骗了自己,酸楚的眼泪刷刷直流,哭得非常伤心。这件事使小伯承心灵受到极大冲击,他难过极了,从此发奋读书,学习突飞猛进。
试想,刘伯承如果儿时没有丰富的游戏生活的积累,缺少父母深切的挚爱的熏陶,失去妈妈勤劳善良的影响乃至“眼泪的洗刷”,又不去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他长大后能成为卓越的大军事家吗?
发明大王儿时的智力生活和情感生活
爱迪生的父亲山墨尔是一个木匠师傅,文化不高。母亲南希当过小学教师,对孩子充满“教育爱”。
小爱迪生看起来很调皮,实际上这不过是他不知疲倦的求知欲的外露而已。他非常爱问、好动,当父亲被他问得张口结舌时,常常拍拍他的小脑袋说:“去,问你妈去!”
一天,小爱迪生一溜烟跑去问母亲:“妈妈,那只鸡把蛋放在屁股底下坐着干吗?”妈妈放下手里的活,笑眯眯地告诉他母鸡孵小鸡的道理。当天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到处找。原来他在邻居的库房里做了个窝,里面放了好些鸡蛋,正一本正经地蹲在上面孵小鸡呢!
上学后,爱迪生喜欢向老师提一些“怪”问题,如:“二加二为啥等于四?”为些常常受到老师的训斥甚至体罚。
爱迪生在学校里很受压抑,学习又搞不好,考试成绩老排在末尾。现在有人说他小时候笨,是靠后来的勤奋才成为大发明家的(还有的说达尔文、牛顿都是这样),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爱迪生的好问和调皮(达尔文、牛顿也一样)正是他智慧曙光的折射,是他早期生活的可喜收获之一。但是陈腐的教育观却视孩子的好奇、好问、好玩为“笨”“没有出息”“不可教也”。当今学校里还有一些智力超常的孩子,正经受着同样的遭遇。
妈妈南希心疼地把孩子领回家,亲自指导孩子成长。春天,树木抽出嫩芽,母子俩在室外太阳下上课;夏夜乘凉,母亲给孩子讲罗马帝国的盛衰;入秋,母亲教孩子读《鲁滨逊漂流记》;冬天,空中飞起鹅毛大雪,母亲帮助孩子做理化实验。他们家里还建立起一个小小的实验室,许多瓶瓶罐罐都是爱迪生从外面拣来的。
有一回,爱迪生看了气球升空的原理,就让小朋友奥地喝了一包“沸腾散”。他心想:吃了就会沸腾,沸腾就会冒气,冒气就能飞起来。可是奥地吃后肚子痛得死去活来。南希知道后马上送奥地到医院抢救,并向他的父母赔不是,事后又教育儿子吸取教训。
爱迪生小时候最爱动手动脑,为做实验曾三次丢掉工作(本书前面已有介绍)。但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他小时候没有广泛兴趣,不会“异想天开”,不爱动手动脑,他一生能完成1000余种重要的发明创造吗?
小张衡数星星对日后发展的影响
张衡小时候兴趣十分广泛。
东汉的洛阳城,夜幕降临,星星像珍珠一样挂在天空,闪闪发光。7岁的小张衡坐在院子里,手指天空一颗一颗数星星。
“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天上有那么多星星,你能数得清吗?”奶奶笑着对孙子说。
“奶奶,只要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奶奶您看,这颗星星和那颗星星之间,总是那么远。”小张衡认真地说。
爷爷走过来告诉小张衡:“孩子,你看得真仔细。你知道吗,天上成千上万颗星星分成一组一组的,每一组都有自己的名字。”
爷爷指着北方天空的一组星星说:“你看,那一组星星有7颗,连在一起像一把勺子,人们叫它北斗星。北斗星最后两颗星星笔直往前延伸六七倍的地方,那颗星星叫北极星。这颗星永远在正北方。北斗星呢,总绕着北极星转。”
爷爷讲的话是不是真的?小张衡一夜没有睡好觉,几次起床看星星。看呀,数呀,终于看清楚了,北斗星确实绕着北极星在慢慢转动。
小张衡认真学习,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候风地动仪),用来测量地震,比欧洲人制造的地震仪早1700多年。他研制了可以测量太阳、月亮、星星运转和变化的浑天仪。他告诉人们月光是太阳光的反射、月食的形成原理等天文知识,这在古代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现。张衡还是一个文学家、历法学家、机械制造家,写下了许多重要的著作。
骆宾王怎样写出了《咏鹅》诗
1000多年前的唐朝,六七岁的骆宾王很爱玩耍,又很爱读书、诵诗,还喜欢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7岁那年春天,有一天他到村子附近的池塘边上玩,看到池边飘动着柳条,池中荡漾着绿波,一群白鹅伸长了脖子在池塘中戏水,不时愉快地向着蓝天高声吟叫“鹅啊”,“鹅啊”,像合唱一首歌曲。它们那一双双可爱的鹅掌像船桨一样在水中拨动,优美极了。这时骆宾王诗兴大发,把观察到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是一首美丽的千古绝唱,小小骆宾王如果不热爱生活,仔细观察,怎能描绘出如此动人的画面?
哥伦布为什么能发现新大陆
哥伦布的航海证实了地球是圆的,打击了天主教的神学说教,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他的航海还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活动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那么,为什么哥伦布能发现新大陆呢?这与他小时候的生活自然是有联系的。
哥伦布1451年出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那是个海滨城市,所以他童年时代能常常看到船只来往,听到各国海员们讲述海内外的许多神奇的故事,于是对航海产生了兴趣,向往着海外美丽的风土人情。14岁那年终于到船上工作,开始了航海生活。
哥伦布又非常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天文、地理和航海方面的书,喜欢思考问题。当时许多人还不相信地球是圆的,但他想,如果地球真是圆的,我一直向西航行,那就能绕一个圈,从东边回到意大利,还能看到东方的印度。
小时候播下的种子,长大了就会开花结果。他成年后到欧洲许多国家去旅游,请求拨款去远航探险。后来在西班牙女王的支持下,历经千辛万苦,出生入死,终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许多名人小时候丰富生活的点点滴滴
明朝吴承恩小时候最喜欢听故事,什么民间传说、神话鬼怪的故事他都听。他还喜欢看历史书籍,读唐诗、宋词,并且十一二岁就写诗作文,两年后文章轰动了县城。由于有了小时候的生活功底,他成年后在一肚子故事、文章的基础上,加工整理,精心创作,完成了名著《西游记》,成了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小说家。
200多年前,牛顿出生在英国一个农民家庭里。他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奶奶给他的零花钱,他不买零食,而是积攒起来买工具。他的工具柜里,锯子、钉锤、凿子等样样都有。他用这些工具做风车等各种小玩具,并且勤于思考,能说出每个玩具的制作原理。牛顿成年后对物理学、天文学、数学都有伟大贡献:物理学上发现了万有引力,总结出机械运动三定律,制造出牛顿色盘,确定了冷却定律;天文学上制造了反射望远镜,预见了地球不是正球体;数学上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式定理”。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富兰克林1706年出生在美国,8岁上小学,9岁考进算写学校,10岁因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了。他跟着父亲做蜡烛和肥皂,爱游泳,会划船,还经常看木匠、铜匠等手艺人干活,学会自己修理家具、实验仪器。12岁就去当了一名印刷业学徒。他又喜欢看书,从伙伴那里借来的书总是连夜看完,因而读的书又多又广,并学会了写文章向报社投稿。他17岁时做了报馆的经理。由于十分丰富的童年生活和广泛阅读,富兰克林知识广博,聪明能干,成了电器研究的先驱。他用风筝取天上雷电的实验曾轰动世界,由此证明静电和动电是同样的性质。他在电学、光学、化学、热学、植物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俄国大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从小跟父亲打鱼,一有空就坐下来读各种各样的书。一天,在海上捕鱼时,忽然刮起一阵狂风,船帆被吹落了,情况十分危急。小罗蒙诺索夫很勇敢地爬上桅杆,把船帆系好,使渔船恢复平稳。爸爸对他说:“孩子,我要奖赏你,给你买一件鹿皮上衣好吗?”他回答:“爸爸,我要买一本书,其他什么也不要。”爸爸说:“难道一件鹿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吗?”他说:“我想要一本什么知识都有的书,比方讲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掉下来,黑夜过去为什么是黎明……”由于丰富的早期生活和广泛阅读,小罗蒙诺索夫长大后成了著名的科学家、诗人、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是俄国科学院院士、化学教授。他曾有一句名言:“世界上第一个大学教授,一定是没有上过大学的人。”
史蒂文逊从小没有上过学,8岁时给人家放牛。他父亲是个矿工,所以孩子常到矿上看各种机械和工人们的劳动与操作。有一天,他看见爸爸开动抽水机,喷出一股高高的水柱,又好看又有趣,就想:“像爸爸那样做管理机器的工作,该多好啊!”稍大一点,他去当了一名学徒,刻苦钻研各种机器的构造和原理,长大后终于发明了火车,开辟了世界陆路交通的新纪元。
安徒生是丹麦人,小时候家境特别穷。父亲早已去世,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艰难度日。他看到妈妈病了还替人家洗衣,挣钱过活,从来没叫过一声苦,没叹过一口气。妈妈的坚毅深深感动了他。他就是靠体验生活、大量阅读而自学成才的,并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童话作家。《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他的作品。高尔基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穷困经历、丰富生活和读书生涯,后来成为世界文豪。
达尔文从小热爱大自然,天上的鸟,山上的树,地上的虫,水里的鱼,河边的石头,会飞的昆虫……没有他不喜欢的。他长大后周游世界,环球考察,发现物种起源的奥秘,创立进化论。法国的法布尔小时候也像达尔文一样热爱大自然,最后成为闻名世界的昆虫学家,写过许多非常动人的科普读物。
米丘林3岁起就跟随父亲在果园里劳动,平时爱搜集种子,精选种子,口袋常常装得满满的。8岁就学会了果树的嫁接,晚上还读园艺书。他后来成为苏联著名的园艺家,先后培养出300多个果树新品种,创立了米丘林学说。世界著名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小时候也爱种树,爱好观察大自然。
我国广东的冯如小时候很爱科学,常常与小朋友一起用火柴盒做轮船,做机器模型。因家境困难,12岁那年他告别父母和家乡去美国做工,边做工边学机械制造,掌握了30多种机械制造方法,发明了抽水机、打桩机。他又是我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家。1910年,他带着自己研制的飞机参加国际比赛,荣获第一名,为祖国赢得了殊荣。詹天佑从小也爱动手动脑,做机器玩具,后来成了世界著名的铁路工程师。
白求恩1890年出生在加拿大多伦多北部的一个小镇上,从小勇敢,爱冒险。6岁那年,他独自到离镇很远的多伦多去游玩,走着走着迷路了,但他并不哭。当警察把他送回家,妈妈批评他时,他说:“我想尝尝探险的滋味。”有一次,他带弟弟去爬山,发现一只美丽的蝴蝶,他就追呀追呀,一直追到山顶才抓住,把等在山下的弟弟吓得直哭。8岁时,白求恩捉麻雀,捉苍蝇,捉到后就解剖,学祖父当外科医生。他还是一个游泳能手,10岁就想游过齐治亚海湾……有这样一个童年,就不难理解他成年后为什么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抗日前线出生入死,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忘我奋斗,建立起惊天动地的业绩,构筑了国际主义的丰碑!
好了!以上我介绍了一些名家的童年生活,真遗憾这方面的记录太简略了。假如当时的传记作家能更详细地记载他们幼年的绚丽生活,这对人类的教育事业该有多大的启示啊!那样做的功劳决不亚于任何一位名人自身的业绩!现在,我们只能在这些名家童年生活的一鳞半爪中,发挥想像力,去理解他们何以打下人生的基础,丰满试飞的羽翼,最后直上云天、鹏程万里的。
尽管以上记录的名人的童年生活只是星星点点,但还是会给今日父母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我们从中将领悟到什么呢?
第一,名家都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单纯从课堂里塑造出来的,而是家乡的山山水水、父母的无限爱心、童年的生活情趣养育了他们健康美好的心灵,等健康的心灵之树长大起来,枝繁叶茂时,人就成大器了!
第二,养育美好的心灵,似乎都与四个主要因素有关,也可以说,美好心灵需要四大“营养”:一是儿时多彩多姿、饶有童趣的丰富生活,激发出心灵的火花;二是让孩子徜徉在书海之中,吸取他人智慧的乳汁;三是父母(或其他亲人)的慈祥、诱导、榜样及严格的爱,给孩子精神的喂养;四是贫穷的境遇(当然贫穷并不好,只是因为贫穷就不可能溺爱、娇纵)逼着孩子面对生活,接触社会,参加劳动实践,立志穷则思变。我仔细想来想去,以上“四大营养素”对孩子成才来说,比天下任何聪明营养口服液都要好得多,每个孩子都不可失去这基本的“四大营养素”。
第三,高科技的发展,把现代科学提高到空前的水平上。现在要搞一项大的创造和发明,在科学史上有所突破和建树,无疑比过去困难得多了。要让孩子将来出类拔萃,成为优秀人才,仅仅模仿古人的育儿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时代不同了,科技发展了,竞争激烈了,世界越来越走向一体化了,教育应当怎样现代化,才能走在发展的前列呢?
科教兴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我以为务必抓“大教育”(终生教育),尤其应重视0岁开始的早期教育,我设计“早教方案”的目的就在于此。因为0~6岁这一大脑生长发育期的素质培养,对人才成长有重大意义和异乎寻常的作用。至于对小学生的培养,家庭指导除了应确保孩子身体健康,给孩子精神上以“四大营养素”外,也切不可忽视学校教育中系统文化知识的汲取,以打好扎实的文化基础,同时还应重视自学能力和钻研精神的培养。
如果以为今日的孩子只要像富兰克林一样,10岁辍学,仅凭自学和简单实验就能成大器,那就大错特错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至今,仅仅凭人的感官直觉和简单实验(如放风筝取来云端的静电)去探索是远远不够的。今日的研究离不开高等数学、精密仪器、现代化实验手段和广泛使用电脑等。所以对今日孩子来说,课内学习和适当精选课外作业仍然是十分重要的。父母要认真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兴趣,促其细心钻研,不可放任自流。
当然,不论学校的系统文化教育如何重要,家庭教育的“四大营养素”仍是基础的基础。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的成长,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实践到理论发展起来的,因此,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在教育上永远不会“过时”,而且科学技术越向前发展,孩子的生活越要丰富多彩才好。
第四,当今家庭物质生活的水平也今非昔比,尤其是独生子女,生活状况普遍比较优越。从许多名人的成长中我们应当意识到:优越的家庭也必须启发和要求孩子吃点苦,受点累,经受一些磨炼,遭受一点挫折,有一些忧虑,受一些批评甚至委屈,这样孩子才能成才。孩子如果在甜水里泡大,父母怀里抱大,教室里坐大,几代人的呵护下长大,那是没有出息的。不能让孩子享受太多,应有尽有,无忧无虑,而应让他们懂得,幸福的童年就在他们的努力之中,奋斗之中。这也是我们从名人童年故事中应当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