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三岁缔造一生》> 正文

 狼孩卡玛拉也是“神童”
 《三岁缔造一生》


  不仅正常健康的婴儿都是“神童”,我认为卡玛拉也是“神童”。因为她在婴幼儿时期和狼生活在一起,便“天才”般地学会了狼的生活方式,这是任何一个错过了生命早期学习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都不愿学的,也是永远学不会的。例如,谁能学会不穿衣服、吃腐烂的生肉和长期爬行呢?(笑)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没有吃过猪肉,成年以后懂得猪肉有营养,而且不吃猪肉参加宴会
也很不方便,于是就想学会吃它。谁知他学习吃猪肉比吃药还难,不但痛苦,而且一吃就作呕,只好作罢。谁叫他从小只吃牛肉呢?(笑)

  婴幼儿的学习能力就是这样“神”:他生长在文明程度高的家庭,就可能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幼苗;他生长在一个愚昧落后的民族,就可能是一个愚钝平庸的孩子;他如果生长在狼群里,就会变成一个狼孩。他生长在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毫无例外地获得那个国家的语言、文化和习俗……

  婴幼儿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异的学习能力呢?他一天到晚不声不响或哇哇乱叫到底在干些什么呢?(笑)这些我们应当研究。

  原来,婴儿处于“无意识适应性学习期”,这是大自然赋予小生命学会生存本领的时期,他认识世界的方式是独特的,不同于脑成熟以后的人。这个“认识世界”有如下特点(有些特点还延续到幼儿期):

  1. 没有意识

  又叫无意识、潜意识或下意识,是不知不觉的、没有语言参加的、没有思想的行为。

  特别是一两岁的孩子,他处于“完全无意识时代”,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学什么,整个生活都处于一片混沌之中,却能学到难以统计的知识,发展极大的潜能,创造一个“社会人”的大部分行为。

  正因为这样,所以他长大以后也就无从回忆3岁前是怎么生活过来的。如果人类能回忆3岁以前的学习行为,那么早期教育也不会像如今这样难以为人们所理解了。

  3岁以后潜意识慢慢消退,但直到成年还残留着很大一部分。成人的无意识仍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2. 适应环境

  婴幼儿完全是环境的动物,只要环境的影响不超过生理上的承受能力,对于任何环境婴幼儿都能适应。你给他少穿衣服,他会不畏寒冷;你尊重他,他会变得自珍自爱;你给他讲4种语言,他会掌握4种语言;你把孩子当成玩具或溺爱他,他自然学会撒娇、任性和依赖……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在婴儿的适应期体现得最明显。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虽逊于婴儿,也还是极强的。

  3. 获得敏感

  孩子接触最早、最多、最经常、最快乐的事物,他就最敏感,也最喜爱,并愿意经常接触它。

  为什么所有孩子都喜欢妈妈,而且“儿不嫌母丑”呢?(笑)有人以为那是天生的,是血缘关系决定的。不!这完全是因为妈妈是孩子接触最早、最多、最经常、最快乐的刺激物,是他获得了“妈妈敏感”。假如妈妈生下孩子,因特殊原因把孩子交给了奶妈抚养,不到半年,孩子见生母就会如同路人,因为他没有建立“生母敏感”,只建立“奶妈敏感”了。

  同样的道理,婴儿期最容易获得“音乐敏感”“绘画敏感”“语言敏感”“识字敏感”“运动敏感”以及各种不良习惯的敏感等等。人到幼儿期,获得敏感的能力就迅速降低了。

  4. 形成印刻

  婴儿期反复获得的印象就像印刻在脑内一样,牢固地伴随整个生命的全过程,并成为一种固习。乡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我曾结识一位七十高龄的朋友,他8岁离开老家,以后漂泊天涯,四海为家,在国内外许多地方居住过,会说很多种语言和方言。闲谈了一阵之后,我妻子说,他一定是某某地方人,说话好像某某的那点口音。一问果然不错。62年过去了,这位朋友还未摆脱家乡话的烙印,你看早期经验是多么深刻!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时农村非常缺乏文化生活,于是晚上就常常听成人讲

鬼故事。我又爱听,又怕极了。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思想认识上我早已不信有鬼,但如今我仍怕夜里一个人走坟地。“文革”中下放那几年,晚上独自穿过旷野去开会,每次都要鼓起勇气,但路上总还是起一身鸡皮疙瘩。(大笑)一个人从小受到的心理伤害,也会像刀疤残留在皮肉上一样残留在心理上,而终身不退。

  5. 印象记忆

  成人的记忆是分析记忆和理解记忆,例如要记住一个人,就立刻分析他是男还是女,是老还是少,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记一个姓“zhānɡ”的人,就问是“立早章”还是“弓长张”等等。

  但是婴儿的记忆不需要也不会分析和理解,他全凭印象记忆。他的脑子像摄影机摄取形象、录音机录取音响一样,脑的记忆区犹如一卷慢慢感光的底片,感光几次就记住了。

  婴儿识物记事,掌握语言,会听音乐,建立行为,就是这样反复“感光”获取的,而且效果特别好。

  幼儿的印象记忆仍然很强,理解记忆也开始崛起,我们既要利用前者,又要发展后者。

  6. 情境领悟

  婴儿理解事物,不凭推理,也不需要解释,他们的智慧是在生活情境中领悟得来的。

  例如我邻居家有个2岁的女孩,我们常逗她说话,问她“爸爸到哪里去了”。开始她睁着眼睛不懂,也不答,于是告诉她“爸爸上班去了”。教了几次,以后问她,她也会说“上班了”,但她根本不知“上班”为何物。这时大人如向她解释“上班就是到单位去办公、劳动,替公家做事”,这样岂不越解释越糊涂!但你别担心,经过一段时间的领悟,她看到爸爸早上出门,下午回家,听听成人间讲讲单位的事,偶尔被带到单位去玩一玩,她自然慢慢就领悟了上班是怎么回事。

  孩子从没有语言、无法思维、无从解释一切词语,到会听会说、习得语言、认识世界,这个奇迹都是这样“领悟”出来的。日常语言所表达的事理真够纷繁复杂的了,但他都能自己一一领悟。

  其实没有哪个家庭教育孩子是靠什么都解释的。比如没有人教3个月的孩子认妈妈,会对他说:“这是你妈妈,妈妈就是生你养你的女人,是你爸爸的妻子……”(大笑)

  一般知识基本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太多解释。要相信孩子在丰富的生活、观察、交往、阅读中有极强的领悟能力,幼儿是这样,小学生也是一样。

  可是我们专搞教育的幼儿园和小学却往往迷信讲课和解释,而不去大力丰富孩子多彩多姿的生活情境,不提倡大量看图和阅读,不相信孩子自己会领悟,往往要孩子死背词语解释,甚至白菜、萝卜也要上课去讲,这是不是“教育的悲哀”,“生命的浪费”?如果高尔基不靠在生活这所大学和大量阅读中领悟,而是从小上课听讲,背结论,直到大学文学系毕业,那么恐怕世界上又少了一个大文豪了!

  7. 本能的模仿

  孩子天生就有本能的模仿能力。前面讲过,未满月的婴儿看着成人吐舌头,他也吐舌头,这是有形的模仿。其实整个婴幼儿期,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模仿,所以到了青少年时期,他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乃至于性格品质,都比较像他最接近的人。

  孩子的模仿是无意识的,却时时刻刻发挥作用。衣、食、住、行、说、笑、唱、做、表情、爱好、习性等,都是不知不觉模仿的结果。所以我们培养孩子,千万不要忽视自己的行为习惯和言谈举止的榜样作用。父母的一举一动、音容笑貌、兴趣爱好、脾气性格、文化修养,可以说都受到世界上最严格的监督,最细微的仿效。育儿成才的父母千万要提高自身修养,因为你家里有一台“录像机”、一部“窃听器”跟在你的身边呢!(笑)婴幼儿本能的模仿能力都是很强的,你要做好榜样啊!

  8. 兴趣探求

  孩子对新奇的、生动的、鲜明的、有情节的事物自然会产生兴趣,愿意去看、去听、去摸、去玩。婴儿因为是世界的“生客”,他对一切事物都有兴趣,愿意接触进入感知范围的所有可以承受的刺激物,几乎没有选择。

  对于婴儿来说,看一张

邮票和看一个汉字都是同样陌生、同样新奇、同样有趣的;摸一个活动的手指头和捏一个玩具小棒,他的探索也是一样愉快的。这是婴儿的“无选择探求期”,因为他对什么都感到新奇,所以最好灌输,最便于教育。虽然他的注意时间极短,但他很听指挥,室内室外由你抱、由你指、由你讲。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因为孩子获得敏感的内容不一样,幼儿期的兴趣就有了选择性,他便进入了“兴趣适应性学习期”和“趋向独立期”。这时他生理上活动能力增强,心理上有自己的倾向,不怎么听指挥了,所谓进入了“反抗期”。加之他语言已经得到了发展,无意识时代逐渐转化为意识时代,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也发展起来,由印象记忆逐步发展为理解记忆……

  但总的说来,他还处于无意识向有意识过渡的童心期。如果掌握了“激发兴趣”和“培养独立性”这两个方面,那么在婴儿期发展的基础上,就足以把一个脑发育基本成熟的幼儿,造就成一个早慧儿。

  以上都是婴幼儿特有的“认识世界”。科学发展史表明,人类文明进程中常常会发现新的世界:太空世界里,没有了重量,也没有了浮力;低温世界里,失去了电阻,许多物体改变了性能;微观世界里,一个原子也有太阳系那样复杂……如今我们研究0岁开始的育才工程,必须深入探讨婴幼儿的世界。我们的初步研究就足以证明,他们虽然人小,但决不只是一个“缩小的大人”,他们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有许多极不相同的地方。



    关键字:早教  神童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99,000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