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亲子中心

早期教育个案-关于识字阅读的讨论(10)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12:13 新浪育儿 

  作者:yumeili0527  发表日期:2006-03-14 09:56:26 [表状]

  教授提了5点看法,就这几点看法做一下说明

  1,教授认为儿童具备了很好的社会语言能力,能够用语言与其他成人,儿童交流是识字的语言基础。这是不对的。儿童学习识字,能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语言能力的。

  2,教授说幼儿应该先“听,说”后“读,写”这是把“听说读写”简单的割裂开了,好的识字阅读方法,是可以把这几项很好地融合起来的

  3,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合适,教授认为,学龄前幼儿应该采取分散识字法。错误。分散识字是效率很低的识字方法。对于识字来说意义不大。效率不高的方法容易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成就感是保持孩子学习兴趣的动力。

  4,教授说,在孩子学习识字时,在孩子对表达的意义有很好的理解后,才会有很好的记忆。这也是部队的。幼儿的机械记忆力是很强的,幼儿是先记忆,后理解的。

  教孩子识字与教孩子说话有相同的地方,不能在孩子知道妈妈爸爸的意思之后,在教她说妈妈爸爸,孩子说很多话的时候,对所说的内容不是都有很好理解的。

  5,教授没有说,在哪个年龄段教孩子识字合适,我们的研究实践,普通的孩子4岁半到5岁半是识字最佳期。3岁多识字的也有,不普遍。

  教授说,幼儿学前识字研究基本是盲区有些主观了。

  我们是既有教学理论,又有教学实践的。教授看了各种教学法的文章,给孩子讲过识字阅读课吗。我只是对于幼儿识字阅读发表意见。对于幼儿健康方面的问题,我是不会讲什么的。

  我到论坛看家长的帖子,也是要更多地了解不同孩子在识字阅读方面遇到的问题,虽然我们已经教过很多很多孩子,但是,也需要从个案中了解一下情况。

  主题:谢谢张教授!^-^ [精]

  作者:婉儿妈  发表日期:2006-03-14 11:12:21 [表状]

  谢谢张教授的苦口婆心、谆谆善诱,谢谢张教授在

幼儿教育方面的辛勤耕耘,

  我是其中的受益者,非常感谢!

  下面的几篇帖子快速浏览了一篇,对幼儿识字的纲要有了个大概印象,谢谢张教授不辞劳苦把它们转载上来让大家资源共享,谢谢!

  看了这两天的帖子,我更坚信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了! :-P

  因为,我觉得,婉就是您所说的、适合集中识字的--“已经达到比较好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儿童,

  而且,婉的特点是:

  1)没有耐心手指点读

  这对她是很无趣的事情,甚至是不可忍受的事情--试想,在比较长的一个时间段内,你的关注点找不到落脚处,没有提起你兴趣的亮点,那是多么难以忍受的事。因为,她习惯了在阅读的过程中接受多种信息、感受多种情感体验--包括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父母的表情语气、角色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行为举动,等等,在一个短时间内,必须有足够量的刺激才不致使人觉得无聊。

  而一般的手指点读图书,内容和文字都很简单,还要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那对她是种折磨。

  字卡集中认字,貌似枯燥,其实在短时间内学习生字、并通过考核,对她是种考验,她的注意力比较集中,所以不会觉得枯燥无聊,而且通过后还得到表扬,有成就感,所以还有些兴趣。

  况且,在给她字卡认字的过程中,我并不是简单地让她记个字型就完事,重要的是其中的释意和组词,不存在不理解的问题。

  2)记忆力和理解力强

  这是字组学习的基础。

  另外,我赞成上面yumeili0527 说的:

  “分散识字是效率很低的识字方法。对于识字来说意义不大。效率不高的方法容易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成就感是保持孩子学习兴趣的动力。”

  孩子不是千篇一律的,有共性也有个性,识字方案也是这样吧?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最后一句:好妈妈,慢慢来。

  主题:认真读了教授本贴,又有新的启发 [精]

  作者:心若有晴  发表日期:2006-03-14 12:40:01 [表状]

  首先特别认同教授的几点看法,至少在我自己的孩子身上,完全印证了教授的看法。

  心心很明显地表现出,对听到的语言有较好的理解,有学习的热情和运用的热情。听到的语言包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口头的交流、生活中的其他语言信息、听故事与听阅读、从媒体(电视、碟,现在不听广播很遗憾)的节目中边看边听。她的语言的发展,正是听进来然后说出来;听懂然后表达。她对听到的语言很敏感,听不明白的就很想弄明白。她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就是这样一步步发展的。

  虽然她也有识字的意愿,也经常对看到的字有学的热情和行动,但不接受专门的识字训练。她的识字大部分是在幼儿园的课堂上认识的,小部分是在阅读过程中或在生活中主动要求认识的。所以目前她的识字量很有限。

  我想心心应该属于教授所说的“具备较好“听、说”的基础,就是具备较好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学龄前的孩子。她也是属于“对声韵的记忆能力很好”,“在对表达的意义有更好的理解加工后,才会有更好的记忆。”的孩子。

  针对她的特点,我觉得我可以考虑,在她六岁以后,或上学以后,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在短期内增大她的识字量,让她尽快进入书面阅读,让阅读成为她增加知识扩展视野的有效手段之一。

  教授认为儿童具备了很好的社会语言能力,能够用语言与其他成人,儿童交流是识字的语言基础。这是很对的。儿童学习识字,能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语言能力,但有一个先与后的问题,儿童更早发展的哪部分能力,然后才是两种能力的相互促进。

  教授并没有把“听说读写”简单的割裂开,好的识字阅读方法,是可以把这几项很好地融合起来的,但教授关注了学龄前儿童的特点,并特别强调了个体差异应该引起重视,如果忽略了学龄前的特点和个体差异,一味地强调识字的优点和书面阅读的作用,更可能无法很好地综合发展“吸说读写”的能力。

  分散识字是效率很低的识字方法。但不能说对于识字来说意义不大。相反,由于孩子在分散识字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出于自发的学习热情,反而不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成就感固然是保持孩子学习兴趣的动力之一,但成就感并不只限于一下子就认识了很多字,对于孩子而言,成就感可能仅仅来自想认的字认识了,而目标太高不仅可能不带成就感,反而带来不必要的压力。让孩子有成就感的方法很多,关键看家长能否在细微处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教授说,更多的孩子在学习汉字时,在孩子对表达的意义有很好的理解后,才会有很好的记忆。注意,教授没有指所有的孩子,因为他一直强调个体差异。会有一些孩子不同,这很正常,但并不能由此证明教授说的没有道理。“幼儿的机械记忆力是很强的,幼儿是先记忆,后理解的”。这没错,用在对听的记忆方面,尤其明显,但用在识字方面,就未必了。

  当孩子学说话时,开始确实不知道意思,对说的内容没有有很好理解,但孩子想理解的本能在促使他们很快地去理解,并且因为理解力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了学说话。而教孩子识字与教孩子说话有很大的不同,说话是人的本能,只要放在语言环境中,人人都能学会说话(先天有障碍的不算)。而识字是后天习得的,原理上就很不同。尽管有些孩子,通过机械记忆,能记住很多字,但并不代表这具有普遍性。

  教授没有说,在哪个年龄段教孩子识字合适,因为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而定。

  “普通的孩子4岁半到5岁半是识字最佳期”,论据不足。很多推销识字方案的机构,都这样说,但他们举的例子都是特例。在我们幼儿园,也引进了一种识字方法,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只有极个别的孩子,识字量明显增加,大多数孩子虽然“听”会了内容,背得烂熟,但仍然对字不敏感。说明这方法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我认为,还是教授的看法更客观,对更多的孩子具有参考价值。

  主题:同意心若有晴

  作者:ppelephant  发表日期:2006-03-14 15:37:35 [表状]

  我的宝宝还小,可是,从我自己的经验看,我是赞成教授的意见.我从小内向,很喜欢看书,不与人接触,一直觉得跟周围的人,跟生活有一个隔阂,生了宝宝才慢慢融入社会.很辛苦地知道了为什么人们这样做,为什么这么说.认字是为了阅读,阅读是为了从积累的人类文明中更快速地得到智慧,如果只是认识字,不知道字的由来和意义,进而无法真正理解书本中讲述的道理,浮在表面又有什么用.我想成就感,不是认识多少字这种肤浅的成就感,是理解生活,理解自己,能顺畅明白地表达自己,细致传神地描绘事物,通过阅读和书写完成独立思考,辨证是非和宣泄情感的成就感,所以我很赞成教授的观点.同时同意心若有晴的话,我的宝宝我现在一直给她听和讲故事,并且鼓励她自己说,每次外出回来问她看到什么,什么心情,她心里不高兴,我鼓励她大声地讲出来,以后,我会慢慢讲更多更长的故事,讲生活中的哲学,也会根据她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教她认字!

  主题:壮咪妈,感动于你长年不懈地热衷于教育,帖一篇我家的识字经验。 [精]

  作者:湾湾妈妈  发表日期:2006-03-14 09:29:17 [表状]

  按张教授的分类,我这个应该算是集中识字法了。不过,在这之前,我们也算是分散阅读顺带识过点字。我这个方法也许对好好并无帮助,但哪怕能让你通过这个例子,更加坚定或否定现在的方法也行啊:)

  集中识字的时候孩子五岁四个月,差不多在2个月的时间内,集中识字达到2000左右。(大约有600是之前零散认识的)。这些识过的字,不是在固定的词组搭配中认识,而是在任何场合任何单字的情况下都能快速准确认读。我的印象中,当时拿出一叠1000来个字卡,随便抽一张,只要我抽得有多快,她读得就有多快。

  我用的教材,和千字文非常相似。说到这儿,我真的想大胆建议你完全可以用《千字文》给好好当教材。不必全用,挑好的句子给好好。

  另外,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点,对于好好这么小的孩子,是非常注意细节的年纪,要识的字,不必拘于我们按笔顺笔画书写起来的难易,当时湾湾完全是按图形来记字的。只是在达到一定的量后,她突然发现,许多字有相同的部分,有相同部分的字读音也大都相同或相近。

  我的孩子已经小学二年级了。学前的识字和阅读,对她读书带来的好处,正如翩妈所说的,听说读写都很轻松,也因为对文字的理解,除了语文外其它学科理解能力也明显很强。因此直到现在,学习方面一直非常轻松。最大的好处,是在识字量达到一定后,接受信息的面立刻开阔了。能快速自主地接受到各种信息,于我于孩子,那份美妙真是无以伦比。

  以下是三年前的旧帖。献给您哪:)

  扫盲(2003.9.23)

  我一直坚信,识字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上坛几年来,不管坛子里讨论的如何激烈,我对孩子学前识字,一直不以为然,内心甚至是抵触的。

  然而不管我的初衷如何,最近,我家里却实实在在地为湾湾开展一场识字运动,我和湾爸把这戏称为湾湾扫盲。

  湾湾在此之前,大约识字600个,这些字,基本都是应湾湾的要求教她认识的。而这次,我准备让她在十月份之前,识完《识字经》第一册的1000个字,这1000个字中,有百来字是她原来所识600中的,如果能一切进行顺利的话,湾湾届时识字大约1500个。而我国建国初期就开始的扫盲标准是识字1500个,因此我和她爸便把这场识字运动戏称为给文盲湾湾扫盲:)

  湾湾先前学的600来个字,大多数是她自个儿自学(比如看完动画片,片头几个字她就无师自通认识了),或者她主动问到才告诉她的(比如上街她喜欢看公车站牌的字)。不过细细回想起来,难道我没有主动教过一丁点吗?有!我还是主动教过啊!比如,我记得湾湾三岁多的时候,对《艾丽斯漫游仙境》MP3爱不释耳,百听不够,对里面的每一句话捻熟于心。我就曾经在湾湾放学回来之前,削好一个苹果,倒好一杯奶,用一张小白纸写上“吃我”、“喝我”,然后拿牙签一头刺住纸片,另一头分别插在她将要吃的苹果上和牛奶上。当湾湾回来时,不仅兴奋地认识了食物上的这几个字,也激动地扮演了一回她喜爱的艾丽斯!

  嘿嘿,通过反醒发现我对学前识字的抵触还是不够彻底啊,这大约也是这场扫盲运动发生的思想根源吧。

  不过,尽管偶尔玩玩类似艾丽斯这样的游戏,这场扫盲运动仍是意外之举。

  九月一号带湾湾去报名,走进教室发现油漆味很重,老师解释说是七月份重新刷了地板的原因,我还是很生气,不仅找园长发了通牢骚,还气愤地决定为了女儿的健康让她在家继续玩一周。

  一号晚上回去,湾湾特别兴奋,告诉我小保姆教她识了好多字!我一数,真不可想象,湾湾今天竟然认了四十个字!表扬完保姆,我又大大地表扬了湾湾一通。就这样,到九月五号五天时间,保姆教湾湾认了204个字!

  既然女儿突然对认字有兴趣,我这心里的小算盘也敲起来:五天200个,十天400个,这要是让湾湾认50天,不就2000个字啦???咱保守一点,不求5天200个,就按每周100个算,到十月底咱湾湾好歹也要认它个1000字吧?把想法和她爸和保姆一说,都同意顺势而为,借这个机会给湾湾突击突击,扫掉这个“大文盲”!

  保姆教湾用的教材,是几个月前,同事买的一套《识字经》,当时同事拿到办公室复印了几份,也给了我一份。因为情绪上抵触识字,拿回来后我自已不曾看过,只是曾对保姆说过,让她看看,学着多认些字。(我家保姆是个小姑娘,只读了几年小学,所以到我家后我一直在鼓励她认些字,看些书)

  这套教材谁编的哪出的我一点也不清楚(没有复印封面)。湾湾这么快的识字进度,不免让我对教材好奇起来,仔细一看,还真是一本好书呢。这本书分四册,每册分好几课,有历史、天体、艺术、动物、植物、大道、地理等等。每四字编成一句字经,全套共4000字,无一字重复。每字下面标有序数(这点真好,从第一句经开始学,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孩子学过多少个了)。这些字仔细推敲起来,还真有很丰富的知识在里面呢。比如天体这一课:

  乾坤有序、宇宙无疆、斗柄指航。。。。。

  地理课:海田沧桑、板块碰撞、陆地漂移。。。

  大道课:形分上下、道合阴阳、幽冥杳渺。。。

  历史课:炎黄二帝、尧舜禅让、五代续唐。。。。

  伦理课:兄弟姐妹、危困助帮。。。。。

  很明显,这些句子读起来上口,也难道保姆指着字教湾湾读几遍,她便也能指着一句一句读出来,一天十来句不在话下。我想考考湾湾,有时把一句中的三个字蒙住,让她只认其中的一字,果然并不是每一个字都能认出来。嘿嘿,看来湾湾只是记得这些经,并不是全认识这些字啊。

  得想点办法给她巩固巩固。记得当时我们办公室有一位和我对教孩子识字不屑的同事,拿到这套识字经的复印件后,一直丢在办公室里呢。我把它找了出来,还找了些我们出文本时废弃了的打印封面(硬纸),准备给把这些字剪下来做成卡片。

  湾湾一向喜欢剪剪帖帖,做卡片在她看来是一件好玩的游戏。我们尝试着剪裁过方形、长形、三角形、圆形的卡片。很快发现,这些形状中,圆形的卡片最棒!(哈哈,这个偶要申请专利,仿冒必究)。

  首先,卡片做好后是要反复使用的,圆形的卡片没有直角,无论你用多少次都不会毛边角。

  其次,无论你的手多巧,方形、长形、三角形卡片很难做到每一张都剪得一样平整,直线边的卡片稍有不直很难看不说,更重要的是收拾起来很难放平整(当你象我这样准备做出1000张卡片的时候,这个问题不小哩)。而圆形的无所谓,稍有不圆也不大看出来,收拾起来随手一拢便整齐了。

  卡片的问题解决了,我便寻找能让湾湾起劲的玩法来。

  湾湾现在习惯把玩这些卡片叫“打牌”。打这个牌的规则真是有些荒谬,一般都是由我的宝贝女儿定规则,哪个字大哪个字小全凭她那小嘴一张。她会把今天玩的卡片(一般四五十张)先过目一遍,按她的胡思乱想定出大小来,然后把卡片平分成两摞。比如,这批字中有一个“完“字,她可能会说:所以的字遇到完字就完蛋,统统归出完字的人,或者她会规定”收“字是最大的,可以收走全部的字!最可笑的是,有一次她居然规定所有的字都比“必”字和“成”字小,原因是她在幼儿园有个要好的小伙伴名叫“某必成”。当然,我也会建议:如果念不出自已出的牌上的字,就要被对方没收!玩的过程就是双方一张一张出牌、直至把对方的牌全部收走就算赢了。(这有点类似小时候玩的一种牌“钓鱼”)

  另一种方式,是我和她把几十张卡片摆在地板上,然后我们俩剪刀锤子布,赢一次从卡片中挑自已认识的字出来(当然也要大声通报对方:我挑的是“某”字),看最后谁得的最多,多几张就可以刮对方几下鼻子。(嘿嘿,我每次赢了都是挑我能确定她能认出来的字,不过我最终都是输家)。

  就这样,湾湾先跟着书上念念经,然后通过玩牌的方式,把认过的字记得滚瓜烂熟还乐此不疲。到现在,一听她要打牌,我就头大,因为她玩起来总是没完没了,而我却是一发现她都能认出来就想结束打牌的,呵呵,我检讨,我功利!

  2003.9.24回复遥妈和玫瑰

  这扫盲篇本来因扫盲的中断我不打算写出来了,昨天禁不住玫瑰同志催促,下班后记录下来。

  如果能对遥儿有所帮助,也算是我写此文的一大收获:)等着看遥妈的报告。

  玫瑰的书已寄出,专利卡片也随书寄出几张,我家没有数码机,拍一次很麻烦,你看完你拍吧:)以后湾湾要是学英语,我还准备这样做卡片。

  遥妈和玫瑰看完扫盲有点想给儿子识字的意思,也谈一点我的看法:

  混坛里几年,各种早教经验妙方见识不少,偶尔也急着想各种方法尝试尝试。但现在最深的体会却是一切要顺其自然、顺势而为。

  当然不是说不去引导孩子,但孩子的时间有限,大人的精力有限,要想事半功倍,只能挑选孩子最有兴趣的阶段进行。如果遥和亮目前对认字没有一个特别的兴趣或是你们的方法调动不了积极性的话,就先不要着急教。识字,只是迟早的问题,不象别的一些天赋非得好好培养挖掘。不过,如果大人肯花时间精力,也总是能找到突破口进行下去:)

  昨晚发完帖回去,终于又找到了一种让湾湾兴奋起来的玩牌方法,昨晚和她玩了半小时,鼻子都快被她刮蹋了,解决了36个字:),令我欣慰的是,湾湾还随手翻了翻后面的内容,然后指着第546个字(昨晚进行到436个字)说:“妈妈,我们明天玩完(和和,她居然不说认完)这些,怎么样啊?”

  我不屑地说:“不可能!我才不相信你做得到呢,除非再花三天时间差不多!”

  湾湾也爽快:“那好吧,我们就三天玩完它们!”

  另外,提醒二位,如果真的决定给儿子们扫盲的话,字的选择不必拘泥于字形上的难易。我发现孩子认字完全是认图形似的。

  比如:疆、冥、舜、幽、等字湾湾基本过目不忘。而我以为很容易记住的:合、阴、百、形、等却是反复许多次都记不住。

  玫瑰说到买卡片,我还是觉得自已做得好,首先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做,粘贴的过程也是复习的过程阿。我家目前是认完一页或两页(四五十个字)做一次,现在湾上了幼儿园,没时间参与做了,都是保姆做好。确认湾湾已熟记在心的字放在一个博士娃的小箱子里(湾爸特意买了送湾的),不认识的或新认的放在桌面上,湾随时可以看到,我们也可以随时拿起来“打牌”。

  主题:真的是个体不同,效果不同。

  作者:小心心妈妈  发表日期:2006-03-14 09:47:53 [表状]

  我有个好朋友当时就是用千字文经给女儿扫的盲,也是做了一堆的卡片。结果是现在孩子上了三年级,还有一些阅读障碍。一二年级时,基本上读完文章是不晓得意思的,得重新再来。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都还可以。我是从她身上下决心让心心从阅读中认字的。

  主题:你说的教材我知道,我女儿幼儿园用这个,

  作者:心若有晴  发表日期:2006-03-14 13:04:28 [表状]

  叫《中华字经》。第一册比较有趣,我女儿四岁多时在幼儿园学,第一册基本能记住了,但她总是问什么是什么意思,对字就不太感兴趣了。现在幼儿园已学到第四册了,她也没认识多少字。

  你说“一切要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我很赞同。同样的教材,你女儿和我女儿的反应就那么不同,这真是个体差异呀。

  主题:婉在幼儿园里也尝试过这个教材

  作者:婉儿妈  发表日期:2006-03-14 14:22:18 [表状]

  《中华识字经》?《中华字经》?

  有一个学期,我给婉报了这个兴趣班,效果与湾湾、心心如出一辙:背得琅琅上口,“很明显......只是记得这些经,并不是全认识这些字啊。”

  所以我觉得手指点读没什么效果。

  看您的介绍,也是把它剪成卡片后再来单独认字啊,印证了我的想法:字卡识字更高效。

  主题:识字的方法、进度当然看个体差异 [精]

  作者:anniehfq  发表日期:2006-03-14 12:15:27 [表状]

  这点我觉得毫无疑问。

  1、时机,其实就是孩子的发育进度。正常的孩子总会经历过一段对认字有兴趣(较之以前)的自然阶段。

  而这,具体到个体,时间表是不太统一的。只能靠父母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

  2、智力结构,有的孩子机械记忆力很好,什么集中记忆法,不成问题,生僻字不理解也能记忆很长时间,在脑子里默默地一直留存到他明白这个词的意思。有的孩子是图形能力很强,因此认字也很快、很容易。有些孩子是理解、运用能力(我指口语)很强,对他理解的字词,记忆起来比较容易。

  但是,大部分孩子都是智力普通的孩子,这部分孩子的父母,倒是要注意,别跟天分好的孩子去比,否则会着急上火,比如在下小乖妈。目前来看,要俺小乖跟那些10天、3个月识字量达到1000、2000的孩子比,那俺小乖妈得一头撞南墙。

  再说啦,俺小乖妈亲眼见过一孩子,3岁以前就通过电脑卡片,识字过千(或许2千?),但是,4岁多了,理解能力还不怎么样: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人际之间的语言交往、对大人的口头指令的执行、自己的表达能力--尽管如此,他的超强机械记忆能力并没有因为他的理解能力而受到很大影响,虽然现在他的父母没有教他识字,他仍然路过小卖部能念出店名、看路牌能念出路名等等,有些字还比较不简单。

  这就是智力差异。

  所以有的孩子适合集中、大批量地教授,有的孩子只能渐进、阶段式反复复习。形象地比喻说,有的孩子是瀑布,有的孩子是溪流。

  3、性格,有些孩子有耐心、性格温和、用我们大人的话来说“坐得住”,有些孩子喜欢玩耍、心急、用我们大人的话来说“不好把握/控制”。有些孩子性格积极,面对挑战喜欢迎接,有些孩子性格偏于消极,遇到困难,反应是后退、避开。这都是人生百态、个性百样。

  所以有的孩子适合用指读方法,有的孩子会不耐烦地把你的手指一把拨开;

  有的孩子可以用卡片方式快速学习,有的孩子会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可是一说休息就马上状态360度改观、活蹦乱跳;

  有的孩子遇到困难会自觉去一遍遍尝试、寻找克服的方法,一旦成功,成就感很高、满足感很强,这样的孩子对没记忆住的生字不会有惧怕心情,有的孩子一见难题马上退缩,给他打气也鼓不起奋斗的劲头,这样的孩子一旦发现自己没能记住,受挫感就很容易产生,兴致、兴趣容易低落;

  有的孩子可以耐心地学,或者用一个方式就有效;有的孩子你得想方设法变化花样让他不知不觉进你的套子。

  有的孩子容易受环境影响(其他孩子都学,他也愿意学);有的孩子,群体行为对他影响不大,别人怎么做,他做自己的。

  唉。事实就是这样。每个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主题:同意你说的:个体差异很大

  作者:小老虎妈  发表日期:2006-03-14 12:31:02 [表状]

  我是很高兴地(呵呵)发现俺家儿子记忆力一般、理解力一般,还不很有耐心,呵呵。所以,只好很散漫地认字,比如,一天教一两句话,还只能包含四个以内的生字(多了他记不住),一天最多十分钟。就这样慢慢来吧,大概贵在坚持吧。

  主题: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亮

  作者:家慧0711  发表日期:2006-03-14 13:56:03 [表状]

  如果是中国式的文章呢,或者正方,或者反方,先站稳立场,然后用支持自己的观点的数据,事例来认证,对数据事例有偏差的,先避而不谈。最后,总结己方观点,对对方观点的危害性作出批判。

  如果是美国式的文章呢,特别是正式的学术的文章,一般先把背景交代一下,然后设定模型,然后详细交代实验和数据采集的方法,以及同前人实验的异同,最后说,我的实验的结果是在某段时间内的观察,%时候美国的月亮比中国亮,某些因素可能对我的观察的结果起了作用。

  从生活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的有趣,特别正反两方辩论起来的效果,自娱娱人。从操作层面来看呢,后一种比较好,我在作者定义的时间去看美国的月亮,它比中国月亮亮的概率是很大的。

  我的文章是中国式的,是我看了有关识字的议论和最近正在看的一些论文的感想。

  张教授的资料和文章都不错,有很多有用的信息,谢谢了!

  主题:学习识字读书方法的笔记

  作者:壮咪妈  发表日期:2006-03-14 17:41:30 [表状]

  谢谢教授的点播,教授辛苦了。

  原来是在自家的自留地里闷头出蛮力, 教授推开一扇窗,豁然开朗,才知道看似简单的农活还有那么多方法和研究, 当然,因为多,乍一见还真眼晕:〉。

  仔细通读之后,针对我们具体的情况,思考如下:

  1,教授强调语言的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 是保证阅读不是仅停留在扫了盲的程度上,而要能享受地读进去并优美的表达出来的基础。 在此之外,中文因其图形化的特殊性,识字还是需要单独花费时间的。

  因为我们在国外,每天孩子们接触中文的时间也就是放学后在家里的几小时,听说还主要是日常用语,而家庭的氛围也不足,提高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更加重要,也更加困难。这也是壮咪过了阅读关后,较大量自己看书之下,写出来的作文生动有余,优雅不足,大白话多书面用语少的根本原因。 理解的不透,吸收就不够,进而表达不出来。有讲解的精读,注重感受和体会的讨论,应该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

  目前好好也是这种状态,中文书面语言的表达理解能力的提高速度低于国内同龄人。因此每天1小时读故事的时间必须要保证,还可以多看中国电视动画片。

  上学之后,接触中文的时间会更少。入学前的强化集中识字法不适合我们的情况。

  2,环境使然,读,对于我们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接触书面语的途径。为了更有效,读时要加入讲解和讨论, 讲解针对理解,讨论用于表达。这个方法不单适用于好好,也适用于壮咪。

  3,专家们研究识字用的教材,力图用某种规律来提高孩子对字词记忆的速度和效果。原因之一是要考虑普遍适用性,于个性化个体的针对性无法兼顾,而这却恰巧是家庭教育中最大的优势。三千字或者小学课本都不适合作为好好的识字教材,虽然它们有着十分科学的合理的识字规律和重复率,但对这个阶段我们这个情况下的好好来说,都不适用。 好好在她的年龄上能理解的喜欢看的故事书里的字,才是针对好好的常用字,重复认识这些字对现阶段就足够了。 随理解力的增加而增加字词量,也才是好好自己的识字规律。

  4,家庭教育的另一大优势,是可以最大限度的把枯燥的识字寓教于乐。 分散识字法在这方面也比集中强化的方法更灵活。没有很强的自己的学习目的之前,学习的乐趣比学习本身更值得重视---这样想学总能学会,厌倦了学习就到了终点

  5,识字方面,我现在教好好的方法是以某种随机的方式一部分一部分学习字词的分散法。 念故事可以继续,但也可以增加游戏来用于单字复习。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在教识字中,最枯燥困难的不是复习,而是认识新字。复习的手段可以很多并有趣,而对初见面的字的认识和记忆能做的就少多了。通过念故事来认新字比较有趣。

  6,好好入学前,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短期的集中识字。

  结论,在目前的方法中,阅读加入讲解和讨论,识字加入游戏进行单字复习。目前用分散法,入学前视情况而定,也可以结合着采用集中法。

  主题:对于幼儿识字教育,我从没有从理论高度进行过探究,可是

  作者:zhouliang54  发表日期:2006-03-14 17:41:53 [表状]

  整合了大家这样多的论和谈,我也禁不住要考究自己的方式了.

  首先,张教授的理论我很是赞同.我认为"听说读写"对于一种语言(再上升到文字)的排列顺序是最最科学的.语言最被动的就是听.只要是母语国家,被笼罩的语言环境就是第一语言.开始的说可以完全是下意识的,象各种语言都是从MOM进入说的阶段.没有对听和说的一定能力做基础,确实想进入更高一级的读以至写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现在进行的外语教育不是很好的印证吗?

  其次,关于识字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也赞同教授的说法,毕竟这是咱们在把应该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提前到学前拉!不管是什么外界的压力吧.不能说国家规定儿童入学从7岁提前到6岁是没有根据的.以现代的科学育儿环境基础,孩子的各项发育水平是前辈们哪个时代无法匹敌的----尽管过去也有4岁开始上私塾的(我老爹就是1实例),那不是闹吗!说远了.就是说这个阶段孩子学习本应该在学校才应该学习的内容,对于他们的生理年龄说确实是早教了----所以把这样问题提到早教论坛又是何等匹配呀.哈哈!不是说笑话,原本我很敬畏这个论坛,从没有和大家过招的奢望的.还是高人们的高帖把我的心带动了,也就控制不住地想宣泄了...

  识字这事情,说容易不是很容易,可说难也不是真很难.教授也说了,这中国字就是图形字.对于外国人,从接触的都是字母拼得的字词,到学我们的单独意义的汉字,是难.可是对于从出生就到处可以接触的(不是吗,现代的孩子那个不是被父母龙子凤女地教养着)汉字,耳渲目染就是最好的条件.看多了,听多了就有认识了.所以对于在汉语环境成长的孩子来说学会汉字比洋人就是要容易多了.这就是环境成就的原因(这个观点我在英语论坛里阐述过)吧.当画来"读"字是很多不认识字的孩子进入识字阶段的游戏,然而却很能记牢----这也是中国字从象形进化,并以象形记忆的经验吧.如果再加上字词的延伸\句子的展开,以至于故事情节的开拓,那么怎么能说识字VS阅读是不相通的呢?

  要说方式方法,最好不要带有功利色彩,这是我的基本观点,看来很多妈妈也认同.毕竟学龄前学习识字是额外的"功课",不能以此来甄别孩子智力的高下,更不能作为家长教育水平的评定标准,就是"千人千法",教授也说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为盲区.对于我孩子的经验未必你孩子适用,而几岁是合适的\效能最大化的\开蒙时间更是因人而异的.真的没有任意比对的意义.试想,孩子能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一样的氛围中玩也玩了,学也学到了,没有压力,没有指标的----饶恕我的松快啊,和竞争激烈的大环境可是不相符合啊有点----有了好的识字结果,我们又何乐不为呢!

  说到成就感,我是这样认识的.成就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们都可以说是具有诱惑的,很拔高的感觉啊.但是成就对于每个人来说又都是不一样的.作为孩子,学会使用勺子自己吃饭,于他也是成就.妈妈及时给予肯定,孩子会撒欢一样乐此不疲.识字也一样,如果用我们不科学的标准评定孩子识字的速度和效果,恐怕是不公平的.我认为仍然是功利心在作怪了,恐怕也是孩子不能及时得到认可而遭受打击,兴趣从而受影响的原因了.

  我不能不说我的感觉啊,这坛子里的妈妈们恐怕很多是高学历出身,对于育儿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热情.不是说吗,养育过孩子才知道其中的艰辛.特别是身在国外的妈妈们,为了弘扬祖国的悠久文化,为了孩子成为合格的炎黄子孙,在孩子的国学教育上更是坚韧不拔的努力着.可是,我们应该寻找的是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标准,真的不是我们心目中应该达到的标准.你们都是精英,也同样期望孩子成为精英.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离开了孩子特定的心理和生理能力谈教育成果是不是无本之木了呢?

  我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从没有很周密地计划过,但不等于我对孩子没有期望.我不愿意孩子从小就被机械的学习任务所重压,而我对现行的教育机制也是无能力改变的.我认识到适应环境是最好的方法.我尽可能地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让孩子在没有过分的精神压力下可以享受学习带给她的快乐.而我可以了以自慰的是,我的女儿至今的表现可以让我骄傲.也许我的标准不高,而我所能够为女儿作到的,就是在低年级时期,帮助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今后的学习任务是要她自己通过学校的系统教育来完成,我们作为家长是完全不可能替代社会教育的作用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责任重大.这就是我从识字这个简单而又不简单的讨论中想到的.

  主题:在识字热潮中,我上个麦子那特幼稚笨拙的记事画吧

  作者:麦子爸爸  发表日期:2006-03-14 22:40:15 [表状]

  麦子从听了《玩具店的夜》后迷上剪几张小纸,用钉书机钉成小剧本,画线来表示字,编小“剧本”讲给我们听。

  然后传递小纸条的方式被发明,也是我多事,带她去商场的时候,推荐她“快易贴”,说是有什么事需要记就写上去贴在显眼的位置,这样就不会忘了。本意是改改她转头就忘的毛病。没想,她利用来传递小纸条了,每天都让我和麦子妈妈写上好几个纸条,写的时候还要小声点,偷偷的,别让要送的人听见。

  最近爱上画连环画了,也许是喜欢上了那种字画结合的形式。她画完后然后叫我们帮她写字,她说什么我们写什么。画的都是家中的人和事相关。

  现在教麦子绘画技巧遇到了很大障碍,让我不得不决定推迟。因为麦子绘画的热情很高,但她只关心表达出她的意思,并不关心画的美和丑,象与不太象。和她说不象的时候,她当时也不好意思,但等她再拿起笔时,又忘干净了,只想着表达出意思就可以了。

  另外我问她,你觉得梅花好看还是山茶花好看,她也说不出来。我感觉她好象还没有去细细体会美丑的念头,我也无从下手似的,总不能我对她说什么是美吧。最多是增加看艺术作品的次数,然后等她长大吧。

  在语言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只求表达意思,不求优美。听故事也是,听细致描写,她有时都会打哈欠。只能想阶段还没有到吧。

  上一副她上星期画的连环画,配的话是:

  1,我回家了,

  2,我去玩吧

  3,可不可以骑木马

  4,好好玩的木马

  5,我可不可以看电视

  6,好好看的电视

  7,我想调台

  8,你真棒,给我调到了猫和老鼠

  9,噫,怎么这么快就完了

  10,好好听的歌呀

  声明,这可不是日记,是一回家就坐在桌前画的,编的故事。要说她不在意画的好看不好看,特简单粗燥。但她画的表情却还比较生动,特别是第9幅“噫,怎么这么快就完了”看着那张的圆圆的嘴巴,我也想笑。再阿Q一下,这故事很简单,但还一点曲折,呵呵。

  张仲华教授回复:鼓励麦子照图编故事。

  要编出情节和感情,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每个图只讲一句话太简单,不能成为故事。不能成为情节。图中虽然把表情画出来了,但是要让孩子用语言去表达,并且插到故事情节中去表达。

  你们首先看她的图,编一个简单、搞笑、甚至是很荒唐的故事,但是一定要完整的情节,要有情感穿插在里面,让麦子感到特别好玩。再鼓励她去编,甚至是“乱编”,只有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有因果关系,能够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关键字:识字  阅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04,0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