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与识字,张仲华2004-2006年部分回答的帖子:
内容比较凌乱,给部分需要帮助的父母参考,有时间再系统整理。
壮咪妈、开爸:阅读与数学
前几天开爸也问教开开的问题,一并回复。
对刚过基本阅读关的孩子,废寝忘食的去读书,读得很快,只要求去看懂故事的情节。是否需要去限制。我认为一般不需要去限制,这是一个过程,一个阶段。因为孩子突然发现他可以通过书面语言(书籍),可以自由的去获得很多知识、乐趣。孩子突然进入一个广阔的天地,非常奇妙、神奇事物、别人的想法、思想都可以通过书籍去获得。我们想象,孩子突然进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面五光十色,到处都有奇妙的事物,会怎么样?孩子会到到处去看,对什么都很有兴趣。就象进入迪斯尼,什么都想去看,这是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让孩子把每一样新奇的东西看的很仔细。孩子十分高兴的时候,非要让孩子每次只能看十分钟。如果开始就这样限制孩子,孩子对这个新鲜、神奇的世界就会兴趣全无。所以对刚进入基本阅读阶段的孩子,我们就不要去限制他。让他进行的去游玩,去寻找其中乐趣。把这一个阶段渡过,再考虑下一个阶段。
对通过基本阅读关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很快的进入一个广泛的阅读阶段,实际上是让孩子通过书面语言,通过书籍,去发现人类的另一个世界,我们不依赖自己直接的经验去认识事物。而是通过文字语言,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人的思想、情感都能在自己的眼前去感受、体会。从古到今、从地球的另一边、很遥远的地方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乐趣仅仅通过书本汇聚到我的眼前,到我的大脑中。文字语言有如此神奇的效果,让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一个时间、空间积聚于一点的世界。这就是阅读的魅力。
是不是所有掌握文字语言的人,都能进入这样一个神奇的世界?并不是这样,只有少数人能够利用书籍,把时间与空间汇聚于一点,在时间与空间的中去漫游,去接受、领略几千年来人类的文化、思想、情感。为什么那么多认识很多字的人,却没有兴趣或没有能力去漫游这个神奇的世界,他们认识那么多的字,为什么不喜欢读书?或者仅仅愿意去读非常有限的书籍。这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发现那个神奇的世界,在他们的眼里,看不到美丽的景色,所以他们终身都不愿意去读书。
为什么那些人在书的世界里看不到美丽的景色,关键在于在他们具有基本阅读能力的时候,他们不能去发现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以至于可能终生也不能发现。所以具有基本阅读能力之后,有一个广泛的阅读阶段很重要,这个阶段几乎决定孩子一生是否是爱读书,是否能从书中寻找到美、快乐、神奇。可是我们很多小学、初中的教师、父母不懂这一点。孩子只要能读书,就非要孩子马上去读什么小学生范文,让孩子苦思冥想去写什么“作文”,去念“八股”,结果很可能就使不得入其门。
论坛上的孩子,翩翩与丁丁是两个典范,这两个孩子较早的通过基本阅读关,这两个孩子在这几年的广泛阅读中,奠定了他们终生对读书的兴趣,他们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他们在里面找到乐趣、情感。其他几个已经具备基本阅读能力的孩子:宁宁、开开、乖乖、小熊、壮咪等都需要有这样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一般在2-5年时间。
当孩子进入美妙的阅读世界后,就对孩子的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上下几千年,空间与时间汇聚于一点。你在这个神奇的世界获得了什么?有的人获得珍宝,有的人读书几十年,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进到宝山,眼花缭乱,不知道宝物在哪里。这就是对读书的进一步要求。
文字语言,传承几千年人类的文化,你在里面找到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指导孩子。我常常讲一句话,青春期能够喜爱、理解什么水平的文学、历史读物,就决定他今后的文化素质。一般的孩子在10岁左右通过基本阅读关,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就是广泛阅读的阶段,也就是能否进入阅读世界的阶段,能否在阅读世界中获得美、快乐、情感的阶段。初中二、三年级开始到高中毕业大学一、二年级的年龄,就是决定他是否去传承什么文化的阶段,就是学会识宝的阶段。对丁丁、壮咪等论坛上的孩子,包括以后逐渐长大的孩子,希望他们能更早通过阅读关,更早的通过以后的两个阶段。合适的教育,对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能达到。
我前个月和丁丁妈妈谈了几次关于丁丁阅读的问题,就是希望丁丁妈妈能够尽早做准备,让丁丁尽早的进入第三个阶段,翩翩妈妈已经有了很好的准备。
数学的问题过一天有时间再和大家谈,因为除了壮咪,这几个孩子都有数学学习方面的问题。
阅读也要孩子自己去摸索。
阅读包括多个方面,识字、对情节复杂度的理解,想象能力,逻辑关系,语言能力等很多方面。测试孩子的这些方面的情况也很简单,就是看孩子对一种类型的读物是否感兴趣,是否能进去,只要感兴趣,能进入,就可以让他读。至于深还是浅,其实在操作上不是很重要,只要父母知道她在什么水平,注意引导之外,主要是孩子自己去读。因为孩子们常常把一本书读很多遍,一本看似简单内容的书,她读很多遍以后,隔很长时间又去读,可能又有新的收获和感受。就是你让她读一本看起来内容比较深的书,第一次的理解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或者是一个表层的意义,读一次就放下了,过一段时间,可能会拿起来读的非常入迷,这时,孩子就领会到更深一层的意义。
孩子在过基本阅读关的时候,最好少看连环画。给这个年龄孩子看的连环画,给他看,会影响她的阅读能力进步,因为这样她就不用把文字在大脑内转化成情景、情感、图像,直接可以看图画理解,并且这样的读物,意义主要在图里面,文字是辅助性的,文字比较简单。给成人看的连环画这时也不能给孩子看,给成人看的连环画和儿童看的又不同,图是辅助性的,文字是主要的。意义主要是通过文字去领会,图能够使读者读起来更生动、有趣、便于理解,比如描写表情的部分,就不需要文字,直接看图就可以了。再则需要更多的知识量,孩子这时也是达不到的。成人的连环画文字过于简洁,过于浓缩,也会影响孩子的阅读提高。只有到孩子的基本阅读能力过关,成人的连环画当作快餐式、消遣式读物看。
从语言功力的角度看,一般的儿童读物和成人的读物是很难提高语言能力,在语言方面很好的儿童读物很少,翻译的就更差。这些读物在语言的精练远不如评书。现在5岁多,可以听评书,另外可以选择一些简单、形象、易懂的古诗词给孩子读。
谈谈阅读
儿童学习和理解周围环境中的文化,一方面是直接接触,获得直接经验。更多地是通过间接的学习,获得间接的经验。这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一是通过形象的图画,也包括动画。(电影、电视中真实情景的记录和模拟是一种特殊的方式,同时具有获得直接的经验和间接的经验的特点)
儿童看的卡通书,图画书,小人书,动画片都属于形象的符号。儿童通过情景、动作去理解事物,获得经验和知识。地图也属于此类。
第二是同抽象的符号,主要是语言,语言又分为两种,口语和书面文字语言,书面文字语言和口语是有很大差别。当然书面语言所蕴涵的信息的量和复杂的程度远远超过口语。还有一种过渡状态的语言或者口语和书面语言混合的语言状态,比如说书、评书,讲故事,特别是把书面语言通过声音表达出来。根据具体情况。大部分这还应该属于书面语言。
(听觉的音乐符号系统,这里不讨论。立体的建筑、雕塑等也属于一种符号系统,这里也不讨论,数学符号系统这里也不讨论)
儿童最先理解的简单的口语,在几个月的时候,儿童就开始具备这种能力,随着年龄的长大,会理解更深和复杂的口语。
在一岁多一点以后,开始理解简单的图画符号,看到画的小狗和照片,他知道这就是小狗,然后就逐渐去理解复杂的图画内容、情景。
在3岁左右就开始理解更复杂的口语,并在此基础上,开始逐步去理解由书面语言转化为听觉方式的语言,这种语言方式和口语之间非常密切的关系和自然的过渡状态。这时候,儿童开始能够理解磁带上的故事,妈妈讲的故事,妈妈按照书上讲的故事。故事的长度、语言和句子的复杂程度,表现的逻辑关系,情感,情景,都需要儿童通过听觉去接受,然后在大脑中形成情景、表象(表征)。体验情感。
儿童开始学习文字语言,文字语言是一种视觉符号。儿童在前面语言发展的基础上,能够去阅读视觉文字语言符号,能够把视觉文字语言符号在大脑中转化为情景、动作、逻辑关系、情感,连续的、动态的变化过程。我们讲的阅读常常被局限在这个范围之类,就是把视觉的文字语言符号在大脑内转化成情景、知识、文化、情感、逻辑关系。
但是我们说的儿童阅读并不仅仅指视觉语言符号的接受和理解。同时包括前两种:图形、图像符号,声音的语言符号的接受和理解。图形图像符号和声音语言符号的理解是视觉语言符号理解的基础。如果儿童在图形、图像符号理解和声音语言符号的理解上存在问题,达不到一定的程度,视觉文字语言符号的理解一定会存在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儿童就是认识很多字,阅读照样存在问题的原理。所以,我一直给大家说,识字不重要,阅读重要,语言的理解能力很重要。只要语言的理解能力很好,打下基础。识字、读书不会有问题。
图形、图像符号的理解和阅读是很重要,对以后书面语言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对声音语言符号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到一定程度之后,三者之间不存在高低的问题。都能表达非常深刻的含意,比如贝多芬的音乐、张大千的画、李白的诗歌、朱自清的散文,没有高低。
儿童在语言学习中,不能停留在某一个方面和某个阶段,也不能只重视一个方面,一定要循序渐进,逐级而上。当然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比较强调书面语言的阅读,就是视觉文字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从全面教育上,这是不够的,不完整的。但是视觉文字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是理解、传承人类文化和思想最重要的方式。
(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抽时间再写下去)
口语和书面语言是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并没有一个界线。对于学习写作的孩子,或者刚开始学习书面语言写作的孩子,口语到书面语言的自然过渡和结合是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很多孩子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的时候,他的写作就非常局限于书面语言的格式,自然过渡和结合就很难。为什么我一再强调要多看,多讲,尤其是多讲。在讲的基础上去写,就是这是一个最好的把口语和书面语言结合与过渡的方式。
语言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且要逐级而上,我不知道你讲的如何,是通过什么方式去讲,孩子不仅要理解简单句、各种复杂句。祈使句、问句,儿童要能够理解情节,语境、理解故事中逻辑、因果关系。要把语言转换成情景、动作、逻辑关系、一系列的过程,情感。儿童在理解中正确理解和使用字、词汇。所有这些都必须一步步前进,才能不断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虽然你给孩子读了很多书,但始终是在一个水平上徘徊,不能在这些方面逐级而上,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始终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不动,或者进步很慢。就会出现你讲的问题。
这五十多年,汉语言的处境每况愈下。汉语言积累了几千年,可是几十年就给搞成这样,总麽不令人心痛!五四运动以来,我们的语言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对汉语言有很的冲击:
一、文言改白话,虽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毕竟对汉语言的精华继承产生负面影响。
二、五十年代的简化字,虽然也有利于语言的普及,但过与强调,并当作政治任务去实施,弊端之大是不言而喻。
三、八十年代以来,电视的普及,大量的动画片,以及成人的市民剧,小学生到大学生书面语言的口语化,使语言能力进一步下降。
四、现在,网络的普及,带来更严重的问题,青少年网上聊天,手机短信,口语变成缩略语,语言的水平会进一步下降。当然这二十年多的应试教育也应该负起更大的责任。
汉语言的复兴只有从翩翩这一代慢慢做起!希望有更多个翩翩。
也希望有更多个翩翩妈妈、筱音爸爸。
宁宾妈:关于语境
我刚才在“海外”看到你写给壮咪妈妈关于宁宁阅读的帖子,壮咪妈建议你让宁宁阅读时不要扣字,这个建议是很好,壮咪妈妈的是建议让孩子应该有大量的泛读。但看到你举的宁宁阅读的例子,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可能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就是新加坡的中文语言环境并不好,所以导致宁宁中文阅读存在问题。我简单的讲一下。
我们把语言分为书面语言和口语,其实书面语言和口语之间有一个过渡的阶段。口语一般简单,复句少,修饰语也简单,大段、复杂的叙述少。越是生活用语,越是不规范、简单。书面语言就比较复杂、规范、复句多。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口语和书面语言有一个过渡阶段,这就是比较复杂、规范、复句多的口语表达形式。
在国内,城市和农村有文化的家庭里,孩子接受比较复杂的、规范、多复句的口语是非常自然的,听故事、每天看电视、听老师讲课。前几年我给你们讲儿童阅读的时候,反复强调这一点,要让孩子多听故事,听比较复杂一些的故事,并举出一些例子,比如以前不识字的人,但是经常去听说书,这些人的语言能力就很好。儿童在这些方面奠定下基础,当识字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孩子就会很快、大量的去读书,因为他已经达到所具备的语言水平,规范的语言、复杂的句子、多复句等都已经掌握,就差认识这些“符号”。
从你讲宁宁的情况,我发现宁宁在新加坡的中文语言环境主要是简单的生活口语,在电视上、学校、社会上很难有比较规范、复杂、多复句的口语语境。如果是这样,你就必须补上这一课,补不上这一课,中文的阅读就很难过关,并且阅读很困难,很难提高。就是能认识很多字,照样存在问题。如何去补?必须大量的听比较复杂、规范的故事,琬妈给琬听的那些评书都是极好的东东。并且你们在家也要和孩子多讲比较规范、复杂的口语句子。
(我现在怀疑新加坡的中文环境是“水货”)
湔波01:识字不是主要的目标。
我前天给新加坡的宁宁妈的一个帖子,主要讲幼儿中文学习,你看看就知道为什么说识字不应该是你的主要目的。
------------------------
宁宾妈:关于语境
我刚才在“海外”看到你写给壮咪妈妈关于宁宁阅读的帖子,壮咪妈建议你让宁宁阅读时不要扣字,这个建议是很好,壮咪妈妈的是建议让孩子应该有大量的泛读。但看到你举的宁宁阅读的例子,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可能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就是新加坡的中文语言环境并不好,所以导致宁宁中文阅读存在问题。我简单的讲一下。
我们把语言分为书面语言和口语,其实书面语言和口语之间有一个过渡的阶段。口语一般简单,复句少,修饰语也简单,大段、复杂的叙述少。越是生活用语,越是不规范、简单。书面语言就比较复杂、规范、复句多。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口语和书面语言有一个过渡阶段,这就是比较复杂、规范、复句多的口语表达形式。
在国内,城市和农村有文化的家庭里,孩子接受比较复杂的、规范、多复句的口语是非常自然的,听故事、每天看电视、听老师讲课。前几年我给你们讲儿童阅读的时候,反复强调这一点,要让孩子多听故事,听比较复杂一些的故事,并举出一些例子,比如以前不识字的人,但是经常去听说书,这些人的语言能力就很好。儿童在这些方面奠定下基础,当识字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孩子就会很快、大量的去读书,因为他已经达到所具备的语言水平,规范的语言、复杂的句子、多复句等都已经掌握,就差认识这些“符号”。
从你讲宁宁的情况,我发现宁宁在新加坡的中文语言环境主要是简单的生活口语,在电视上、学校、社会上很难有比较规范、复杂、多复句的口语语境。如果是这样,你就必须补上这一课,补不上这一课,中文的阅读就很难过关,并且阅读很困难,很难提高。就是能认识很多字,照样存在问题。如何去补?必须大量的听比较复杂、规范的故事,琬妈给琬听的那些评书都是极好的东东。并且你们在家也要和孩子多讲比较规范、复杂的口语句子。
(我现在怀疑新加坡的中文环境是“水货”)
-----------------------------
有关语言学习方面的讨论,我在专题里很有一部分,你可以看看。
你在美国教中国人的孩子学汉语,首先要解决的是我在上面帖子里讲的问题,这应该是重点,起码是在小班、中班的时候是以对汉语的理解为主,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进行设计。到大班后,再考虑识字、阅读问题。如果你从小班开始把重点放在识字上面,你的目的是很难达到,孩子们认识一部分汉字,能结结巴巴读一点简单的汉文,离开幼儿园很快就丢掉。
教识字如何教,教繁体还是教简体,是一个很教人伤脑筋的问题。首先,注音是不能教,台湾的注音是因为政治的原因所造成,肯定是不能成气候。繁体和简体各有好出,简体便于学、好写、好认。但是如果在语言能力方面深入学习,达到更好的汉语能力,就必须学习繁体,这也是大陆目前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因为你教的孩子有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去的华人,特别是让台湾、香港等地去的家庭接受简体,有一定的顾虑(说老实话,连我也认为大陆的简化字要从新考虑,虽然不能完全走回繁体,但现在有些简体也确实存在问题)。你最好能从新加坡和香港订儿童读物给孩子,这两地用的是繁体和拼音。
还须努力!
阅读是否基本过关:
1、复杂语句的理解能力
2、识字量
3、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4、能否默读。
壮咪妈说的对,正在当口上。琬的语言理解能力很好,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也不成问题,在识字量和默读方面还需要努力,现在要加大阅读,主要是泛读。
瑞琪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
对一个五岁的孩子,语言能力很好。先看这个故事,讲的很好。开始的表述很明确,直奔主题,然后有故事发展,发展是说明想要证明结论,最后给出一个结论。从这两篇口述日记中,看出瑞琪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是很强,语言也很干练,复句掌握的很好。前几次的日记口述日记我也看过,这两篇比前几篇有进步。但是从语言的表述看,想象力要差一些,你看这两篇日记,像写论文,孩子在说的时候,已经计划好,直接去证明他想表述的思想。
在第一篇日记中就是证明最后一句话:要不想这样,就不砍树!在第二篇日记中,也是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大树帮我们做事情,我也要帮大树做事情。这个小丫头的逻辑能里是比较好,看来将来是学数学、计算机、律师的料(哈,不要当真,将来还远呢!)。
我说的目的是以后给孩子讲故事,或鼓励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注意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注意学习去表述一个事物的细节,注意形容词的使用,注意句子中的壮语和补语部分。并且鼓励孩子去“瞎编”,四、五岁的孩子想象力就是“瞎编乱造”。
现在孩子表现出的长处,也要注意去鼓励。
再问:你和孩子的爸爸是学什么专业的?反正不是学文学的。
整理的翩翩的口述日记,新浪也一直没有做好,没有放到专栏里。不然你看看会有帮助。
凌妈:孩子的语言能力不错
语言流畅、层次分明。有描写、有情节。自编故事内容比较简洁。复述故事比较准确。需要提高的地方:在句子和故事中反应自己的情感少,想象力少。自编故事、复述故事、口述日记都是以叙述为主。从叙述角度看还是不错。
可能你们平时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比较注重叙述。太注重叙述,就会显得比较死板,缺乏活力。
小心心妈妈:尽可能让孩子少去完整复述。
不赞成孩子比较完整的去复述故事。完整复述并不表明孩子理解。在一个故事中,包含着语言、文学。语言是很奇妙,你能把学过的所有文章都能背下来,好的词句都能脱口而出。但是你对这些词字能很好掌握、应用吗?不一定!我们讲要多听、多读。也要多想、多编、多讲。这样才能去掌握语言。“诗言志、思无邪”。只有用这些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心声、自己的感情。才能准确去理解和使用这些词汇。才能更好的去掌握语言、学习文学。
儿童故事的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当儿童把自己的生活、感情、想象组织到一块的时候,才能去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更多的是去复述一个故事,特别是去完完整整的去复述故事,就失去了锻炼儿童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机会。
小心心自己编的儿歌真是太天真、朴实,小心心的心态真是好!
宁宁妈妈:我先谈写的问题。
什么是写作?写作要达到什么水平?写应用文,信件,一般的函件。单位上写报告,销售计划。如果是达到文学水平,也有深有浅。红楼梦,特别是前八十回,其语言和文学的水平是非常高。看巴金的小说,其语言和文学的水平肯定远不及曹雪芹。写通俗小说,写到金庸的语言和文学水平的人就很少。语言和文学是两个不同范畴。语言不是很好的人也能写文学作品,但是绝不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曹雪芹、巴金、金庸这些人写出不同水平的文学作品,但是他们的语言能力都是非常、非常好的。
我们看巴金、金庸,他们都是很深厚的中文语言功力。这是他们从小所接受教育的结果。他们的母语是非常的好。他们从小生活在一个大的文化家族里,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奠定下他们的语言基础。中国人语言能力好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学的大家。过去街头上的艺人:说书的、唱戏的等等艺人,既是不识字,其语言能力也是顶呱呱的。也是因为他们从小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能学习、吸收最好的母语语言。
中文是这样,英文应该也是这样。我想英国的文学大家也是这样形成他们非常好的语言基础。
现在谈孩子教育中的问题,我们的孩子如何能够给他们很好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能够学习最好的母语语言。前题是必须有一个很好的母语环境。一方面是家庭里语言环境,一方面是学校、社会的语言环境,一方面是有意识、有目的让孩子去学习优秀的语言。父母的影响、老师的影响和教学。孩子从小接受古汉语文学、诗词。接受优秀的现代散文。从小开始,坚持数年。孩子就奠定下坚实的语言、文学基础。我想在中国,向翩翩这样的孩子就能奠定下很好的语言基础。就是家里没有像翩妈这样很好语言、文学水平父母的孩子,也有可能奠定下很好的基础,比如琬琬、望望。
但是宁宁和宾宾会怎样?这就不好讲。我认为新加坡的华人没有很好的母语。中文是自己的母语,中文的环境很差。很多中下层的家庭只是讲一般的口语。上层的华人干脆就不会讲汉语。把英语当作自己的母语。新加坡的英文环境也不可能与英美相比,也不可能汲取到英语的语言精华。语言这玩意,决不是单从书本上能学到。在新加坡学习语言,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不可能会出现有文学大家的水平。最后也就是一个一般的水平。能够经商,能够学习一般的科学知识就可以。中文、英文,写写应用文就不错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能奠定非常好的语言基础!
所以我建议宁宁把英文作为一种工具性语言去学习,能看懂一般通俗的作品、科学书籍,一般的报纸、杂志,能写到较好应用文水平就可以了。因为家庭、社会都没有很好的英文环境。家庭也不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甚至就没有办法指导。
把汉语不仅作为工具性语言去学习,也作为文学性语言去学习。因为你必定有这样的基础家庭环境,毕竟还知道汉语中那些是最好的语言、文学。这些东西父母也能去读懂,也还多多少少给一些指导。你问翩妈,翩妈也会给你滔滔不绝的说下去。让讲英文的诗歌、文学、语言,估计在论坛里英文最好的人可能也是干瞪眼。
我乃贤妻良母:非常有意思!
在JA的小脑袋里,每天都充满着虚拟、想象的伙伴,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人。每天和JA一块生活,Ja每天都在体验这些想象中的伙伴的感受。突然刹车,JA说:“Brianna吓坏了,我赶紧拉住它的手”。在Ja的感受中,就象真实的一样。我们可以看到Ja在大脑中的主观世界一幅幅生动的场景,和Ja同时感受到几种不同的情绪状况。看到所想象的非常复杂的关系。在成人的世界里,大概只有作家们沉浸在写作的时候,可能和Ja一样。当然在精神病人那里我们也到部分相似。这些如果发生在一个成人身上,我们可能会认为他的精神有毛病。但是对于一个四岁左右的儿童,沉浸在这样想象中,甚至不能去区分主观的想象与客观的现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虽然每个孩子都会这样,都要走过这个心智发展的阶段,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达到很丰富、很复杂的想象的程度,只有那些心智发展的比较好,内心有很丰富的情感,又能去积累很多知识的孩子,才能获得很好的想象力。
你不要担心,Ja现在的发展一定会对她以后的心智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你多观察,把观察的记录下来,我有时间慢慢给你讲,也会给你一些建议。
祝你身体健康!
Ja有进步!
这两次记录的叙述中,想象中的故事情节比过去要丰富一些,连贯性也好一些,依然缺乏逻辑性,情节之间的还是比较简单。当Ja和讲她的想象中的事情时,你也和她讲,和她一块瞎编,但是你要把情节编的丰富一些。
我也很想了解Suzuki Method的方法。看看其中的介绍。
很好!
Ja的想象是跟着你的提示走,可以看到她自己事前并没有一个脚本,所以她自己想象的情节就比较简单,你每给一个提示的时候,孩子就在提示下去想象一个情景,当继续提示,孩子的想象就继续跟着走。最后,Ja居然能够把这些想象串起来,当然还是比较简单、不完整。
慢慢给予提示,当你熟悉以后,你就会给出一个脚本,并且会不断的变化这个脚本。也注意让孩子把这些提示形成的情节变的比较完整,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讲出来。
你讲的“水”,不同担心。
宁宁的读书的难度要提高。
对宁宁这样的孩子,如果有乐高玩,并且拼乐高的难度很大,他可能就像去拼乐高。如果有很好看的书籍,能够吸引他,他可能也会去看书。或者当你限制他看电视的时候,他的反对不是太厉害。但是从你谈的情况看,书和乐高的的吸引力都不是很大。可能现有的乐高也不太愿意去拼,书也不是很有吸引力。
从宁宁的阅读情况看,在一个门槛之外,使他无论在英文读物还是中文读物上面都存在问题,不能去读更深的读物,就会使他对现在的读物不是很有兴趣。
这个门槛以什么来衡量?英文我不知道,中文吗,可以用金庸的小说来衡量,里面的文字、语言如果有百分之七十能理解,故事情节就应该没有问题。孩子们就能非常感兴趣,有这个水平,就会感兴趣去读更多、更深的读物。
所以我前几个月给你讲宁宁的阅读要加强,不给他加强,他可能就会无聊,浅的、已经达到的水平不能在吸引他。
另外,科普读物也是很重要的。
电视可以看,面要宽一些,想中文的三国演义、等历史剧可以让孩子看,科普的电视也要鼓励孩子看。
口语精练,简介,表达准确。含有丰富的感情。注意用字遣词,如何使语言显得更幽默,口语和语言环境能很协调。讲的时候,注意对方是否理解,和注意对方的反应。如果独幕平时注意,就会使孩子的口语水平能提高。如果父母说话罗嗦,生硬,没有乐趣和感情,孩子的语言能会很好吗。口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以后书面语言的发展。口语的能力是书面语言的基础。
口语和书面语言。
口语和书面语言是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并没有一个界线。对于学习写作的孩子,或者刚开始学习书面语言写作的孩子,口语到书面语言的自然过渡和结合是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很多孩子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的时候,他的写作就非常局限于书面语言的格式,自然过渡和结合就很难。为什么我一再强调要多看,多讲,尤其是多讲。在讲的基础上去写,就是这是一个最好的把口语和书面语言结合与过渡的方式。
我知道你的疑惑。
听、说主要是口语学习。读、写是书面语言学习。对刚刚开始学习口语的孩子,比如1岁到3岁的孩子,听比说重要。当口语的理解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说”就越来越重要。听是说的基础。
对小学1-3、4年级的学生,读比写重要。书面语言和口语不一样,书面语言的“写”和口语的“说”也有很大的差别,尤其自身的规范、格式和表达方式。如果理解书面语言都存在问题,写就根本没有基础。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学生,“读”、理解书面语言是最重要的。到3、4年级以后,儿童的书面语言阅读能力基本过关,“写”的重要性才慢慢显现出来。既是到成人,要想写的好,除了基本技巧外,大量的阅读,阅读的深度,理解的深度仍然是“写”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不能轻视“读”的功力,翩妈读的功力是非常深厚,才有她写的才华。
现在的小学到高中的语文(国文)教育,就不用提了。除了体制的问题,语文老师大都不灵活,教条主义,不去动脑筋,知识面狭窄。大部分语文老师,文学书读的都很少,更不用说达到一定的功力。
金庸的小说,《射雕》我认为写的最好,所谓最好是和他的其他小说相比,语言、情节、人物的刻画。其生活情节和人物的刻画多于那些“刺激”、“神话”的打斗情节。
但是金庸的小说缺乏思想性,只能消遣之用。
金庸的小说在全世界的中国人中,不分男女老少,不同阶级、阶层。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一般大众,都看的爱不释手,都能看入迷。这在全世界的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我认为主要不是语言,不是情节,甚至也不是那些神话的武打情节。主要是反映了中国文化深层中存在的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着中国人心理、人格发展,造成了中国人心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金庸的每部小说都拨动着中国人心理深处这些问题旋律。
我的看法就不再讲了,看你能从书中看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