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谁的问题反 映 倾 听我 的 信 息儿子很难过朋友没有邀请他参加生日会孩子因为你没有被邀请,所以有被排斥的感觉吗?儿子骑车的速度太快父母你骑车速度这么快,我很担心,因为可能因此而发生意外,或使别人受伤害女儿计划在开学前拿掉齿裂矫正器,牙医却说还要再戴上两个月孩子原本希望开学前拿掉矫正器,现在又必须再等两个月,一定感到非常失望儿子在朋友面前耍威风,为了使朋友折服而以粗鲁的语气对父母说话父母(在朋友离开以后)你用这种口语对我说话,我很难过,因为我希望能像其他人一样受尊重
第二节问题所有权
子女和成人一样,如果父母倾听他们说些什么,那么孩子会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且有受尊重的感觉。当然除了倾听之外,父母适时的情感表达也是沟通的一部分,因为在父母了解孩子之后,父母当然也希望孩子能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父母要怎么样适当区分倾听者,还是情感表达者的角色,就变得很重要了。在这样的沟通情境中,父母应视问题所有权属于谁来决定自己的角色。
一谁的问题
现在父母的确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而且有时候这样的照顾似乎太过度了,对于有关孩子生活上各方面的问题,父母凡事都要参与处理。于是父母从早忙到晚,不得休息片刻,更不用谈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通常一个记忆不好的孩子背后通常有着一位记忆太好的爸爸或妈妈,而一个不太爱干净的孩子背后常有一位爱清洁的父亲或母亲。每当孩子房间乱了,就有父母收拾残局;孩子功课不好,会有父母来操心;孩子有了困难,常是父母出面想办法解决。父母如此无微不至的“服务”,让孩子不必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任,长久下来,自然在无形中让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
有时候令人不禁深思:难道孩子在生活上各方面的问题都是父母应负的责任吗?父母应该为孩子处理所有的问题吗?事实并非如此,有一些问题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如果父母坚持要为孩子处理或服务,会养成孩子依赖父母的习惯和心态,甚至会引发孩子抗争或叛逆的行为,同时否定孩子的能力,剥夺孩子学习、适应、处理问题和发展责任心的机会。因此父母应该把问题的处理所有权划分清楚,认清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属于孩子的问题就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让孩子有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该自己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让孩子处理属于他自己的问题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但可以让孩子有学习的机会,也是让孩子接受一种生活训练。当然父母这样做并不意味父母停止对孩子的照顾、关怀和爱,而是父母要肯定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不时地向子女提供鼓励和关怀。这样的管教态度对子女而言,就像送给子女一份“信任他”的礼物,虽然不用花钱,却是一份无价的礼品,可以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肯定,而迈向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成人。
问题所有权的划分要怎么做呢?这是父母常感到疑惑的。通常建议父母面对这样的困扰时可以问一问自己:“这问题有没有干扰或妨碍到我的生活?”“这问题对孩子和他人是否造成伤害,甚至危害到生命的安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不关父母的事,这问题是属于孩子处理范围。如果孩子与自己的配偶、老师、朋友或兄弟姐妹有了冲突,那么是他们两者间的问题,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处理,无须插手或干涉,而父母只要从旁加以引导和注意。下面就是问题所有权划分的例子:
小杰最近因为和好朋友闹翻了,所以心情很坏,情绪低落。虽然妈妈倾听小杰的诉苦,同时也表达对小杰处境的了解和同情,但是问题要如何解决呢?小杰的母亲想自己是否要打电话给他的好朋友,问问看他们发生什么事,也许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呢?还是等小杰自己去处理呢?
由于这问题并没有干扰或妨碍到小杰的妈妈的生活,所以很明显,这是小杰自己要处理的问题,妈妈无须插手,以免剥夺了小杰学习的机会。
通常当父母面对问题所有权区分时,要先考虑孩子这种不良问题行为是否有什么目的?然后再考虑问题所有权该属于谁?如果是孩子的问题,那么就让孩子自己处理,而父母只需要从旁加以鼓励和注意就足够了,千万不要因多管闲事而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二属于孩子的问题发生时
属于孩子本身的问题,父母也并非是袖手旁观,可以帮助孩子寻求解决的方法,但是寻求解决方法不是给予忠告,也不是帮助子女解决问题。一般而言,忠告是强加于子女身上的警告,因为那将使子女视其为父母控制他们的意图。而且,忠告也会使子女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寻求解决方法是帮助子女找寻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其过程中包含五个步骤:
(一)了解和澄清问题
运用反映倾听的技巧让子女觉得他们是被了解与被接纳的。所以开始去理清与问题有关的特定事件,并运用开放式问题。如果需更多信息,则可以在与子女谈话之时反复运用此步骤。
(二)运用集思广益的方法
从询问“你想找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吗?”开始,若子女不愿意,则回到步骤(一),并且表示体谅及提供任何时候的协助。若子女愿意,便要求他们继续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法。在此,鼓励父母运用集思广益的方法,一种不加评价、自由、创造性的思考方式。其方法是尽可能提出各种构想,而必须注意除非确定所有的构想都提出了,否则不可以批评任何人提出的意见。此种创造构想的历程将会孕育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技巧。当你觉得子女的构想值得一试,便迈入步骤(三)。若觉得其构想不可行,或是想不出任何构想,便可以利用下面激发思考能力方法来帮助子女:
1.让子女假设问题不在自己,而在朋友身上。有时候,我们似乎很容易替别人解决问题,却对自己的问题不知所措,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是这个道理。举例而言,可以对儿子说:“如果小明有同样的问题,你会告诉他怎么办?”当儿子提出一些他所想到的解决方法之后,再问他:“你觉得所有的方法中,哪一个方法对你最好?”
2.运用角色演练的技巧。先让子女扮演有问题的当事人,之后再由父母扮演先前子女所扮演角色的当事人,借此机会向子女显示各种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等角色扮演完毕之后,再询问他们自己的问题处理方式与他们一般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
3.提出建议。建议不同于忠告,“忠告”是告诉人家应该做什么,而“建议”则是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法,让子女拥有绝对自由的选择权去接受或拒绝。当你提出建议时,最好采用下面的问句形式:“你考虑过这个方法吗?”“如果使用过这个方法,你认为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