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许多家长最直接的想法是: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优秀,我的孩子怎么这样?同时会怀疑孩子的智商是否低下,而不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这时候,家长就已经进入了教育的误区。
非但家长如此,一些专家和科研人员也非常警惕孩子“学坏”,有的从生理和心理上解释了孩子为什么会学坏,有的分析了孩子学坏的社会原因和家庭因素,还有的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或建议。以下列举一些权威观点。
观点一:孩子学坏特别容易
有一位心理学教师有一次为幼儿园院长们讲课,当讲到家长和老师的行为对孩子起了榜样的作用时,一位院长发问:“为什么孩子模仿大人好的行为,不如坏的快呢?”弄得这位教师一下语塞,只得承认自己尽职尽责没有完全弄懂。
人的心理太复杂了,甚至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也说:宇宙间最后一个解不开的难题,可能就是人自已的心理。人为什么特别容易学坏,也是一个难度甚大的问题,据有关研究,可能是出于如下原因:
攻击、破坏、放纵是动物的本能,弱肉强食,争夺支配权的厮杀是动物界生存力的表现,最强悍、放纵的动物总是能得到环境生存隆育后代的权利;而顺从、软弱的动物都一批批地补淘汰。
偷懒、欺负人、欺骗、贪心能满足人的低级需要,多受生存驱力影响;而守纪律、讲信用、诚实,都属于人的社会习得行为,需要克制和训练,需要意志力和理智的裁判。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者,人为所至,学来的也。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的行为是需要后天进行培养的。
观点二:孩子学坏越来越快
根据某育儿网站的消息,加拿大的科研人员最近警告父母:现在的儿童越来越早熟,他们比以前的青少年更早“学坏”。
加拿大统计局的一项调查发现,在3400名12岁和13岁的青少年中,有接近1/3的人承认,他们曾经威胁过要打某人,或是跟人打过架但没有受伤。另有6%的人表示,他们曾经加入过严重的斗殴。
研究人员还发现,3至11岁的儿童是说谎的“天才”。当然,他们不是时时刻刻都在说谎,但当他们说谎时,完美得让人惊讶。
儿童心理学家哈维.阿姆斯特朗说,儿童们总是在试图了解行为的界限,因此父母、老师对他们行为的反应尤其重要。青少年的早期是儿童开始转变,要求生活自主权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偶尔会超出可以接受的限度。这时,父母、老师应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观点三:孩子是跟着家长“学坏”的
具有多年幼儿教育经验的河北区第十幼儿园的董娟园长分析说,从生理学角度来说,3至6岁的儿童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强和接受事物最快的阶段。这个年龄的儿童辨别是非、分辨对错的能力极其微弱,只是简单的模仿。家长一些不良的行为和语言的频频出现,无疑是对儿童的一种反复强化过程。这个负面的强化过程,就会让儿童学会这些不良行为和语言。而且越是聪明的孩子,其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就越强。
应该指出的是,这个年龄的儿童一旦沾染上不良的行为和语言,往往会影响到今后的一生。此外,纠正这些儿童的不良语言和行为,往往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进行“淡化教育”。 在纠正儿童的同时,还需要纠正家长的语言、行为并创造一个文明的环境。
观点四:警惕家庭教育中的六大误区
近年来,宁夏某素质教育中心在汇总家长咨询意见、跟踪观察孩子心理、给孩子建立个人素质档案的过程中,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以下六大误区:
——完美无误型。很多家长难以容忍自己的孩子犯一点错误,认为这是孩子有了“毛病”,并开始指责、打骂,甚至用体罚方式让孩子“长记性”,造成孩子过分紧张、焦虑,没有安全感。一旦想到自己可能要出错,部分孩子的大脑就一片空白,间歇性失去应变能力,导致心理障碍。有关专家说,对新事物的研究都是以错误的方式开始的,孩子需要在错误中成长。
——过多干涉型。孩子玩的时候,一些家长不断地提醒甚至大声喊叫:“这样玩不对,那样玩也不行”“玩的时间太长了,该停下了……坐地上太凉,要拿个垫子垫上”。如此一来,导致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上学后,孩子就不能专注地听讲、不能专注地做作业,发展到最后就是“多动症”,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以至厌倦学习、讨厌父母。
——过份呵护型。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份保护,在孩子0岁至3岁期间,怕伤着孩子或吓着孩子,经常抱着孩子,不让孩子爬、不让摸东西、不让学走路。甚至孩子大一点的时候,怕他学坏而不让孩子出去与别人接触。这就造成孩子不会使用自己的肢体,不会独立思考,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往。
——望子成龙型。这样的家长是自己有某种理想没有实现,于是就把成功的希望转嫁到孩子身上。这类家长自己也知道什么是好的教育,也知道什么方式对孩子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特别容易感到疲惫。因为自己喜欢学的学不到,学到的全是自己不喜欢的,小时候可能很优秀,长大后就不爱学习,容易出现害怕回家或夜不归宿等问题。
——拔苗助长型。孩子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个思维发展过程,许多家长对此并不了解,总认为早早让孩子学文字、算术,将来孩子的学习一定会好。其实,这样做直接破坏了孩子的自然成长过程,可能引发孩子以后的极度厌学情绪。
——经验衡量型。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他的独特环境,使孩子能成为一个跟谁都不一样的人。但许多家长总按照老人或周边人的经验来培养孩子,追潮流、赶时髦,大大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