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一位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现在家长给老师送礼之风已经蔓延到幼儿园。早就听说过这种现象,但没有想到家长送礼的比例有那么高,礼有那么重。不过仔细一想,这种现象也不足为奇,学校不是世外桃源,教师也不会不食人间烟火,既然社会上存在不正之风,学校和教师也难免不受影响。
当然,从根本上说,是受礼的教师没有遵守师德,个别或明或暗索要钱物的教师更属利用职权索贿,特别严重的已触犯刑律。但这种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还与学校领导及体制有关。前些年,中小学到幼儿园办学经费不足,教师的工资待遇过低,普遍通过补课、办班等各种办法创收。教师收入的一部分来自本单位的创收,这是公开的秘密。既然学校可以创收,自然无法制止教师自己创收;既然校长要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创收,又岂能理直气壮地约束教师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实际存在的不平等导致学校之间与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择校、择班、择教师,甚至择座位,无所不用;分数、名次、评语、奖项,多多益善;权势、利益和感情成为指挥棒或润滑剂。教师不表示也会有家长主动送礼,贪心的教师更会将这些当做索取的筹码。
但家长也有责任,因为相当一部分礼是家长主动送的。正如调查报告所说,有的家长送礼,是希望教师能善待或多关心自己的孩子,或者说是出于无奈。但相当一部分家长将送礼作为帮助孩子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手段,调查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初中生家长送礼的比重最高,小学生家长其次,高中生家长最低,这是由于小学的竞争相对较轻,而到了高中阶段,一般教师已不易左右学生的竞争结果。成绩好的学生家长中送礼的比重最低,说明家长较少考虑通过送礼提高学生成绩。而成绩中等的学生家长送礼比重最高,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压力最大,家长也以为送礼是一种有效手段。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送礼比重略低,说明家长明白送礼也无法帮学生提高分数。显然,这些送礼现象早已不是什么人之常情或礼尚往来,而是赤裸裸的交易。据了解,少数家长送礼也是利用权势,如交通卡、超市卡、购物券往往出于公款,有的是在企业报销,所以出手宽绰,以至水涨船高,苦了其他家长。
调查中一组数据耐人寻味:全国和市重点学校教师收礼的比例较低,区重点和普通学校次之,私立学校和其他学校的比重最高。这说明家长送礼的比重一般与学校的管理、风气、学生素质有关,也说明只要加强管理,家长送礼和教师受礼的现象也是能够制止的。
我认为,教师不该收学生家长之礼,更不该受礼物的左右,是天经地义的,就像学生不应作弊一样。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严肃纪律,坚决制止教师受礼索礼,对情节严重、数额大的更应处分,直至清除出教师队伍。
家长们不妨想一下,如果你们的孩子从小就得益于向教师送礼,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究竟有什么好处?一旦进行一场公正的竞争时,他们会有多大的能力?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送礼,不仅害了孩子,败坏了社会风气,也会使自己付出越来越高的代价。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