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真实·生动·感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 15:12  《非常小子马鸣加》 

  大头儿子的“妈妈”郑春华又有新作了!

  这就是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长篇儿童小说“非常小子马鸣加”系列。

  ——随着女作家用素朴流畅的文字娓娓叙述,一个普普通通的一年级小学生,一个聪明淘气、天真任性、活泼可爱的小男子汉,正在向我们走来……

  作为一名职业的儿童文学评论工作者,我要说,看了郑春华的这个系列儿童小说,真是好高兴、好激动。

  我迄今为止读到的国内小学生题材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中,像马鸣加系列这样生活气息如此浓郁、孩子形象刻画得这样鲜活动人的,实属罕见。

  或许有人会说:一个小学生的生活故事,不就那么点事吗。

  可是,“就那么点事”,在郑春华多彩的笔下,竟被演绎得如此有声有色,生动感人。这真是一种“奇迹” !

  既然是小说,故事情节自然少不了“虚构”,然而这虚构的小说,读来却让人觉得如此真实,就像作者只是将生活里发生的事情一件一件实录下来一样。这就是写作者的非凡本领了。郑春华正是这样一位具有这种非凡本领的女作家。

  作品从马鸣加第一天上学开始写起,用十分平朴清浅的语言,讲述了这个小主人公在小学校园这个新的环境里,和他的小伙伴们的种种事情。整部作品由几十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让人会心一笑的有趣的情节和细节,这些情节和细节,无不反映了马鸣加这个七岁小男孩(当然还有他的小同学)——只有这个年龄的小男孩特有的童稚心理和天真感情。作家细腻的描写,使我们“目睹”了他的一言一行;马鸣加这个小男孩形象正是通过这“一言一行”,逐步活灵活现地凸现在我们面前,令人难以忘怀。

  郑春华展示儿童心理情感和刻画人物形象的笔触十分精细、十分讲求层次。不妨随举一例:在“小辫子开关”一节里,马鸣加调皮地给同桌女生毛西文取了个外号叫“毛毛虫”,马鸣加有时候喜欢毛毛虫,有时候又讨厌毛毛虫。“比如马鸣加忘记带橡皮的时候,就会喜欢毛毛虫:‘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用用好吗?’毛毛虫好像带着粮食一样总是带着好几块橡皮,她会立刻送给马鸣加一块很大的。”“要是马鸣加上课看《机器猫》,毛毛虫说要举手告诉老师的时候,马鸣加就非常讨厌她:‘你敢?我揍死你!’毛毛虫很勇敢地就要举起手来了,马鸣加只好不看。”尽管马鸣加常常欺负毛毛虫,但有时候也对她蛮好的,例如帮她拿饭,帮她吃难吃的咖喱牛肉,帮她传纸条等。有一天,当马鸣加得知毛毛虫跟父母移民到加拿大,再也见不到她时,他忍不住趴在桌上伤心地哭起来。可第二天后他又反而高兴起来,因为毛毛虫一走,马鸣加可以一个人坐两个人的位置啦——瞧,这就是作家对七岁小男孩马鸣加心理活动的实录式描写,多么真实、多么生动!

  像这样的精彩叙述,在书里可谓比比皆是。

  郑春华显然不刻意于赋予自己的作品什么教化意义,她只是将生活中见到的、认识的、熟悉的小孩子,他们的种种行为表现及其特点,他们这个年龄特有的思维模式和喜怒哀乐,十分自然地如实写出来而已。我猜想“马鸣加”这个人物很可能是作者以某个她极为熟悉的小男孩作为模特儿的,当然许多同样龄孩子的一些特点,她都集中到马鸣加身上了。这就是所谓“典型化”。

  只有深入生活,充分熟悉和了解所描写的对象,加上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出众的艺术表现才华,才能塑造出真实、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谁也无法逾越的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

  我非常佩服郑春华对于现实生活、对于当今小孩子生活和生存状态的深入而又精准的了解和把握,十分佩服她的勤奋和执著,十分佩服她对于我国儿童文学事业不懈奉献的精神。

  我想每一个关注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发展的人,都会为有郑春华这样的优秀园丁在这个园地里辛勤耕耘而感到极为欣慰和高兴。

  不仅长篇儿童小说“非常小子马鸣加” 系列的广受欢迎是可以预期的,而且我相信郑春华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来。

  樊发稼(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研究员 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书评  樊发稼  典型化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