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母爱深似海,母爱值千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7日 08:27 《幼儿》
弄明白原委的丈夫轻轻拍着她的肩膀说:“咱就这命了,你想好了,是给孩子做吗?”“做啊,不做咋的?难道看这孩子就这么又聋又哑一辈子?那不是害了孩子吗?”王瑞霞看着丈夫说。 知道这个事情的亲戚们开始游说这憨厚纯朴的两口子:“反正是抱养的孩子,哪里来的送回哪里去吧!”“你们四十多岁了养一个残疾孩子多费劲啊,将来不知道能不能指望得上她的照顾呢?”“别傻了,趁孩子小,赶紧送回去!到了福利院,自然会有富人来资助她的,你们什么积蓄也没有,何苦抻这个头!” 等亲戚们走了,家里又恢复了平静,玲玲睡得很香。王瑞霞和丈夫搂着孩子舍不得放手,一年多来的每个日日夜夜,一家三口都是在忙碌和充实中度过,谁能割舍下这份亲情呢?王瑞霞知道:自己将要选择一条也许没有多少人赞同的道路了。要是给孩子做手术,是不能指望这些亲戚了。 大夫说孩子越小做耳蜗的效果越好,事不宜迟,王瑞霞将房子便宜卖了之后,怀揣着钱又去了北京。 为了节省费用,她和一直陪伴她的姐姐找到医院附近最便宜的地下招待所住;要是能赶上晚上火车回老家,就当天往返几百公里,转天再来北京。为了节省路上费用,玲玲的爸爸留在家继续开修车铺挣钱。 每次送玲玲来北京,王瑞霞在车上手招了又招,丈夫就是不肯离开,等到火车开动了,他又跟着火车跑,眼睛紧紧盯着车上的母女,一双粗糙的大手恨不得扒着车窗把身体伸进去,和妻子女儿多待一会儿。每次离别,这个华北平原上刚强的硬汉都要落泪。 玲玲终于成功地做了人工耳蜗的手术。王瑞霞的头发也白了大半,四十出头的人看上去就像年过半百的人一样了。 慢慢康复路,越走越坚强
王瑞霞不经常回老家,她依旧受不了乡里人对他们的指指点点,她担心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她觉得在北京的生活拮据,但是少了很多顾虑,唯一放心不下的是玲玲爸爸,他起早贪黑修理自行车,把积攒下的钱邮递给在北京的娘俩,自己过得别提多简朴了。 她刚来北京时候带着玲玲住幼儿园旁边的地下室,那里离幼儿园近,上单训课很方便,而且缩短了往返在路上的时间,可以把精力全部用在陪孩子训练“开口说话”上。尽管是只有三四个平方大的地下室,每个月也要500元房租,时间一久,这笔开支也成了不小的负担。她抱着因为不习惯地下室生活而得病的女儿玲玲,心里无助又无奈:这可怎么是好?家里的房子已经卖掉了,丈夫现在借住在姐姐家,姐姐在镇子里开了个零食铺子赚得钱也很有限。玲玲每个月的学费和伙食费在农村人看来都是不能想象的。可是,每次给丈夫和姐姐电话,不等她开口,家人都会关切地问她还需要钱吗?为了孩子康复,他们砸锅卖铁也乐意。 有了亲人们的鼓励,王瑞霞无比坚强,玲玲也很懂事。从开口说元音,到现在流利地说话,甚至能听说英语。这些都是两年前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如果说是那时候是天塌下来的话,现在就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种爽朗了。 玲玲家的实际情况被康复中心领导了解后,他们看王瑞霞母女的康复之路走得实在艰难,担心要是真的因为资金短缺而中断了玲玲的康复,造成半途而废。他们为王瑞霞找了一个解决吃住的地方,给一户人家做家政服务员。 玲玲终于不用住地下室了! 每天早上,一个瘦小的中年妇女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车后带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到了启聪幼儿园门口,放下孩子,嘴里不停地和孩子说着什么,把孩子送进班级与老师们一一致谢后才离开,这个妇女就是王瑞霞。她骑自行车往返家和幼儿园需要两个小时,遇上天气不好,她才坐车。她要省钱给女儿康复。 两年多的风风雨雨都走过来了,王瑞霞觉得身上的担子轻了很多,因为她得到了老师们和家人的关怀,她要的不多,只要女儿玲玲甜甜一笑,她就觉得自己一切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康复中心的每个家庭都有一把辛酸泪,可是知道王瑞霞和玲玲的故事后,几乎没有谁再对自己的命运产生抱怨了。是啊,这超越了血缘的亲情,就是深沉的母爱!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