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好父母要走出几个误区

http://www.sina.com.cn    男孩当绅士女孩做淑女 

  我的孩子有问题?

  7岁的男孩龙龙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大发脾气。比如,晚上9点多了,妈妈告诉他收拾好玩具准备睡觉了,龙龙竟然开口就骂:“去你的,我还没玩好!”“该死,你把我的玩具弄坏了!”

  有一次妈妈带龙龙去商场,龙龙看上一个“奥特曼”,非要妈妈买,妈妈没同意,龙龙就大哭起来,越哭声音越大,一边哭还一边骂,引起了好多顾客围观,妈妈面子上过不去,只好边斥责龙龙边掏钱买了玩具。回家后,妈妈把龙龙的“劣迹”告诉了爸爸,结果龙龙被爸爸打了一顿。

  龙龙的父母很困惑,他们对龙龙的教育很重视也很严格,经常告诉龙龙要做个有礼貌的孩子,龙龙也点头答应,为什么就是改不了呢?听老师反映,龙龙在学校的表现也很不好,经常发脾气,跟同学打架。

  这是一个典型的“格调土壤缺乏症”的例子。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龙龙的爸爸就是个脾气暴躁的人,说话很冲,不太懂得体谅别人。龙龙爸爸也说,自己管教孩子的方式就是“打”,有时候会为一点小事打孩子。有一次爸爸喊龙龙回家吃饭,龙龙没有答应,爸爸上去就是一脚,龙龙当时就尿了裤子。因为爸爸的暴脾气,妈妈也少不了跟他吵架,家里几乎是“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吵起架来夫妻俩难免会说些不好听的话。

  看来,龙龙的问题不出在教育本身,而出在“教育不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正如我们在第一章谈到的,如果我们不能给下一代提供培育格调的土壤,下一代的格调也就无从谈起。在这个问题上,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家庭都是如此。在这个例子中,龙龙父母自己用吵架、打骂的方式生活,却要求孩子懂礼貌,不要打架骂人,这怎么可能呢?特别是对男孩来说,爸爸就是自己的行为榜样,男孩会专注地看着爸爸的一举一动,注意爸爸的行为和价值观的每一个微小差异,如果爸爸的行为本身有问题,男孩又怎么可能“出淤泥而不染”呢?他压根儿不知道好的行为习惯是什么感觉!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父母吵架对龙龙也造成了很大的阴影,他不能把自己的想法明确地表达出来,心里觉得很压抑,就会模仿爸爸对软弱的一方发脾气,这也是他对妈妈发脾气、跟同学打架的原因。

  所以,当孩子出现了问题,作父母的需要先审视自己,是不是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妥当?是不是教育的方法出现了问题?例如,男孩不注意听讲,表现得很浮躁,爸爸要审视自己,是不是不好好听孩子说话?女孩对爸爸的态度不好,妈妈要自问,是不是对丈夫表现出不尊重?要知道,孩子是父母用自己的行为熏陶出来的,“只许官兵防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教育方式是不可能奏效的。

  妮妮读初中了,最近一段时间,她跟妈妈闹得很僵。起因是妮妮以学习紧张为由,放弃了课余的小提琴学习。妈妈很犹豫,妮妮的小提琴已经考到了6级,就这样放弃了未免太可惜,可是看到妮妮每天回到家就坐在书桌前忙碌,功课的确很紧张,妈妈也只好作罢。

  有一天,妈妈帮妮妮收拾房间,无意中看到了几张妮妮画的画。这下子妈妈起了疑心,就在妮妮做功课的时候突击检查,果然发现妮妮的作业本下面藏着画纸。敢情女儿成天忙画画呢!妈妈生气了,她大发脾气,不顾妮妮的请求,把所有能找到的画都付之一炬,还“勒令”妮妮去上小提琴班。

  在妈妈的“监视”下妮妮又开始学小提琴了,妈妈以为这一次总算把女儿的问题解决了,没想到妮妮不但小提琴水平一直没有进步,反而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参加小提琴考级,考得一塌糊涂。

  事实上,妮妮是一个很有绘画天赋的女孩,她从未接触正规的美术教育,可是画得比那些经过美术班培训的孩子都好。妈妈不是不知道妮妮喜欢画画,可她认为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女孩子就应该学音乐,既陶冶了情操,又平添了气质,以后说不定可以当音乐老师,这不是一举数得的事吗?妮妮好不容易考到了小提琴6级,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再说,现在她的学业那么紧张,哪里还有时间去画画呢?妈妈觉得女儿不理解她的苦心,不务正业,一定有问题,将来是要吃亏的,当前自己最大的任务就是把女儿的错误思想纠正过来。

  听了妮妮妈妈的一通长篇大论,我们反而觉得,问题不在妮妮身上,其实是妮妮妈妈的教育观念走入了误区。为什么孩子的兴趣要由父母说了算?当孩子的意愿跟父母的意愿发生冲突时,错误的一定是孩子吗?如果孩子是一棵苹果树,父母却认为当一棵梨树更有前途,孩子果然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生长蓝图,变成一棵梨树吗?这并不可笑。事实上,很多父母都是如此,他们以为自己知道什么对孩子最好,这种自以为是使他们忽略了孩子的独特需要,而更考虑了自己的意志;使他们看不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却把目光集中到孩子的“另类”之处,于是,家长们迫不及待地要“纠正”孩子,希望孩子沿着自己理想的方向走下去,到头来,孩子很痛苦,家长也疲惫不堪。

  回到妮妮的例子中。妮妮明显具有绘画的天赋,妈妈却一定要让她学习不擅长的音乐,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妮妮在音乐的世界里找不到自我,长此以往,妮妮很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就算咬紧牙关加倍努力,将来也不过是走入平凡之途;反过来,如果妮妮获得了学习绘画的机会呢?可想而知,她至少可以做的比一般的孩子更出色!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而这些“不同”往往就是孩子的天赋所在。孩子的天赋,需要家长来唤醒和培养,而不是忽略和抹煞。妮妮能够找到自己的天赋,这是多么值得欣喜的事,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她创造美好事物的机会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她成为最好的自己呢?

  当孩子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和帮助,他会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尊重这种声音,这样的孩子,就算遭遇考验和磨难,也不会在现实世界里迷失;反之,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考虑到了,唯独不考虑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就会放弃独立思考的机会,把父母当“拐棍”,可是父母怎么可能跟孩子一辈子呢?说到底,这还是一个“土壤”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