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岁看老”有没有道理?

  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很多专家认为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那么人们常说的“三岁看老”,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相关试验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许多商业广告是不是在曲解这些试验呢?

  正方:千名幼儿26年验证“三岁看老”

  1980年,卡斯比教授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面试。2003年,也就是当他们26岁时,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充满自信”的幼儿占28%,成年后,他们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40%“良好适应”类,当年他们就表现得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依然如此。“沉默寡言”类的幼儿占8%,如今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10%的幼儿被列为“坐立不安”类,如今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还有14%的“自我约束”型幼儿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反方:脑发育一生都在进行

  但是也有很多专家认为,尽管在出生后的前10个月,神经元以惊人的速度形成连接(这种连接被称为突触),但实际上人脑在一生的过程中都在生长和变化。即便80岁的老奶奶也在生长新的突触。学习的一个关键便是对突触的修剪,这个过程更多发生在人十几岁和二十几岁的时候,即当人进行高水平的抽象思维和系统思维时。

  世界名人的童年

  俄罗斯总统普京小时候几乎不遵守上课的规矩,为了追求“自由”带头上课捣乱,成了“问题学生”;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是一个杂货店老板的女儿,5岁时,父亲就教育她凡事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是非,要有自己的主见;盖茨9岁时,仔细地阅读厚厚的《世界图书百科全书》,老师们发现盖茨观察能力和组织能力出众,知道的事情特别多;“股神”巴菲特童年对数字特别痴迷,甚至报纸上刊载的社会名流生死年份,都能引发他的浓烈兴趣,这种数字天赋,使他计算投资的风险和回报的本事比任何人都强。

  正确对待“三岁看老”论

  从伦敦的试验证明,儿童性格在童年可能会基本定型,但是智力水平的发展是否在早期就已经决定,仍然亟待解答。但至少可以说明:一、“三岁看老”论,更加注重的是性格培养,而很多家长和一些儿童商业机构片面强调该理论对智力发展的影响;二、智力发展,不管有多先进的育儿硬件措施或者多好的外部环境,都必须通过儿童自身的行动来激发,也就是儿童自身的兴趣引导下的行为经验,而不是家长一厢情愿的强迫。一平

  网友:2008天心

  我老公自己就是老师,他们家族中也有这种例子。孩子从小就由老人带,上小学了才回自己父母的家。结果就是与父母不亲,父母无法教育,现在孩子老了还与父母吵架,有隔阂。

  网友:zjyyj90069

  但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孩子的艺术火花无声无息地湮灭了;另外有一些家长利欲熏心,强迫孩子要成名成家,使孩子的艺术天赋扭曲、变形了。

  网友:江南*叶子

  我一般觉得这些古话还是有它的道理的,三岁看到老,好的性格,不管是现在还是长大都只会给孩子带来好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先学习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网络调查:

  你对“三岁看老”的看法?

  1、非常赞同,非常注重早期培养

  2、半信半疑,希望孩子自然发展

  3、骗人的,孩子太小,教育为时过早

  4、其他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早教  智力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