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心理抚养伴随孩子长大(图)

http://www.sina.com.cn    《根基》 
让心理抚养伴随孩子长大(图)
让心理抚养伴随孩子长大

  李玫瑾,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曾多次对重大案件的案犯进行犯罪心理分析研究,甚至协助一些疑难案件的侦查工作。在长期研究犯罪心理学的过程中,她发现预防犯罪的关键在人的未成年时期。由此,她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及家庭教育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努力,提出了人在早年不仅需要物质抚养,更需要进行心理抚养的见解。

  李玫瑾屡次提到的一个案例,是2007年美国大学校园枪击案的案犯赵承熙。他无故枪击老师和同学,在录影带中他怒吼:“让你们有钱,见鬼去吧!”实际上,在此之前他写的暴力文章曾被老师提交校方,但被认为是“文学创作”而未引起足够重视。而赵承熙心理的变异要追溯到他8岁时全家从韩国到美国的移民。他对陌生环境很恐惧,却不被父母理解,当他问:“我们为什么非要到这里来?”父母只是回答他:“这里好啊,这里富有。”这在他的心中埋下了对环境仇恨的种子。李玫瑾指出,物质上的丰富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在幼年时期孩子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被理解、被接纳。

  孩子出现行为及心理问题,多在12至18岁,但这些问题的出现,源于12岁以前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亲子根基》:何为心理抚养?

  李玫瑾:心理抚养的关键:一是建立母子的依恋;二是对六岁前的孩子进行性格培养。

  心理依恋的形成是心理抚养的起始点,依恋必须是一对一的。二次世界大战时很多孤儿长大后出现心理问题,后来发现,在养育院长大的孩子尽管吃饱穿暖,但是他们没有一对一的依恋背景,他们成年后的心理问题很多。所以,一对一的依恋是孩子建立安全感与健全人格的关键。

  孩子依恋的对象首先应该是母亲。当一个小婴孩躺在妈妈的怀里幸福地吃着奶,偶尔抬头看一眼妈妈;当他学着迈步时摔倒了,妈妈把他拥入怀中安慰他;当他快要入睡时,迷迷糊糊睁开眼,妈妈还在他身旁给他哼着催眠曲……所有这一切都会使他对妈妈产生依恋。妈妈的声音、妈妈的气味、妈妈的抚摸……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讲,比任何玩具都重要。对我们成人来讲,最喜欢吃的不还是童年最爱的食品,最思念的不也还是儿时那最熟悉的环境与伙伴吗?

  可是现在很多妈妈生完孩子没多久就上班了,宝贵的亲子时光交到老人或保姆手中,这使得依恋的形成大打折扣。孩子没有稳定可靠的依恋对象,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也就会相应降低,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可能不服管教。

  《亲子根基》:职业妈妈们应当尽量做到什么?

  李玫瑾:在孩子一岁半之前(喂奶阶段)全职带孩子,一岁半之后可以部分分离,如白天上班,晚上陪孩子、带孩子睡觉,不要让老人或保姆带孩子睡觉,这样孩子与妈妈之间还可以有亲密的身体接触。千万不要把孩子一生下来就送回老家抚养,到孩子上学再接回来,这样的孩子可能终生都会与父母之间有隔阂,青春期很可能有叛逆行为。

  有一个青少年偷窃的案例。一个小女孩上面有两个姐姐,父母生下她一看还是个女孩儿,就把她送回老家给姥姥带,上学时接回来怎么看她都不顺眼,觉得没有两个姐姐好。她也很怨恨父母生了她不养她,不爱在家待,迷上了网吧。后来偷了家里的钱跑到北京,几天就花完了,接着偷。这样的孩子父母再管教就很难,因为没有早期的依恋做基础。

  我们所接触的大量青少年犯罪的案例,都是在6岁前没有情感依恋对象;6至12岁无人管教,18岁后就出现心理与行为问题。

  在孩子6岁以前,父母要着手孩子性格的培养,必要时要对孩子说不。

  《亲子根基》:心理抚养包括管教吗?

  李玫瑾:孩子12岁以前,是心理抚养的优势时期,也是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期。而0~6岁又是最关键的。其中0~3岁着重于情感培养,3~6岁着重于性格培养。

  3岁以前的孩子,还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跟他讲道理他也不太听得懂,父母要以抚慰为主。3岁以后,孩子表现出冲动、自私、任性,父母就要纠正、引导,不能听之任之,否则溺爱的后果不堪设想。我遇到一对外交官夫妇,在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工作忙常觉得亏欠孩子,就买各样的礼物给孩子。孩子小时候非常乖巧,可是到了16岁时,母亲突然发现他已经变得不可理喻了:骄气、蛮横,怕苦怕累,仅因不愿完成国外高中的志愿者学时就不肯将在国外的高中读完。回到国内又花钱如流水,毫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弄得父母苦不堪言。

  所以,父母要在孩子6岁之前学会对他说“不”,孩子可能会有些痛苦,但最多也就是大哭一场。若你等到他青春期再对他说“不”,他就不会简单地哭一场,而是不再理你,然后可能离家出走。

  父母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品行,自己要身体力行。这样的管教才有说服力。在幼小的孩子眼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他很大的影响,并成为他今后为人处事的榜样。

  《亲子根基》:如今父母们从小升初开始就在为让孩子考好学校忙碌。对此您怎么看?

  李玫瑾:父母不要单拿成绩衡量孩子,应该首先这么想:孩子来到我身边就是上天赐给我的宝贵礼物。其次,孩子健健康康的就当知足。我的女儿先天体质不太好,但有一次我带她去看一个同事的孩子,那是个头部以下瘫痪的孩子,看到他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生了这么一个能自由跑跳的孩子!

  父母要做的事情是发现自己孩子的特长并加以培养,让他将来能够做自己喜欢并对社会有益的工作。所以兴趣和能力是重要的,而不是分数。现在很多大学生只会读书,走到工作岗位上毫无创造力。我看男孩子学厨师、女孩子学剪裁都不错。我自己的女儿从小数学就不好,再使劲听都听不明白。我说,你不用难过,咱英语不比好多同学强吗?所以父母不要总跟别人比,要求孩子功课门门好,那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

  在选学校的问题上,我倒觉得一个校风良好、同学友善的学校比有名师、升学率高的更重要。因为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伴的影响是很大的,直接影响到他心理的健康。大人不也有这样的感觉吗?人际关系和谐、心情愉快,做事才有效率。

  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仍要付出时间与精力来陪伴他,并要理解、尊重他的感受,不能以强硬的态度、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亲子根基》:为什么一些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突然变得让父母感到陌生?

  李玫瑾:一定不是突然的。有一个妈妈问我:“我的女儿小时候乖极了,怎么长大了突然变得这么不听话?”我说:“你一定有什么地方伤着她了。”她想了想说:“没有啊,就是把她的电脑上网给掐了。”这还不算伤着孩子!要知道现在的孩子太孤寂,很多就在网络里找乐趣。你用这么简单的办法断了她最爱好的东西,她不跟你说话还算好的,有的干脆就跑了不回家。

  父母在早期没有做足够的努力,到了孩子青春期很难办,但尊重、理解是必须做到的的。在这个基础上想办法解决问题。我碰到过一个天天泡在游戏厅里的女孩子。我对她说:“你回去试试游泳、打球、画画儿。你知道吗,这些东西你一旦身心投入进去,有意思极了,比玩电脑游戏强多了。”她半信半疑地答应试试。父母也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此外,父母还要告诉青春期的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免于伤害。我们院里的一个男孩子,平时很老实,同学叫他去打一个孩子,他不敢说不去,跟着去了在旁边看着。结果被打的孩子精神受了刺激,父母把这几个孩子告了。这个男孩被判了8万赔偿。像这样的情况实际上不少,青春期的孩子最怕被同伴孤立,父母要告诉孩子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走到半路找个借口说闹肚子跑回家,总之在无法改变的时候要想办法避开,使自己免受伤害。

  《亲子根基》:父母如何成为青春期孩子的朋友?

  李玫瑾:欣赏孩子、造就孩子。我的女儿理科成绩不太好,她说她唱歌的时候最快乐,那我就送她去学唱歌。女儿中学也是校合唱团的领唱,到了要考大学的时候,她说要学音乐。我跟她坦诚交流,不愿她吃青春饭。她说:“我可以学音乐教育。”我一想,这倒可以。就这样她大学报考了音乐教育专业。父母可以给孩子建议,但不能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孩子的选择。

  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父母仍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陪伴她度过这个成长的艰难时期。我的女儿快要中考时,我因工作的原因完全顾不上她,结果她差3分落榜,我还很生气,暑假给她报了个班,让她补习去。那一段时间,女儿觉得我特别不理解她,不愿和我说话。后来我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来调整,女儿才又慢慢与我亲近起来。

  在孩子与你别着劲儿时,你说什么她都不会听。但当你们的关系好起来时,她可能会在某一个时候主动告诉你:“妈妈,我发现你的想法是对的。”现在我的女儿大学毕业自己找了一份工作,她让我猜猜她的月工资是多少,说会吓我一跳。我果真没猜对,她告诉我是600,我们哈哈大笑,还没我们给姥爷请的保姆工资高。我半开玩笑地说:“那你就承包我出差时从机场来回的接送,还有大部分家务,我给你劳务费。”女儿欣然说:“好吧!”

  父母与孩子之间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快乐与爱的关系,不要整天想着让孩子做人上人,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不也很好吗?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教育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