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宝宝眼里的好妈妈坏妈妈

http://www.sina.com.cn    心理医生的《童心密码》 

  睡觉的时间少一点啦,宝宝喜欢被抱在怀里玩。他第一个认识的人是妈妈,他把人生的第一次微笑送给了妈妈。妈妈让他感到温暖和满足,小宝宝的心和妈妈紧紧相连,他几乎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个人。

  这个阶段的宝宝心中有两个妈妈,能满足需求的是“好妈妈”,不能满足需求的是“坏妈妈”。不能满足的时候,宝宝开始有了焦虑,情感上的需要更多了。

  所以,这个阶段的妈妈不能给孩子太多挫折,要尽可能满足,做“足够好”的妈妈,安抚孩子的焦虑。

  1  好妈妈,坏妈妈——非好即坏,宝宝把世界分成两半看

  豆妈记录:是不是好妈妈,豆子说了算      豆子2个月

  在我的人生规划中,原定26岁结婚,27岁生孩子。可是,我对计划的把握总是很差,阴差阳错,30岁时才生豆子。

  应该说,这是个不小的年纪了,所以,我做了很多准备来当妈妈,包括身体上、物质上、知识上、心理上的准备。我想,既然都是一个熟女了,不做则已,做就要做一个好妈妈,不要还像不懂事的小女孩儿一样,对宝宝像养宠物。

  按照我内心中好妈妈的标准,我一直在努力,譬如我坚持要顺产(失败),我坚持母乳喂养(成功),我给豆子准备小床培养他独自睡觉觉(成功)……但是这些毕竟是我对自己的评价,我需要被别人评价,就像豆子爸爸常说的,你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是的,不管我的愿望多么良好,信誓多么旦旦,“我是不是一个好妈妈”这一条,得豆子说了算。某国际知名奶粉品牌教育我们,要做“循证”的好妈妈,就是要用一系列的证据来证明你的养育行为是合理的,是被宝宝所喜爱的,是给他的成长带来了实惠的,循着这样的证据去摸索做一个好妈妈的标准。

  我常常从豆子的种种生长迹象中去验证自己是不是一个好妈妈,因为他现在太小,还不会使用语言。豆子像是懂得妈妈的心思,自个儿努力地生长着,用日渐丰满的脸蛋儿、小手告诉妈妈:“嗯,你养得不错呢。”他也会用香甜的睡觉姿势传递给妈妈爸爸信息:“我很舒服,请放心。”

  不过,豆子也会有不满意妈妈的时候吧?至少他哭闹的时候肯定是这样。这种时候,我总是很佩服外婆,她总能比我更快地明白豆子需要什么。我呢,一方面着急,一方面只能做排除法:不是饿了?才吃过半个小时——→是不是尿了?拆开看看,没有——→想睡觉觉?抱起来哄,不睡——→天哪,你到底要什么?你妈没辙了。

  这两天豆子的脾气明显长进了,以前几乎都不哭不闹的,现在要哭了,哭起来声音也变大了。他一哭,我就赶紧想辙,可是经常对应不上需要,他就不停歇地哭,哎呀,挫败感一下子就上来了,妈妈不知道儿子想要啥啊。书上说,宝宝的哭声是有细微差别的,表达不同需要。豆子,不要着急,妈妈正在锻炼听力,练就一双妈妈的耳朵。

  我想,当个好妈妈真是需要不断努力的,宝宝现在这么小,已经有不同的需要,随着他不断的长大,好妈妈还会有更多更立体的标准,儿子,我们一起成长吧。

  心理师爸爸的分析:非好即坏,宝宝把世界分成两半看

  宝宝开始构建自己最基本的内心世界,那就是先把世界分成好的和坏的。好的就是满足自己的,坏的就是不满足自己的。这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的雏形。在这个时候,怎样去做一个稳定的妈妈就很重要了。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做个好妈妈。不过这个“好”的标准是一种主观判断,对于妈妈和宝宝而言是不一样的。 对宝宝来说,“好和坏”完全来自他的感受:好妈妈就是能满足自己的,坏妈妈是让自己感受到挫折的。这是最初级的思维模式,非好即坏。 对于成人来说,“好与坏”的判断却在感受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理性的思考,以期符合自己的需要。

  孩子既需要“好妈妈”,又需要“坏妈妈”

  年幼的宝宝不能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的全部生存、基本安全感的建立,都依赖于亲人的照顾,这注定了他必须要有个能满足他需要的好妈妈。与此同时,从宝宝的心理成长来说,又需要一个坏妈妈,因为“坏妈妈”是促进宝宝发展自己能力的必要条件,适当的不予满足,能为宝宝与妈妈分离、成为一个独立个体创造机会。

  在宝宝1岁以内,妈妈可以满足宝宝的所有需要。但假如孩子已经3岁了,妈妈还在满足孩子所有需要,那就是溺爱了。溺爱孩子的妈妈,自然不是好妈妈。

  有一种“好妈妈”令孩子感觉糟糕

  很多时候,妈妈自己认为的好妈妈,与宝宝内心感受的好妈妈有很多的不同。这是亲子教育的一个常见现象。更有甚者,妈妈认为自己在做一个好妈妈,而宝宝感受到的恰恰很糟糕。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我经常接到一些妈妈的电话,说自己一心为了孩子好,付出了很多很多,但孩子根本就不买自己的帐。这些妈妈诉说的时候,语气中充满着哀伤、无奈,当然,其中有很多愤怒。她们打电话给我的目的就是一个,让我教她们一些方法:怎样把孩子改造成听话的孩子,或者让孩子可以按照她们的愿望,更好地和她们亲近。她们认为自己是非常好的妈妈,可是孩子不买账,所以非常生气。

  当我听到这样的电话,一般不会和她们讨论孩子现在发生的问题,总是先问她们: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孩子?你是否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孩子的改变,对你又意味着什么?但是,这样的问题,基本都会被这些妈妈忽略,她们根本就不会用心考虑这个问题,只关注自己现在的无力,她们期望我这个身份是心理医生的陌生人给她们一剂灵丹妙药,立刻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

  她们与我之间的互动,都是以她们内心感受为主的,几乎忽略我的存在。她们在要求我,或者期待我。其实这样的模式在她们与孩子的关系中一直存在,循环着,只是她们很难去意识到。也就是说,她们不了解也不想了解孩子的需要,更谈不上尊重孩子的需要,进而做一个能满足孩子需要的好妈妈,而是一直在要求孩子满足她们做好妈妈的愿望。正因为如此,孩子终于要捍卫自己了,当然,也就带给妈妈很痛苦的体会。

  “好妈妈”为什么会成为孩子心中的“坏妈妈”

  一般这样自以为是的所谓“好妈妈”,不但亲子关系处不好,与伴侣的亲密关系也会有问题,要么关系紧张,甚至把丈夫吓跑,要么就是自己带着愤怒逃开。

  这好像是个魔咒一般,有个定律。这个定律的循环形式是这样:

  一个女性,内心很害怕犯错,没有较完整的自我价值感。

  ——于是她用牺牲自我的方式,去讨好身边的人,特别是丈夫;在牺牲自己的同时,期待着对方能有同样的牺牲回报自己。

  ——但是她得不到期待中的回报,所以很害怕,很痛苦,很愤怒。

  ——当她有了孩子,特别是儿子,就把这样的关系模式放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她们的控制下成长,同样充满着被控制的愤怒,愤怒的同时,充满着奇怪的内疚感。

  ——孩子不知道怎么处理这样矛盾的情感,想离开妈妈。

  ——妈妈害怕了,更想控制孩子在自己的身边,因为孩子似乎是她们成就和价值感的唯一来源。

  ——孩子更害怕,更愤怒,到了青春期,有能力了,终于成为一个对妈妈非常叛逆的人。

  ——妈妈看看没希望了,来寻求帮助,其实是想找个帮手。

  把自己的价值感建立在他人身上,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当然,这是破坏一切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的罪魁祸首。

  妻以夫荣,母凭子贵。几千年的封建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很多人的无意识中,一时间很难改变。很多女性在反抗这种观念的同时,恰恰深陷了进去。她们努力做一个好妈妈,当然是按照自己想的那样,其实更多的是想塑造一个好孩子。她们内心期待这个好孩子去做出优秀的成绩,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大家可以在街上看到,两个女人聊到自己孩子的时候,一脸满足的,多数是孩子为妈妈争光的那个。那个女人会带着强烈的自豪,或者优越感,对另一个女人说:孩子都这样,我们家的孩子有时候也不听话的。说这样的话的时候,她的神情中甚至带有上帝的笑容。

  溺爱的妈妈也是“坏妈妈”

  前面说过,对6个月以内的孩子应尽量满足他的需要,无需担心自己是在溺爱孩子,但6个月以后,是两岁以后的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则要慢慢地建立规则,不能什么都满足,什么都代劳。父母们也许不能理解,为什么被溺爱的孩子脾气还特别大,很容易愤怒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被溺爱的同时,他们自我独立的空间被剥夺了。溺爱,是在培养一个无能的孩子。当孩子的自尊感、成就感开始形成的时候,他就会很自卑。而这一切又是亲爱的妈妈带来的,他们离不开妈妈,又发现妈妈满足不了他们所有的需要,所以愤怒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父母是教会孩子怎样去面对世界的能力,而不是去满足孩子幻想。适当的挫折,可以促进孩子成长。

  当然,由于新妈妈经验不足,难免会给宝宝带去一些小小的挫折柑,像豆妈那样,刚开始也不懂宝宝的需要。之所以学习型的父母如此重要,就是这个原因。我们是人,不是什么都懂,那就学习好了。古语云: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有自我价值感的妈妈,一定是个好妈妈。她们会尊重宝宝的需要,尊重宝宝的感受,有责任心,并且很清楚自己和宝宝之间的关系是两个人的关系。反之,亦然。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宝宝  妈妈  心理行为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