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馨点读

http://www.sina.com.cn    《一百万也换不来一个好孩子》 

  读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觉得书中的诸多事例和方法,都贯穿着对孩子的尊重。虽然大家都承认要尊重孩子,但是,真正能做到时时尊重孩子的家长并不多。在潜意识里,他们会觉得:小孩子嘛,当众批评也不必顾忌他的感受,小孩子懂得什么叫自尊!所以,他们要孩子做什么,也总是用命令的口气。

  但尹建莉不同,她真正做到了时时处处尊重孩子。甚至在跟孩子谈话时,她都要事先思量一下。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刚出版还未走红时,记者偶然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拿起来随手翻一翻,心想家教书出了那么多,这本书也不一定值得买吧。然而读了前言后,立刻就买了这本书。

  前言讲的就是博士管孩子的事情,孩子沉迷于玩耍,博士为了对他进行礼貌教育,一次次把孩子从玩耍中拉出来。这样的教育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有许多父母就是这样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认认真真地把痛苦强加给孩子甚至最终毁掉了孩子!

  这个故事让我觉得作者尹建莉很专业,教育孩子时很懂儿童的心理。这本书对家长一定有帮助。

  采访尹建莉时,我问她家长在教育上最常见的误区是什么,她说是把孩子管坏了。我又问她最重要的育子经验是什么,她说,是别和孩子戗着来,做听话的家长。

  尹建莉说,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给管坏了。说到教育孩子,都认为家长给孩子的爱太多了,其实,多少爱给孩子也不为过,现在的家长不是给孩子的爱多了,而是管制太多了;不是把孩子爱坏了,而是把孩子管坏了。

  所谓听话的家长,应该是尊重孩子的家长,平等地对待孩子的家长,是给孩子自由的家长。

  很多家长认为“管教”孩子就是“管制”孩子,其实管教和管制,一字之差,谬之千里。管教是教育孩子,管制是剥夺孩子的自由,不准孩子做一切在家长看来无益无价值的事情。

  孩子爱好写作,家长偏不准他写小说,把他课外阅读的小说给撕了,非得硬逼着他读奥数班;孩子不爱学钢琴,天天逼着他眼泪汪汪地坐在琴前……孩子本来是棵梨树,就因为苹果价钱好,好卖,父母就非得把他当成苹果树来种,还憎恨他为何结不出苹果。他不知道,如果不是因为他富有破坏性的干预,他的孩子本是能结出许多梨子的。这样不懂因材施教的家长,多如牛毛。

  孩子把字写错了,不仅要训斥,还粗暴地撕掉他的作业本。家长不知道,当写字经常与挫败、痛苦关联在一起时,孩子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不仅不爱写字,个性也会受到打压,结果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要想办法让写字和快乐的体验结合起来,比如把孩子写的字贴在显眼的地方,父母假装天天欣赏,让孩子觉得他写的东西很重要。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自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这个问题上,因为无知无识,把孩子管坏了。家长用他们的焦虑、紧张、担心,用他们措辞严厉的批评和指责,引起孩子的紧张恐惧甚至强烈的犯罪感,致使孩子认为自己是个品行不好的坏人,又恐惧手淫会伤了身体甚至影响以后的性生活——双重的心理压迫下,心理出现问题甚至引发神经官能症。家长正确的做法是,轻松地告诉孩子,这个就像你的青春痘一样,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反应,手淫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和以后的性生活,只是次数不要太多,就像吃饭,吃太多了总不好吧。然后,家长就“忘掉此事”,带着孩子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家长淡然处之,最后孩子也就不会“专注”此事。

  家长的管制在某些情况下会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至少无法培育出一个开朗乐观的孩子。因为是管制孩子——和孩子谈心,遇事和孩子商量不叫管制孩子,所谓管制孩子,是不准孩子做这个说那个——所以常和孩子发生冲突。这样的冲突如果多了,孩子的泪水多了。心中的委屈日积月累,一个在泪水和委屈中长大的孩子,他的心理会健康吗?他会对人信任且抱有爱心吗?他的心里全是怨恨,怨恨父母的冷酷、生活的不公平。如果父母的管教方法非常粗暴,或骂或打,那么,孩子心里就不止是怨恨,甚至还有仇恨。

  孩子做了错事,父母当然要管。事实上,如果孩子犯了错,比如偷了钱、上课迟到等等,没等父母审问,他已经心虚得不行——一个总是被父母尊重的孩子,自然是一个有自尊心的人——这时候,父母的责备,不会让他心生怨恨。他会觉得这是咎由自取。

  一棵小树,只要给它足够的阳光,足够的水分和在风中舞蹈的自由,再去掉偶然长出来的疯枝,它基本上都能长成大树、长成栋梁。可现在的家长,唯恐小树长慢了或长疯了,一会儿揠苗助长,一会儿又来砍它的枝、扯它的叶,用尽心思地毁掉了小树还不自知,还在那里哀叹:我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你身上了,你怎么不成才啊?

  养花的人都知道:一棵植物要生长得好,就要了解它的天性。它是喜欢潮湿的土壤还是喜欢干燥的土壤,它是喜阴凉的还是喜阳光的?喜阴的把它放在背阳的地方,喜阳的把它常放在阳光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通风。把植物放在不通风的房间,植物不得风,给它再多水再多肥,它也长不好。

  这个风就是自由。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

  卢梭说:“种种(教育孩子的)手段你都试验过,而没试验过的,只有一个,可是最有成效的,恰恰就是这个未曾试验的手段:有节制的自由。”

  的确,“不管”是“最好的管”。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尊重孩子,凡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决定和选择,而不要处处监视孩子,不要把教育变成“管制”。

  有一位父亲对尹建莉说,他曾经责备儿子:“我们小时候也没人管,还不是靠自觉!现在,父母天天操心,天天管你,你还这么不自觉。”

  尹建莉说:“你可是说对了,因为没人管你,你就自觉,正因为你事事管孩子,他的事家长都在他前面考虑到了,都要及时给予提醒和叮嘱,孩子到哪里能学会自觉呢?”

  有两种家庭的孩子比较自由,一是家长像尹建莉这样有丰富的教育知识,能科学地教育孩子,不扼杀孩子的天性和自由,呵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尊重并引导孩子的爱好,遇到任何事,都能真正地尊重孩子的选择,除非这种选择有危险或者背离道德标准。

  还有一种对孩子教育粗放型的家长,他们可能文化不高,为生计所迫,对孩子的教育花的时间比较少,结果也能让孩子自由地生长。这种家庭教育的孩子往往还比较好。

  如果家长不懂教育,那就只记住一点:做到时时尊重孩子。此外,尽管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的事——做一个努力工作的榜样,做一个为人善良正直的榜样,然后放手让孩子自由地成长。这样,孩子的成才几率可能更大一些。

  冰心说得有道理:“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地生长。” 

  因为,家长无知无识地管,其危害比不管要大百倍。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