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6岁前是孩子大脑的潜能释放期

http://www.sina.com.cn    儿童的高级教育 

  我们必须把握住儿童期内闪现出千百万种潜能的机遇,尽全力激活儿童的天才潜能,不能让孩子错失建立高级思维的良机,所以说越早开始思维教育,对孩子是越有利的。

  我儿子上大一时,我跟儿子去餐厅吃饭。等上菜的时候,他看着餐厅的冰箱问我:“老爸,你说这冰箱里最多可以摆放多少盒牛奶?”说完后随手拿了张菜单,在菜单背面开始设计冰箱放入最大牛奶盒数量的数学模型公式,花了十分钟数学模型在菜单上建立完成(如下图所示)。

  看着在菜单认真演算的儿子,我内心无比感慨。我在以前也和其他很多家长一样迷茫过,困惑过,也怀揣着望子成龙的强烈欲望四处求索过。尤其是当孩子长到三四岁,开始会问很多“为什么”,一般家长会嗤之以鼻,会心想小屁孩儿懂个什么呀,会非常不耐烦地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啦。”因而造成大多数孩子都会有盼望长大的心理。

  而殊不知,这也是孩子天生爱学习的表现,他们在此时因为前几年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和天天相处的亲人们的慢慢熟悉,进而会有很多疑惑在心中:“太阳为什么能升能降?”“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咦,叶子怎么黄了?”“天气为什么会这么冷?”“蚂蚁长几只脚?”“我是从哪里来的?”

  这些问题着实让家长,尤其是初当三四年的年轻家长有些招架不住。16年以前,我如大家一样,在初为人父之时,我也无从下手,面对孩子的提问不知道如何回答,有的自己懂了但不知道如何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有的实在摸不到回答的头绪,但能感觉得到这就是孩子的敏感期,所以心中也曾充满了疑惑和迷茫。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看到了光明。我看了一本介绍国外研究儿童教育的图书《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卡尔·威特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他在书中提到:

  “需要提醒诸位特别注意的是,儿童虽然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儿童的潜能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比如说,生下来具备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从生下来就进行理想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得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

  读着这本书,我开窍了。我的孩子没有超龄,才四岁还来得及,正是最好的教育时机,也是孩子大脑发育的敏感期,具备培养成才的首要条件。

  而那些当初在自己孩子四五岁之前对孩子提问嗤之以鼻的家长,往往可能会在孩子上小学,或者上中学的时候迸发出“唉呀,这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这么差?”的无数抱怨。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不是放之任之,不管不理,就是用昂贵的价格聘请家教或者名师,孩子不愿意学或学不进,家长们便失望漫骂,甚至加以棍棒。

  可以想象,此时孩子的压力会有多大?老师、同学、朋友都会因成绩差而小看他,甚至连他最亲的父母都会对他拳脚相加,根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从而造成许多目前令家长们很头疼的青少年心理问题。

  这其实究其根本,是因为家长不知不觉的忽视,使得孩子天生爱学习的特性在不断流逝的宝贵时间当中慢慢地消退,是家长没能抓住孩子大脑发育的敏感期,没能进行良好的早期教育,而全然不是孩子的责任。

  我的方法并无神秘之处,只不过是教家长恰当地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在孩子最需要知识的时候给予最高级的知识,让孩子得到前所未有的经验和体会,从而把孩子引入更深层、更广阔的科学天地,而不致使孩子天生爱学习的天性丧失。

  例如,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正常语言环境中,这个时期儿童学习口语最快、最巩固,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完全脱离人类的语言环境,之后孩子会很难再学会说话。孩子4~5岁是学习书画言语的最佳期。4岁前是儿童对图像的视觉辨认的最佳期。儿童在5~6岁时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而儿童掌握概念的最佳年龄是5~5.5岁。

  而且,儿童大脑有个非常神奇的特点:当教他们“1、2、3、4、5”的序列知识链后,他们可以自我完善进入自我学习的状态,他们自己可以在今后最短的时间里,如在两年或三年里自我学习完成“6、7、8、9、10”的知识链。

  一旦错过了最佳年龄可能要花费上100年时间才能学完“6、7、8、9、10”的知识链,甚至只能学习完成“1到2”的知识链了,而且学得非常吃力。

  而我们传统的教育体系正是错过了这个大好时机,因为人们往往忽视了孩子发展中最敏感、最易接受知识的时期,在此时期家长和老师们也有可能严重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而忽视孩子发展的敏感期,往往是因为作为家长的我们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我认为我们必须倾听孩子们的要求,这是至关重要的。

  在敏感期内的教育不仅仅为孩子奠基某种能力,而且对孩子终生发展是有益的,因为它给了孩子陪伴孩子终生的思维。比如,0岁至2岁时,我们都不记得,父母对我们说过了什么的话,偏偏这些宝贵的话帮助我们在2岁前建立了终身受用的母语思维。

  思维是一种脑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复述与模仿能力。

  而且在孩子的敏感期内施行最简单的教育方法就能很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相反,如果我们错过了相应的敏感期,教育就变得尤其艰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

  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三四岁的孩子。

  孩子6岁前的大脑非常神奇,今后的大脑容量决定于6岁前的早期智力开发。

  在整个研究婴幼儿大脑科学的进程中,我推理出这样的科学理论:6岁前大脑将不间断地生长出140亿个脑细胞,在每个脑细胞成长过程中都有一次接受外界刺激而被激活的功能,这就叫潜能释放期。

  在脑细胞释放潜能时,如果它们恰在此时遇到适合的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就会被激活而形成不同的神经网络(回路)。140亿个脑细胞可以形成千百万种不同的神经网络(回路),各个神经网络(回路)之间既独立又相互作用。

  从婴儿出世的第一天开始(准确说是从胎儿开始的),五官接受外界环境刺激后就会迅速形成各种初期的神经网络(回路)。例如接受母语环境就会形成母语系统的神经网络(回路)等,大脑会不断形成各种功能的神经网络(回路),即每个脑细胞的功能是不同的。

  是否能形成某些神经网络(回路),前提是形成这种功能的脑细胞在释放潜能时必须处在适合它们发展的外界环境的刺激(熏陶)中。

  一般来说,6岁前是形成各种神经网络(回路)最发达的时期。有些神经网络(回路)的形成条件受时间限制特别短暂。例如母语思维的神经网络(回路),如果三岁前不能接受母语环境刺激,那么早期成长的脑细胞将会永远关闭,永远不能连接成为母语神经网络(回路),这就是“狼孩”。

  一旦早期脑细胞不能形成神经网络(回路),那么后续生长出来的脑细胞将永远丧失形成神经网络(回路)的条件。

  基础思维(神经网络)一旦建立,将永远发生作用并不间断地进化。

  例如鲁滨逊在荒岛独自生活了18年,18年的岁月肯定消除了他很多记忆,但是不能磨灭他的基础思维,他依然在回归正常社会时可以操持以前的母语。

  脑细胞早期一旦不能形成神经网络(回路),那么后续生长出来的脑细胞将永远丧失形成神经网络(回路)的条件。

  0至2岁的孩子如果不给予人类的环境,那么2岁后,大脑的容量永远像一个茶杯,大脑的容量就固定了,今后无论投入多少资金教育他,也是徒劳的。“狼孩”由于错失脑细胞激活时间后,大脑再接受100年的教育也是徒劳。脑细胞这个领域是非常复杂而奥妙的,以前人类总是局限于激活常规的脑细胞区域。

  最近俄罗斯又发现了“狗孩”,由于错过了0~3岁的最佳母语思维开发期和训练直立行走的脑平衡期,以后即便再投入100年的训练,对这“狗孩”的训练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这“狗孩”将失去人的基本思维与直立行走的功能。

  这说明一个科学道理:

  在敏感期内用简单的教育方法就可以轻而易举达到目的,但是错过了潜能开发期后,就是花费一辈子的教育也变成几乎没效果的事了。

  这些故事表明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所以,基础思维一旦建立将永远发生作用并不断进化,而

  真正的潜能开发是一种高级思维的建立。

  人的高级思维到了一定的时期就关闭,所以说:

  我们必须把握住儿童期内闪现出千百万种潜能的机遇,尽全力激活儿童的天才潜能,不能让孩子错失建立高级思维的良机,所以说越早开始思维教育,对孩子是越有利的。

  如果教育方法得当,那么孩子就会轻而易举地快速地学习知识,而不会感觉丝毫压力,因为此时的大脑处于最发达的时期。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