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哭是因为疼痛

http://www.sina.com.cn    《妈妈,请听我说》 

  面对疼痛

  孩子说:妈妈,打针真的很疼,我不想打针。

  妈妈习惯怎么做:对孩子说,打针一点都不疼。

  妈妈可以这样做:告诉孩子打针会有一点疼,不过妈妈会一直陪伴他在身边。

  女儿豆豆从小就对打针极度的敏感,每次打针(包括预防针),我和她爸都得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完成。记得在上幼儿园之前的入园体检中,在抽血时,我和她爸爸两个人都没能摁住她,后来是一位男医生实在看不下去了,叫我让开,两个大男人才算制伏了一个小女孩。

  三岁半的时候,豆豆在幼儿园里接受了一次体检,那天上午,我一直在担心,下午去接她时,老师告诉我,豆豆不但没有哭,反而眼睛看着医生抽血。豆豆的这一表现,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想当然的就认为她在集体生活中已经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坚强,以至于后来,每次面对着打针或者摔跤之类的,我就会对她说:“豆豆是个勇敢的宝宝,肯定不会哭的。”每次豆豆听了我的话,也都竭力的忍住自己的疼痛,表现得很勇敢的样子。

  可是,在豆豆四岁时的一次生病,却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正确。因为发烧,扁桃体发炎,医生说必须进行输液,否则病情很难得到控制,虽然豆豆坚决反对输液,可为了她的健康着想,我还是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在做皮试的时候,看着豆豆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我对她说:“豆豆是很勇敢的宝宝哦。”听了我的话,豆豆终于没让眼泪流出来。但是在等待皮试结果的时候,她却告诉我:“妈妈,我一点都不想打针,打针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快乐的事情。”这个时候,我并没有真正体会豆豆的真实感受,而是用我所拥有的知识去告诉她为什么要打针。在正式进行输液时,为了能够让豆豆不哭,我又对她说:“豆豆不用害怕,会有一点点痛,就像小蚂蚁咬了一样,一会儿就好了。”护士也接着我的话说:“小朋友很勇敢的,不用害怕。”在我们的双重攻击下,豆豆确实表现得非常勇敢,甚至眼睛直直的盯着针插进血管里。我心里暗自高兴,豆豆终于像其他很多孩子一样,打针也不哭了。可在输液的过程中,在和她闲聊的过程中,我却高兴不起来了。

  记得当时豆豆看着自己手上的针问我:“妈妈,被小蚂蚁咬了真的只有一点点痛吗?”“是啊”我回答说。“妈妈,你被小蚂蚁咬过吗?”豆豆问。“当然咬过了。”我告诉豆豆,妈妈小时候因为顽皮,去抓小蚂蚁,所以被蚂蚁咬了。“那你哭了吗?”豆豆听完我的话又问。“恩,没有,妈妈很勇敢的。”我还想着要教她学习勇敢。“妈妈,你骗我吧,被小蚂蚁咬了是很痛的,你肯定哭了。”我没想到她会这样说,“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呢?”我想知道为什么她会这么想。“因为打针是很痛的,所以被小蚂蚁咬了肯定也是很痛的,你肯定会哭的。”

  豆豆的话让我突然惊醒,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打针本来就是一件不快乐的事情,打针本来就是会疼痛的,特别是当针扎进血管的那一刻,就连我自己都会觉得很痛,为什么我却要求一个四岁的孩子去忍受这种疼痛呢,而且更可笑的,为了让孩子不哭,为了让孩子学会所谓的坚强,我还告诉她打针会像被小蚂蚁咬了一样有一点点痛,我却没有想过,对于一个从来没有被蚂蚁咬过的孩子来说,她哪知道被蚂蚁咬了是什么感觉,她怎么可能去把两者进行对照呢?豆豆的话同时让我想到,刚才在扎针的时候,她一定是想哭的,不过她最终还是忍住了,只因为她想在妈妈的心目中做个勇敢的孩子,因为在扎完针后,她问我:“妈妈,我现在是不是很勇敢的宝宝。”而我却在所谓的培养勇敢坚强品质中剥夺了她对哭的权利。

  第二天,带豆豆输液时,在扎针的时候,我告诉她,如果她觉得痛,不能忍受,想哭就哭出来,没关系,妈妈会一直在旁边陪着她。不过,豆豆仍然没有哭,这一次她告诉我,虽然很痛,但她还是可以忍住。我想这一次,豆豆之所以没有哭是因为我理解了她的疼痛,感受到了她的感受,所以让她在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以至于她可以在自己的阈限范围内忍受疼痛,而之前的一次,她之所以眼睛直直盯着针管不是因为她勇敢,而是因为她害怕。

  这也让我想起有一次,在和小伙伴们疯跑的过程中,豆豆重重的摔了,而且是摔得鼻青脸肿的,可她硬是没让眼泪流下来,站起来后还告诉我一点都不痛,可那一刻,看着她脸上流出来的血,看着她眼里含着的泪水,我的心却很痛,我的泪却流了下来,我相信她说不痛是因为她想要在我面前表现勇敢,而她之所以想在我表现她的勇敢,是因为我曾经说过某位小朋友打针不哭,摔跤了也不哭,这让她想要证明给妈妈看,其实她也是可以做到的。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而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给孩子所谓正确的指导,就比如打针是疼痛的,摔跤重了也是疼痛的,可我们却偏偏告诉孩子一点都不痛,而且在孩子想哭的时候还不允许孩子哭,并告诉孩子勇敢的孩子都是不哭的。虽然很多时候我们的做法让孩子不哭了,可这并不是孩子真正的内心体验,他只是为了满足父母心中的愿望而已,他只是为了迎合父母而已。而让孩子不哭,除了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为了培养孩子坚强的品质外,还在于我们自己的虚荣心,如果孩子在遇到疼痛时能够忍住,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教育有多成功,孩子有多坚强,可实际上这却是以孩子忽略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为代价的,长期以往,会让孩子失去了自我。

  所以,当面对着疼痛时,不妨把疼痛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把哭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根据自身的真实感受去选择哭与不哭。往往这样做,反而更能够培养孩子勇敢坚强的品质,因为他的感受得到了你的认同,会让他觉得自己被理解了,会让他的心理有安全感,因而也就会促使他学会忍受疼痛。曾经有位妈妈说,当她带五岁的女儿去打针时,虽然每次女儿也都会说害怕打针,因为打针很痛,可每次女儿都没有哭,但是当孩子的爸爸带她去打针时,每次女儿都是哭得淅沥哗啦的。刚开始,妈妈觉得不理解,后来在和女儿以及她爸爸的交谈中,她发现女儿和她在一起去打针之所以不哭,是因为每次她都是拥抱着女儿,给女儿心灵上的安慰,而她爸爸每次都是让女儿独自站在护士面前,自己站在旁边,嘴里还说着“有什么好怕的,打针又不痛,要勇敢一点”之类的话,所以每次都是还没开始扎针,小女孩就已经被自己心理上的“疼痛”吓哭了。这就说明心理上的疼痛远比生理上的疼痛更让人难以忍受,而心理上的安全感却能够缓解生理上的疼痛。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行为  心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