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早培班”里有几个神童

  现在流行的“超常儿童”的概念,其实也就是以前人们常说的天才或者神童。原来,曾经有不少大学招少年班,不过据媒体调查,那些当年的幸运儿中,很多人后来的路走得并不是太顺遂。不少人总爱用“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来形容这件事。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自《世说新语》。孔融不仅用语言给了说他“大未必佳”的陈韪一个大窝脖,后来也用他建安七子之首的成就告诉人们,小时了了,大未必不佳。说到神童,不能不提方仲永。方仲永五岁就已经能写特别拔份的诗。不过因为他有一位不着调的父亲,把他当成赚钱工具,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方仲永的灵气就消失殆尽了。

  当下,很多家长都愿意让孩子当“超常儿童”,似乎那意味着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多的发展机会。比如,人大附中就设有早培班,每年从全市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当中选拔出佼佼者。人大附中的校长日前对媒体表示,“‘早培班’是基础教育阶段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小升初’无关,与中考、高考无关,更不是‘占坑’。不要一提‘早培’,就大棒相向。”

  “早培班”是不是和“小升初”无关,得看实际效果。不管怎么解释,在小学五年级选拔超常生都有抢占生源之嫌。日前媒体报道,不少中学闻风而动,纷纷加入到“早培”的行列之中,使很多聪明孩子的小升初压力凭空提前了一年。

  曾经有一位中学校长无奈地说:应试教育的法宝,其实就两个字:“提前”。不知这“提前”和“早培”有没有内在联系。有人说,知识不是力量,学以致用才产生力量。在学海竞舟中称霸的这些孩子们,将来到了人海中,有多少能继续称霸?

  这里绝无否定因材施教的意思。超常儿童优异智力的继续保持和发展,要求有相适应的教育和环境条件。但是如果追求“超常”导致大范围的对儿童学习能力的提前压榨,那么后果只能是,个别“孔融”笑了,很多无端被逼迫一定要成为“孔融”的孩子们,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内心一直在哭泣,而人生的结果,可能还不如方仲永。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早教班  超常儿童  神童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