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孔融穿越,不愿让梨有缘由

  孔融“穿越”到当代不愿“让梨”有缘由

  不要为了标准答案,让孩子从小说假话、讲空话

  近日,本市一名一年级小学生在回答语文试卷上一道有关“如果你是孔融,你会不会让梨”的题目是,给出了否定答案,被老师打了个鲜红的叉。此事被孩子父亲拍照上传至微博后,引来网友热议。

  有人觉得,老师的这个红叉,着实难为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也有人觉得,传统的美德可能距离“零零后”有些远;如果孔融穿越到我们生活中来,他还会让梨吗?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记者为此采访了一些教育工作者,听到最多的声音是,“在打叉前,一定要先听听孩子真实的想法。”

  鼓励孩子说真话

  “看到孩子的答案,不要急着打叉,而应该先找孩子聊一聊。”师专附小德育教导纪蔚说。

  记者在一名旅居美国的中国妈妈博客上看到,她的女儿在当地中文学校也学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在被问及会不会让梨的问题时,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隔壁邻居孩子比我小,他们吃不下大的,浪费东西不是好习惯!”“我不让哥哥吃,他老是欺负我!”“我让哥哥吃,因为……我不爱吃梨!”老师耐心地听完了每个孩子的想法。

  蓬莱路第二小学副校长余祯曾经让孩子围绕这样一个场景写一篇作文,“班级发报纸,最后剩下一张撕坏的,应该怎么办?”有的孩子写班上有同学为此吵起来,有孩子写拿到破报纸的同学悄悄换给别人,有孩子写如果自己拿到了就补好它……余祯觉得,只要孩子们能说出理由,就值得鼓励。而在作文讲评的过程中,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余祯告诉记者,事实上,绝大部分孩子都有明确的是非观,会在作文里将某些自私的行为定义为“负面形象”。

  “不要为了一个标准答案,让孩子养成了说假话、说空话的习惯。”有着30多年教学经验的大宁国际幼儿园院长管玉凤提醒。从老师简单的一个否定中,孩子可能会晓得,“我这种行为不好”,但是,如果没有后续的沟通和交流,孩子永远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好”,或者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懂得谦让理解竞争

  有网友觉得,“孔融让梨”中蕴含的谦让精神已经有些落伍。竞争社会,要鼓励孩子处处争先。对此,管玉凤认为,传统美德提倡的谦让、友爱、团结的精神,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但需要教师的智慧,赋予其新的内涵,让孩子们容易理解并接受。就拿幼儿间最容易发生的“抢玩具”事件来说,如果一个孩子紧抱着心爱的玩具不放,成人不能立刻给他贴上“自私”标签,珍惜自己的宝贝符合孩子的天性。恰当的做法是引导孩子回想,别人借给他玩具时的感受,让孩子逐步懂得分享的快乐。

  纪蔚觉得,如今的孩子缺少兄弟姐妹,自然而然会养成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因此,学校就要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拥有集体生活经验,学会分享,也懂得什么是竞争。“孩子们往往觉得自己很出色,容易看不起别人,容易为达到目标寻找各种理由或借口。”纪蔚发现,每次学校小干部评选面试时,当被问及,“你觉得谁最有可能落选”时,每个孩子都说得头头是道,把别人的缺点分析得清清楚楚。有意思的是,家长越是重视、越是强调孩子一定要“赢”,孩子反而往往适得其反。心态平和的孩子更容易笑到最后。“我们经常告诉孩子,多一道杠就是多一份责任,不是多一份权力。”纪蔚认为,“要让孩子理解什么是竞争,如何合理竞争。”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教育  策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