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孩子和你“对着干”

  春节期间,爸爸妈妈一定会安排许多活动,今天去拜访亲戚,明天约朋友一起出去玩。可是,孩子并不会完全按照你的安排行事——该出门了,但他还想玩积木;大家都坐下来吃饭,可他却偏偏要跑到外面去看小狗;几个小朋友在一块儿玩,他会抢玩具,或不遵守游戏规则,甚至还会故意“反着来”……令父母颇为头疼!

  孩子强烈坚持自己的主张,甚至和父母“对着干”,这并非他故意捣乱,而是自我意识萌生的表现,是成长过程中非常自然、同时也很重要的现象。遗憾的是,这种本能行为在许多时候都与父母的想法背道而驰。

  孩子的心理发育是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他正在不断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试探着被否定或被肯定,在慢慢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

  这时,如果父母滥用权威,强迫孩子放弃自己的意愿,可能会引起孩子更加激烈的反抗;即便孩子一时顺从,心里也是倍感压抑,时间久了,他便慢慢放弃了自己的意愿,变成一个缺乏个性和独立思维、判断能力的孩子。而强制和放任也不是好办法。如何为孩子设定边界,行为有序呢?

  有一个很好方法,就是用幽默与游戏和孩子沟通。如果父母能把严肃的问题都化为有趣的游戏,自然就能轻轻松松,而孩子也更乐于配合你!

  游戏一  现场直播

  情境:孩子把自己和家里都弄得一团糟,可再过15分钟,你们就要出门了。

  准备:一个圆筒状的物体,可以是一个茶杯、一个纸卷、一根胡萝卜……用来当话筒。

  妈妈:“我看见一个小孩,脸上、手上都涂满了绿水彩!”

  孩子低头看了看。

  妈妈:“现在他要去卫生间,把自己洗洗干净。”

  孩子笑嘻嘻地站在原地不动。

  妈妈:“让我们一起倒计时:10、9、8、7……”

  数到“0”时,孩子跑进了卫生间。几分钟后妈妈去卫生间,看到墙上也都是水彩。

  妈妈:“我看到卫生间的墙上也都是水彩。”

  儿子抬头看了看。

  妈妈:“现在他将要找一块抹布,让我们拭目以待,看他能不能找到这件最关键的东西。”

  儿子跑到厨房拿来一块抹布,动手擦起墙来。

  妈妈:“找到了抹布的小孩如虎添翼,一口气就把卫生间的墙壁都擦干净了。让我们猜一猜,接下来,他会做些什么呢?”

  孩子:“现在,我要去清理水槽!”

  解析:

  这个游戏的关键点是,一定不要让孩子觉得他是被强迫的。如果妈妈说:“现在他将要去卫生间。”而孩子仍然站在原地不动,妈妈就要设法找出一个中间步骤,比如:“他将先迈出左脚,然后右脚跟进。”即便孩子故意和你对着来,先迈右脚,那也是个好的开始,至少他开始行动了,对你的话有了反应。顺势而言,不断地找出一些细微的步骤,去推动他的行动。

  至于“播报”的语气,可以完全模仿电视新闻,也可以逐步增加其他好玩的元素,比如你们常说的故事里的语言,或者你们之间的一些暗号语。如果同时有几个孩子在场,还可以在“播报”中加入一些竞争性的元素,就好像在现场直播一场篮球比赛。

  给妈妈的点子:试试另类的口音

  ·机器人的声音:“这-是-RC3C。有-人-弄-脏-卫-生-间,请-速-打-扫,不-然-就-被-驱-逐-到-太-空-外-面。嘀-”

  ·卫生间的口气:“亲爱的莫莫:请不要把我弄脏,然后又不管我。我现在身上黏糊糊的,好难受啊!快来解救我——一直为你提供周到服务的卫生间。”

  ·公告的语调:“请注意:今晚讲故事时间——晚上7点,欢迎穿睡衣、刷过牙的小朋友参加!”

  游戏二  耐心预告

  情境:要求孩子听从你的要求,无论是去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而他却在拖延时间。

  准备:事先讲过类似《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的故事。

  妈妈:“猜猜我的耐心现在有多大?”

  孩子:“有整个宇宙那么大。”

  妈妈:“不对,只有太阳系那么大。”

  过了一会,妈妈:“我现在的耐心和地球一样大。”

  孩子:“然后只有月亮那么大。”

  妈妈:“对的,然后呢?”

  孩子:“……有我们家的房子那么大。”

  妈妈:“嗯,然后只有我们家的厨房这么大。”

  孩子:“然后,就有冰箱那么大。”

  妈妈:“然后变成冰箱里的葡萄那么大。”

  孩子:……

  最后,妈妈宣布:“好了,现在,我的耐心只有一粒米那么大了,让我们在它粉碎之前停止吧!”

  解析:这个游戏的关键点是,将孩子从与妈妈对抗的位置上,拉回到与妈妈合作、能考虑到妈妈心理感受的位置上。当他进入游戏情境,开始和妈妈接龙去说“现在你的耐心有……那么大”时,他就已经开始考虑妈妈的感受,并且感觉到妈妈情感的变化曲线了。这样,最后的配合就会变得水到渠成。甚至下一次,他会主动来问:“妈妈,你现在的耐心是多大?可不可以给我讲个故事?”把它变成你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有趣又亲密的小暗号吧!

  游戏三  角色扮演

  情境:去作客、去超市等之前,预计到孩子可能会乱跑乱动,或从前有这样的经历。

  准备:与作客、超市等场景相似的小道具,一个计时器。

  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在家里,利用小道具,排练一下去作客、去超市购物等的过程。

  第一遍时,由爸爸或妈妈扮演去作客那家的主人、超市的理货员或收银员等,其他人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孩子爱怎么做就怎么做,限时5分钟,计时器响起时,所有人都固定在最后一个动作上,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场景。

  从第二遍开始,交换角色,爸爸妈妈轮流扮演孩子,孩子轮流扮演爸爸妈妈及其他人物。爸爸妈妈可以分工,一个扮演“乖孩子”,另一个则扮演不配合的小孩,要比孩子的表现更加夸张。如此反复演练多次,直到孩子喊停。

  最后一遍,回到第一遍时的角色,但要求孩子行为举止得当。演完之后,给予表扬。

  解析:这个游戏的关键点是,不要用说教的方式教导孩子遵守行为规范,而是要在反反复复的表演、角色互换的过程中(只要孩子不厌倦,就多玩几次),让孩子体会到各种情境下,孩子的感受、父母的感受、其他人的感受,模拟在这些感受下会出现的行为,让他自然而然地认识到行为举止得当是件于人、于己都好的事。而且在游戏中,他的破坏性、他的旺盛精力,都已经通过无害的方式获得发泄,就不需要在真实生活中再为它们寻找出口了。

  秘密游戏:看看你能发现不?

  事先约定,和孩子一起去超市购物时,他可以偷偷把一件绝对不会买的东西放进购物车,而父母则要在到达收银台前把它找出来。整个购物过程,就变成一场他和父母“斗智斗勇”的游戏了。 文/小  元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行为  策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