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成长指标 > 《从“零”开始做父母》 > 正文
2006年,还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博士的我,生活忽然发生了转折,那就是在我毫无思想准备之际,女儿桐桐不经意地走进了我的生活,她的孕育催生了我的无限母性,一时间,我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没孩子之前,我是一个事业心强的甚至想丁克的“女强人”,孩子开始孕育之后,我忽然发现生活中还有另一种快乐,那就是见证生命成长的快乐,很快我原来的幼儿教育敏感和心理研究情结就被唤醒了,我决定拿起笔,读博、工作之余坚持记录女儿成长的点滴和自己的发现与感悟……。
充满戏剧性的是,开始记录不久,我在一个朋友的鼓励下,赶时髦在育儿网开了一个博客,只要有时间就把自己的育儿记录传上去,没想到日积月累,关注我博客的人越来越多,很多育儿杂志看了我的博客之后,纷纷跟我约稿,一些出版机构开始联系我出书,我自知水平有限,就先出了一本,就是去年上市的《爱出一个好宝贝》,不想出来之后,一直都在当当和卓越的畅销榜上浮动,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前来约稿,按说,基于目前正向200万字迈进的育儿手记,趁热打铁多出几本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我没有这样做:一方面,我自知精力有限,又需要同时兼顾工作和育儿,业余时间原本就少,如果只想着如何出版,势必占用太多陪桐桐的时间。虽然常被美其名曰“专家”,但我首先是一个母亲,宝贝桐桐的教养是我首当其冲的要务,而写作只是副产品,我不想本末倒置;另一方面,我始终觉得,出版是很严肃的事情,如果仅仅为了出书而急于出书,势必难以顾及写作的质量,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我希望自己写出的每一本书,都是有分量的,能让读者看了有所收获的。
出于这种考虑,我虽然有心出第二本书,却并没有急于动手整理写作,一如既往地,我还是以忠实记录桐桐的成长点滴和育儿感悟为主,勤于笔耕博客,另一方面,我也从未终止过与网友的交流,通过邮件往来,几乎每天,我都可以收到一些咨询问题,这些问题,逼着我去思考,去探索桐桐之外的孩子遇到的各种问题,虽然回复邮件占用了我整理出书的时间,我还是愿意优先保证这种交流,始终认为,这种来自家长育儿实践的需求才是我思考的价值所在。育儿第一、写博第二、答疑第三、供稿第四、出版第五是我一贯坚持的原则,我希望在尽可能亲近育儿“一线”的体悟与交流中体察年轻父母最常见的困惑并想办法进行专业的探索,但跟网友交流的多了,我也渐渐发现,很多问题,看似跟如何教育孩子有关,实际上却需要从解读孩子特定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谈起,由于一直很注重心理学知识积累,绝大多数案例中,我都能给网友们比较满意的答复,但也有个别家长的来信,会让我感到力不从心。这让我意识到,虽然我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所需的心理学基础毕竟相对单薄,我希望自己对孩子教育和心理发展这一块的探索更自觉,给父母提供更专业的咨询,思虑再三,过来这一年,我报考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考试,为的是让自己得到更专业的指导,然后去影响更多的人。
从此我的生活就分割成了很多部分:工作、育儿、家事、邮件回复、写杂志的约稿、读书充电、心理咨询考试和学习…….,即使我原本就没有娱乐爱好,不逛街,不看电视,甚至不看报纸,还是感觉时间经常不够用,自然也没有多少时间用来写书,不过,即使忙碌如此,我仍然乐在其中,因为,对于这个领域,我是那么爱,那么爱……
幸运的是,见缝插针开始心理咨询课程学习之后,我蓦然发现,这竟是一个如此令人兴奋的领域,让我欲罢不能、如饥似渴:上下班的班车上,我看书听录音;做家务的时候,一边听讲座一边忙活;加入了相关的QQ群,一起探讨和交流;隔周参加师兄师姐自发组织的沙龙,倾听大家的分享……。心理咨询的学习,拓宽了我的研究视角,也让我的努力有了功利的回报:过来的这个5、6月份笔试和论文答辩面试,我竟然以据说同学中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当然,拿到证书并不是努力的结束,而是入门的开始,从此我把愈来愈多的学习时间分配给了心理学,并聚焦在儿童心理发展领域,为的是更好地探究成长的秘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我相信,在这个领域的深厚积累,将会让我的探索爆发更多的能量,事实上,整个过程中,我也一直在体验到优化知识结构的好处,那就是我对早期教养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拓宽了视角,对于正在整理写作的第二本书,也有了更多的底气。这本书的酝酿构思与整理撰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因为不停地有新的想法,期间也在不停地调整,竟至于拖了一年多才定稿。好在,遇到了勤快的编辑应莹,带着胎宝宝帮我赶工,才得以有了这本顺利跟大家见面的书,希望它会像我期待的一样,能伴您走向轻松、快乐的育儿之旅……
[健康] | ·孕妇用药,选对时间和种类 | ·80后准妈咪小心产检依赖症 | ·14招赶跑幼儿感冒 |
[营养] | ·怀孕这么吃肥胎不肥人 | ·孕期上火多吃苦瓜芹菜 | ·长期吃素难怀孕? |
[教育] | ·我的暑假,谁做主? | ·掌握儿童成长九大敏感期 |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