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其他 > 《没有遗产,我们为孩子留下什么》 > 正文
和大多数父母一样,自从静子上中学后,我也一直在为提高她的论述和叙述能力而操心。让孩子了解世界大事,提高逻辑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我能做的只有利用报纸。
回顾小时候的经历也是如此。农村人一般都不订报,但我家例外。每次邮递员送来《韩国日报》,父亲看完后,我也会饶有兴致地看上一看。在阅读报刊的过程中,我认识了李仲燮等画家,认识了德国著名作曲家亨德尔和马勒所,以及在那里生活的韩国作曲家尹伊桑。我还通过报纸连载的小说《张吉山》,了解到朝鲜后期的社会现状。虽然身在信息闭塞的农村,但因为有了报纸,我的思想和意识已经扩展到更广阔的世界中。
“为什么没早点想到这个方法?就让静子读报纸吧!”
虽然经济窘迫,但为了孩子的教育,这种程度的投资并不算昂贵。为了避免孩子的观念带有倾向性,我认为至少要让孩子看两个种类的报纸,一种内容前卫,另一种内容保守,但问题是钱。
“什么?以我们家的情况,为什么还要订两种报纸?只订一种也够有压力的了……”
妻子一开始不同意。我们还为此而吵架。我认为,只看一种还不如不看。最终,我的倔强战胜了妻子。我立刻订下了K报纸和C报纸。
报纸可以说是庞大而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和只介绍一个领域的专业书籍不同,报纸涉及的范围涵盖了政治、社会、文化、科学、经济的大部分领域,包括了人类需要了解的几乎所有知识。它偶尔浮光掠影一般泛泛地概括,偶尔深入浅出地将高度专业的内容徐徐道来,是一本综合性很强的书籍。
所有报纸都有专栏,而专栏与社论的区别很大。专栏作家在撰写专栏的时候会尽量保持客观性。相反,社论则是站在报社的立场进行评论,具有倾向性。二者之间,我选择了专栏。一个专栏大概有1200~1500字,内容不多,但非常清晰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只要认真去读,不到五分钟就可以读完。
专栏是有体系、逻辑性很强的文章。专栏作家在介绍事件时,并不会像散文杂评那样随意,而是会首先介绍起因,接下来有理有据、谨慎地推测可能出现的结果,最后还会加入专家的意见。
一家报纸的专栏作家往往是社会名流。他们的最大特征就是拥有渊博的知识与极大的阅读量。他们的文章不会拖沓冗长,他们只需要用最简短的句子就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可以说,专栏是最好的论述教科书。
订报后的第二天,我就开始用剪刀将报纸上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专栏剪了下来。
“去洗手间的时候读这个吧。”
我抓住要去洗手间的静子,将剪下的专栏递了过去。
“啊,这不是报纸吗?”
孩子没有太在意,拿着专栏走进洗手间。
但她好像没有读。过了一会儿,我去洗手间的时候,发现专栏被放在搁板上,还很新。
不管静子看不看,我还是继续着自己的计划。一天,两天……渐渐地,我剪下的专栏已经有一本书那么厚。
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我排除了政治倾向较深的主题,只采用了社会话题、事件、名人的人生等主题的专栏。但我最终换回的只是覆盖在专栏上的一堆灰尘。
我很生气,但我忍住没发火。确实,对一个女中学生来说,报纸专栏的吸引力之小可想而知。不过我坚持认为,越小的时候看这种文章,效果就会越好。我在上学的时候成绩也不好,但从小就开始看父亲的书和报纸,使我能够更早地接触和了解这个世界。
“进入高中后,就开始正式接触论述,那个时候再努力就晚了。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准备。”
这就是我的想法,但静子的反应似乎很平淡,甚至有点冷淡。
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把静子叫到面前,开始说服她。
“静子。”
虽然火气上涌,但这显然不是盲目发火就可以解决的。我用一个出人意料的事情将话题展开。
“爸爸以前讲过你五岁时发生的事情吗?那次,爸爸带你去明洞,结果不小心把你给弄丢了。爸爸当时就像疯了一样,在明洞的大街小巷找你。最后终于在第一百货店门口找到了你。当时,你正站在那哇哇大哭。爸爸对你喊了好几声‘静子,爸爸来了!’可你还是不睁开眼睛,一直哭个不停。”
小时候的事情让静子觉得非常有趣,她也开心地笑出声来。
“现在的你和那时候很相似。不管爸爸怎么呼唤你,你还是不愿意睁开双眼。”
我更明确地说出了正题。
“你能读读洗手间里的专栏吗?静子你想想,如果你送给爸爸一本书,而爸爸却连看也不看,扔在一边,你的心情会好吗?”
“当然不会好。”
静子马上回答。说完后,她好像有所领悟,又偷偷看了看我。我摸了摸孩子的头。
“你不觉得爸爸很可怜吗?已经过了两个月,你也太过分了。”
“知道了,从明天开始我会看的。”
静子遵守了我们的约定。不过她的态度并不是很积极。从她的表情上,我很容易发现她去看专栏只是因为爸爸那近乎哀求的请求。我一直忍耐着,每次去洗手间的时候,都要查看剪好的专栏。我看到,专栏上有折痕,分明有读过的痕迹。
就这样大概过了半年。一家人吃饭的时候,静子突然发问。
“爸爸是如何看待死刑制度的?”
“……”
问题太突兀,我没有立刻回答。
“这个嘛……”
虽然没有在脸上显露出来,但我心里感到又惊又喜。我一直盼望的与静子的辩论终于开始了。
“那么,静子你对死刑制度有什么看法?你觉得废除好,还是继续保留下去?”
“我觉得继续保留下去好。”
“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我觉得,那些杀害无辜民众的凶恶的罪犯,理应受到惩罚。杀人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如果让那些罪犯继续活下去,就是对死者的不公平。难道爸爸认为废除更好?”
我点了点头。
“如果一个陌生的人杀害了我的家人,爸爸也会赞成废除死刑制度吗?”
静子的表情变得认真起来。她大胆地用家人举例,这表示对那种犯罪的痛恨。
我定了定神。关于死刑,我支持废除,静子支持继续保留。我详细说明了支持废除的理由。静子的表情在慢慢发生变化。当我说完理由后,静子也开始将自己的理由说出来。
静子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她说得更多的是被害人一方。她的观点是,没有比失去心爱的家人更痛苦的事情,考虑到罪犯给被害者及家人带来的痛苦,判处死刑是完全应该的。
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并继续发表意见,谁也没有说服对方。但随着讨论的深入,通过我的口才和经验,再加上各种形象的比喻,以及宗教知识的轮番进攻,静子开始逐渐认可我的观点。
其实严格地说,静子还没有辩论的经验,也没有什么辩论能力,因此对我的观点无法进行有效反击。一旦将来孩子的知识进一步拓宽,再积累一些辩论经验,恐怕连我也很难应付。
那天的辩论只不过是开始。起先,她只对社会事件感兴趣,我们辩论的话题也只限于此。后来她的兴趣变得越来越广泛。等静子到了初中二年级后,我们已经开始拿一些政治问题进行辩论。静子的辩论能力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