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破解常见行为现象--扔东西

http://www.sina.com.cn    《从零开始做父母》 

  行为现象1扔东西

  典型表现

  孩子拿到东西就扔,大人给他捡起来,还会再扔,并乐在其中。一般发生在八九个月之后。

  成因

  孩子进入八九个月之后,正在逐渐发展出区分自身动作和动作对象关系的能力,到了十一二个月时,他就很容易把接近自己头、手、脚的东西作为外部的东西和自己区别开了。比如,你把一个小圆环挂在他的耳朵上,他很快就能摘下圆环,而在这之前,小家伙则全然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更不能分辨主客体的区别,很容易把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如手指和脚趾当成玩具来玩,出现摆弄自己的手指、吃自己脚丫的行为。但现在,小家伙不再这么认为了,他蓦然发现,原来自己发出某个动作之后,他所接触到的东西就会发生位置或性质的改变,显然,这个发现让他感到惊喜,因为这让他发现原来自己是有力量改变一些东西的,以至于他开始自发地跟成人玩起像扔东西这样的游戏。无疑,以一个成人的眼光来看,这类游戏是简单枯燥的,但对于一个刚刚发现自己存在的孩子而言,这类傻乎乎的游戏却可以说是他们内心惊喜的直观表达形式。

  对策建议

  1 尽量不限制孩子,甚至配合小家伙游戏

  扔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在于快乐的情绪体验,在个体发展意义上,孩子这类旨在体验自身力量的动作还对于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因为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加以区别,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态,如果成人能够多配合小家伙做做这类有助于他们体验自身与外界区别的游戏,将有助于他们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孩子在进行扔这个动作的过程中,其实也在同时进行探索空间的游戏,而这种有意无意的探索,对于孩子体验空间的长度、高度、宽度、广度等维度,进而发展空间智能都大有裨益。

  2 提供不易破碎、不同质地的物品

  孩子在扔的过程中,还将经由抓握和掷地的动作,对被扔物品的质地和着地的反应有所体验,而这对于丰富孩子的感知经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妨给孩子提供不易破碎的、不同性状和质地的物品让他扔。

  3 转移注意力和“冷处理”

  如果父母实在没时间陪孩子玩,或者孩子手中的物体扔下去有危险,父母就不妨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此时的孩子不随意注意占优势,还是比较容易被其他新奇事物或行为吸引的。“冷处理”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孩子扔下去让你帮着他捡的时候,如果实在不想陪孩子玩,就装作没看见吧!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行为  策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