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学校工作多年,在教师或管理岗位都常常碰到这种情景:节假日稍早放学的日子,家长惊慌失措地找到学校来,“老师,我的孩子放学没回家,哪儿找都没有”,“老师快帮忙问问,孩子不知跑哪去了,周围都找遍了呀”。
学校当然不能不管,一边安慰着家长一边帮助分析:“是不是到同学家去了?
不会是在放学沿途路上玩耍吧?是不是自己去亲戚朋友家了?”而此时家长往往是斩钉截铁地坚决否认:“不可能,孩子从来没有自己去过哪里,从来不会乱跑。”
那样的事情多了,我们也有了经验:先从孩子的玩伴儿家入手。这许多年来除了极个别的特殊情况,大多是家长在遍寻不见孩子向学校“求救”后,我们帮他在同班同学或外班伙伴家找到孩子,令坚信孩子“从不自己到别人家去”的家长大为恼火!
其实这在孩子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一种情况:今天放学比平时早,某一个家里没有大人的孩子邀请另一个到自己家里玩,孩子心想“反正就玩一小会儿”,就跟同学走了,结果玩得高兴就忘了时间,也忘了该告诉爸爸妈妈。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身为小学生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到哪里去应该事先得到爸爸妈妈的允许”?不知道爸爸妈妈会因为很长时间找不到自己而着急心焦吗?
我在养育壮壮时记取了家长们的教训。
壮壮四岁后,我就开始试着放他自己跑出去玩,好在我们家先住高校宿舍,后来住到高校家属区,没有刻意择邻环境就比较好。我先是带着孩子在楼间花园玩,看他摘花弄草捉虫追鸟玩得正高兴时就试着离开,“壮壮,我过一会儿就回来”,然后我在周围溜达十分钟再转回来。在壮壮慢慢理解了什么是“一小会儿”后,我跟他商量:“壮壮你自己玩一小会儿就喊我,我就在家里做事情。”
还记得那时的情景,不管是住在二号楼一层的学生宿舍,还是住在家属区二层楼的一居室小单元房,那些春夏秋冬适合孩子玩耍的时间,我在家里做家务或读书,窗外会不时传来壮壮的喊声:“妈妈——我再玩一会儿!”
特别有意思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玩一会儿”的时间作为一个变量也在慢慢延长,但又总在我能容忍的范围内——每当我觉得孩子似乎玩得久了,因为“怎么听不到声音”有些着急时,孩子就又转回到我窗前了,“妈妈,我和明明踢球哪”,“妈妈,我在亮亮家再玩一会儿”。
为了强化这些优点,我常常故意在丈夫和家人面前夸奖孩子:“壮壮到哪里玩都记得告诉妈妈,他怕妈妈找不着他会着急。”也许这就叫做“有意识地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孩子长大上小学后,虽然跟我在一个学校,但母子作息时间差距还是很大。于是我们规定联络方式,壮壮放学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妈妈,我到家了”。习惯成自然,上中学、高中时,我从没有过同事朋友们那些“不知孩子跑哪儿去了”的抱怨。壮壮自己上学、听讲座、和同学看电影等不管去干什么,总会想办法通知我。他常常说的话是“妈我先告诉你一声,怕你着急”。
我满意欣慰地回忆,孩子从小到大直到出国,我从没有因为找不到孩子或与孩子失去联系而着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