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的坚强意志都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和锻炼起来的。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儿童的意志力呢?
1.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意志是表现在有目的的行动中的。我们所讲的意志,是指革命意志,这种意志的崇高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产主义理想。意志目的愈明确,愈能激发一个人的意志行动。由于小学儿童按照一定的原则,观点来调节自己的行动的能力还很差。因此,单纯用讲大道理的方法来培养儿童的意志力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教师和家长要把抽象的道理和儿童的具体行动结合起来。例如,把教育儿童按时上学,不随便缺课,专心听讲,坚持及时完成作业等具体学习任务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日标联系起来。这样目的具体明确,能更好地影响儿童的行为,培养意志力。
情感是意志活动的源泉。一个情感淡漠的人,不可能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感激励着人的意志。刘胡兰、刘文学、何应刚等少年英雄,之所以在对敌斗争中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就在于他们对人民有深厚的爱,对敌人有切齿的恨。因此,我们要经常注意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痛恨敌人、朝气、乐观的革命情操。
2.积极组织儿童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意志力。意志是人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的锻炼,仅靠“纸上谈兵”是不能培养起意志力来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教师应当组织一些具有一定难度,同时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各种实践活动,让儿童经常接受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锻炼和考验。教师还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学习、劳动和工作中,安排难易不等的活动,让不同年龄的学生参加,并对他们提出一定的要求,使他们在各种有一定难度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坚定、勇敢、顽强、果断等意志品质。特别要让学生参加一些难度比较大或是学生不大感兴趣的活动,这对儿童意志力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帮助那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耐心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正确的教育下,通过反复的实践磨炼,这些学生是能够变为意志坚强的人的。
3.加强科学知识的教育,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意志行动,必然依存于客观规律。人只有掌握了客观规律,才能指导行动,变革现实,实现预期的目的。小学儿童由于知识的局限,往往分不清一些意志品质的好坏。例如,他们常常把“鲁莽”误认为是“勇敢”,把“固执”误认为是“坚毅”,把“原则性”误认为是“盲从”。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方面的知识教育,让他们懂得坚强意志意味着什么,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在科学的轨道上健康地发展起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革命先烈,为科学真理,为革命事业不屈不挠的奋斗和英勇献身的精神,是陶冶儿童坚强意志的重要源泉。教师和家长应充分发挥榜样教育在儿童意志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针对儿童意志发展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以及培养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对于培养儿童的坚强意志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