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只是写作文

  《随心写出好文章》

  词和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存在的,是整篇文章的一部分,孤立地撷取其中一段,就像取下这个美人的眼睛、那个美人的鼻子,就算能够拼凑在一起,也不是一个真正的活生生的美人,假如拼不好,还可能很恐怖。

  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聊到鲁鲁喜欢写作,并且正在创作小说。那位朋友沉默片刻,认真地提醒我,最好不要让孩子走写作这条路:一是吃文学这碗饭,太难;二是以写作为特长,将来在单位最多当一个“笔杆子”,也没有大出息。

  她说的是大实话。但如果儿子愿意在这条路上走,我没有权力去阻拦。何况,他现在的志向并不是要当作家,写作只是他说话的一种方式,他并没有打算以此为生。

  写作对他来说,既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会让他在做别的事情时如虎添翼。因为这个能力不只是一个“写东西”的能力,它实际上是思想的能力、表达的能力。人在社会上,有什么事不需要思想和表达呢?可见这个能力之重要。

  但我们如果只是怀着功利的目的去教孩子写作文,就可能扼杀掉这种能力。因为你要得高分,就要迎合别人的标准,结果就此把孩子自己的思想和表达方式扼杀了,这是多么可惜的事。

  仅仅把写作文当作语文科目中的一项,当作一种技能的培养,这是严重贬低写作的价值,忽略了写作对于人格成长、心灵成长的巨大作用,也使得孩子失去了培养重要生存能力的大好机会。

  在美国高等教育中,有三项能力被认为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的最重要的能力:理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综合推理(complex reasoning)、书面表达(written expression)。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俗称的“洋高考”,无论是SAT还是ACT都包含写作,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虽然ACT将写作列为可以选考的内容,但哈佛和耶鲁的招生网站都特别强调,他们接受ACT成绩,但必须包含写作成绩。可见,顶尖大学是非常重视写作成绩的,写作是他们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文字是内心的表达,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表达。一个人的作文是真诚还是矫情,是充实还是空洞,是深刻还是肤浅,是优雅还是粗鄙,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学来的,而是内在的自然流露。

  培养孩子写作文,实际上就是培养孩子做人。学写作并非要你将来去当个作家,或者当个“笔杆子”,而是对人格、心智的全面提炼,真正好好经历这个过程,他的感受能力、思想能力、表达能力都会有巨大提升,这对他的人生会没有好处吗?

  就在去年,很偶然的机会,一个二十多年前我在师范学校教书时的学生联系上了我,约我去吃火锅。

  当年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现在已年近四十了。当年是害羞、朴实、很敏感的小女生,现在还保留着爱写作的习惯,虽然她在学校教的是数学课。她说,校长说从来没见过文笔这么好的数学老师。当年毕业分配的时候,她被分在一所普通小学,前几年调到现在这所重点小学。她自己说一点没费劲,就是网上看到招聘,自己投了自荐信,学校通知去试讲,一试就通过了。校长说:“你来吧,不需要手续,手续我们去办!”就这么简单。

  我说:“你喜欢阅读、写作,都没有白读、白写,这些素质对数学老师恰恰是非常宝贵又稀缺的。数学并不只是抽象思维,数学也是具体的,数学的逻辑和公式也是从具体中抽象出来的,特别是小学生学数学,更需要教师有形象的思维、形象的表达,学生才容易理解。任何一门学科,要学得非常好、教得非常好,都必须要有很高的整体素质,不是单单在哪一科上下功夫就能搞定,阅读和写作正是对整体素质的锻炼,你的写作功底对教好数学起了很大的作用。”她也同意我的分析。

  所以,写作文并不只是对语文这一科的学习很重要,对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很重要。再说得功利一点,对孩子将来的饭碗也有帮助。

  写作可以让人认识自我。写作的时候,你往往扮演着一个角色,你要讲述这个角色的故事,要安排他的生活,就必须清楚他是怎样一个人,他的处境怎样,他怎样与周围的人发生关系。其实,你在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你就是在解释这个世界、解释你自己。

  通过写作,你可以发现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世界,从而走出迷茫,获得心灵的力量。但这有一个前提,必须是能让人沉静、让人愉悦的写作,如果是被迫的、病态的、不自由的写作,反而有扭曲心灵、制造迷茫、窒息生命的危险。

  鲁鲁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写日记,初中三年级开始写小说,且不说这些文字的水平怎样,他从写作中所获得的精神力量,是其他任何科目的学习都难以比肩的。这是一种隐性的收获,并不直接体现为发表了多少篇、得了多少奖、考了多少分,而是一种心灵的成长。

  而心灵成长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他的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毫不费力就能达到以前难以想象的高度。

  务虚也能带来实际的收益,你不去追求功利,功利却自然找上门来。除了那些可以量化的效果,爱写作的孩子,心灵也更健康。

  曾经看到一则新闻,有一位英国老太,用缝纫机绣出了精美的风景画。从新闻配图来看,那些画确实美轮美奂,不看说明,你会以为是大师的原作。她之所以有如此高超的技艺,是因为在三十年前,为了治疗产后抑郁症而开始缝纫绣,一绣就是三十年!

  缝纫可以治疗心理疾病,编织也是一样。过去的女人们个个会织毛衣,而且乐此不疲,开会也织,聊天也织,一有空就织。这固然是一项生存技能,但这项工作给她们带来的心理满足,不是亲身从事者很难体会。过去那些女人们,在艰难岁月中还能保持乐观,织毛衣功不可没。

  所有能让人内心沉静的工作都有保健作用,甚至能用于精神治疗。凡·高的伟大作品,许多都是产生于治疗期间。蒙克也是如此。因为心理疾病大都源于内心紊乱,而让人沉静的工作,可以排除外界的纷扰,恢复内心的秩序,让人重新获得掌控感。

  有时候,人多一个爱好,也许可以救命。我一位朋友,患有抑郁症,这是一种自杀率很高的精神疾病。她人很好,也很有才华,已经和这个病搏斗了很多年。她文章写得好,作品被选进过大学教材,她是一家著名杂志的资深记者,即使在病中,也仍然在写稿子,写出了不少重头文章。除了写作,她爱好摄影,似乎相机不离手,随时都在拍,这里一朵花,那里一棵草,今天一片云,明天一阵风,总之,似乎什么东西都感兴趣,都能看出美来。

  某天,我对她微博上发表的一组照片评论说:“你的可贵在于随时都在感受着美。”她回复道:“对大自然美的感受,是我的救命稻草!这话也许听起来有点悲凉,却很真实。所以我很珍视自己对美的感受能力。”我说:“不悲凉,人生能有这么一棵救命稻草,那是多大的福气啊!”简短的几句对话,可能只有我们自己以及身边的亲人,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写作,真的是无价之宝。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