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自己灵魂的声音

  《随心写出好文章》

  星期天,儿子写了一篇作文《一树花开花落》。阅后,我半天说不出话。

  儿子写出这样的作文,让我既欣慰,又伤感。欣慰的是,他已经长大了,他在思考人生的根本问题,他有灵魂,他有一颗丰沛的心。伤感的却是,他在这么小的年龄,就已经认识到生命的残酷。一个人的心灵越是敏感,就越会感受到更多的哀愁,他这一生,还有多少东西在等着他啊。因而当我读到“明年杏花盛开之时,你还是昨日的你,而我已不是今日的我”时,不禁潸然泪下。

  这篇作文语言非常朴素,却有震撼力,就像他喜欢的蒙田散文一样。写作的真谛确实不在于所谓的“好词好句”,作品是灵魂的产物。好的写作者,无一例外,都善于倾听自己灵魂的声音,并把这种声音表达出来。

  我们很容易写出聪明的文章,却很难写出智慧的文章。聪明和智慧有什么区别呢?聪明的人容易学会很多知识,却很难把世界当成一个整体,去感受它之所以如此的根本原因;聪明的人容易关注世界是怎样的,却不容易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是怎样的。聪明者目光向外,关心具体的问题,智慧者却能看到内心,看到根本。

  鲁鲁在杏花树下悟到无常,这比他写出任何优美的词句都令我欣喜。

  很多家长和老师总在担心孩子词语贫乏,常将摘抄好词好句作为阅读的重要任务。我不反对摘抄好词好句,但希望在摘抄之前,先搞清楚什么是好词好句。好词好句并不是华丽和炫目的词句,一句平常的话,如果能打动人心,就是好词好句。

  词和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存在的,是整篇文章的一部分,孤立地撷取其中一段,就像取下这个美人的眼睛、那个美人的鼻子,就算能够拼凑在一起,也不是一个真正的活生生的美人,假如拼不好,还可能很恐怖。

  附:鲁鲁的作文

  一树花开花落

  春天又来了,她还是像以前一样,没有变化。

  上周末出小区的时候,无意间发现门口的杏花已经开了,开得是那样茂盛,雪白一片。走近看看,更是觉得美丽,这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反射出洁白的光芒,白得让人睁不开眼。这杏花树的树干虽不粗壮,但也略显挺拔,虽不高大,但也遒劲端正,看上去是历经了一番岁月的风霜的。

  这周散步回家时,又看到了这棵树。杏花还是开着,但开得已不像上次那样的盛,地上也已是一片飘落的花瓣。在夜晚的霓虹灯光之下,本来雪白的花朵不再晶莹剔透,散发光芒,而是略显一分暗淡,不知是少了阳光的照射,还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正在慢慢凋零。

  花凋零了,飘落了,仿佛只有树干没什么变化,仿佛只有它还是昨日的它。其实不然,树干也在衰老,可能今年的春是这样,明年的春还是这样,一百个春之后它还是这样吗?

  我站在树下,望着树,踩着满地的花瓣,思考着。世间的万物都是会变的,没有任何东西能经得起时间的消磨,唯有自然,花谢了,明年又是鲜花绽放,多年后树干腐朽了,又是一棵新树拔地而起。

  春来了,又去了;花开了,又落了。明年的春还会照样地来,照样地去,现在这棵落花之树明年又将一树雪白。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岁月不饶的只有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人,面对这生生不息的自然,我们也只能感叹时间的流逝,直到生老病死,春还是一样会来,花还是一样会开。

  面对这棵看似没有了旺盛生命的树,我却感到真正衰老的是自己。明年杏花盛开之时,你还是昨日的你,而我已不是今日的我。

  (写于初中二年级时)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