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孩子怎样喋喋不休,父母都要耐心作答
小亮亮上学前班的时候,偶然在图画书里看到,人是由猴子变来的。于是,他便问妈妈:“人是猴子变来的吗?”
“是啊,人是猴子变来的,达尔文在生物进化论中就是这么说的。”亮亮妈正在和丈夫说话,停下来随口应道。
“妈妈,达尔文是谁,我怎么不认识他呢?”小亮亮继续问。
“达尔文是一位白胡子的老爷爷,是大生物学家。人是猴子变来的,就是他说的。”
“那为什么动物园里还有猴子,森林里还有猴子,它们怎么没有变成人呢?”
“这是因为……”亮亮妈被问住了,下意识地用手指正了一下黑边镜架。亮亮爸看了妻子一眼,心想这下看你怎么应付。
“妈妈,你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猴子没有变成人呢?”
“那是因为一部分猴子还留在森林中生活,所以它们没有进化成人。而另一部分猴子离开了森林,由于要在陆地上生活,所以只能开始学习站立行走,慢慢地就变成了现在的人。达尔文老爷爷就是这么说的。”亮亮妈搜肠刮肚地解释道。
“妈妈,我明白了。可是猴子为什么要变成人呢?人要是也像猴子一样在树上爬来跳去的多好玩啊。”
亮亮爸又看了一眼妻子,意思是看你还能有多大耐心。
“是啊,亮亮这个问题问得真有水平。要是人也像猴子一样灵活该多好啊。可是人有灵活的头脑,这是猴子不能比的。”亮亮妈喝了一口水,耐心地引导亮亮。
“人有灵活的头脑有什么用啊?猴子长大了可以当体育明星,打架的时候人也够不着!”
亮亮妈和丈夫都被逗乐了。“身体灵活固然好,可头脑灵活更重要,亮亮是不是爱看动画片?”亮亮妈继续引导。
亮亮点点头。
“人能造出电视,让小朋友们看动画片。那猴子能造出电视吗?”亮亮妈问道。
亮亮摇摇头。
“还有,人能造出飞机。我们几个小时就能从兰州飞到北京去。去年咱们一家不就到天安门广场去看升国旗了吗?你说猴子能造飞机吗?”
“妈妈,我明白了,还是做人好,人有灵活的头脑。人还能造手机,爸爸妈妈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说的话,我都能听见。”不过,小亮亮并不满足于此,接下来又连珠炮似的问: “人为什么比猴子聪明,人为什么不长尾巴……”
对此,亮亮妈都尽其所能地一一作答。亮亮爸禁不住赞叹,这可能是女性才有的特质,要是他早就不耐烦了。亮亮妈告诉他,其实自己也有不耐烦的时候,可想到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天性,并且这是启发和培养孩子探索精神的最好时机,自然也就不烦躁了。
对亮亮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只要没有要紧的事,亮亮妈都会先放下手中的事,静下心来及时作答。如果有个别要紧的事,她就跟亮亮商量,看能不能把事情办完后再回答,孩子一般都能答应。当然,并非所有问题,亮亮妈都能给出科学合理的答案。对于实在答不上来的问题,她绝不会胡诌,而会诚恳地告诉孩子自己也不懂,然后和孩子一些查资料,找寻正确答案,以免误导孩子。为此,她还专门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另外,亮亮随着年龄增长,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亮亮妈回答问题的方式也随之变化。她尽量用启发的方式让孩子开动脑筋,自己得出答案。随着亮亮阅读能力的增强,她又开始引导亮亮自己去书中寻找答案。
在妈妈的竭力尊重、精心呵护、循循善诱下,小亮亮的好奇天性得到了极好的引导,他既对未知世界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也学习到大量有用的知识。上学以后,亮亮很自然地把这个良好的习惯运用到了文化课的学习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在回答亮亮关于猴子与人的问题时,亮亮妈遭遇过几次答不上来的时刻。换成其他家长,可能会敷衍了事,信口胡诌。亮亮妈不仅认真回答,而且还尽可能地做到科学合理。对于实在回答不了的问题,她会坦诚地告知孩子,然后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相比某些家长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不懂装懂、误导孩子的做法,亮亮妈的态度值得借鉴。
要点提示
1.孩子在问“为什么”的时候,经常会一环套一环,由一个问题牵连出一连串问题,让父母应接不暇。父母如果缺乏心理准备,很容易失去耐心。事物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孩子提问时自然也会层层推进,父母应该表示理解。
2.对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父母都要耐心认真地作答,力求科学合理,绝对不能敷衍了事,误导孩子。最初接受的知识与信息会在孩子心里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3.对于实在答不上来的问题,父母要敢于向孩子承认,并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4.当孩子提问时,除非有特别要紧的事,父母都应及时作答。如果手头有要紧的事,父母应和孩子商量,推迟作答。
5.随着孩子思维能力的不断增强,父母的作答方式也要有所调整,由直接作答逐步变为启发孩子自己得出结论;随着孩子阅读能力的不断增强,父母应逐步引导孩子自己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