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我宁愿先写到本子上再打到电脑里,而不愿直接开机在电脑上写。以前以为是怕麻烦,其实不是,而是怕干扰。一开电脑必然就有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哪怕你不打开网页,开机的动作、开机的声音、桌面的图标和文件等,都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何况往往还会习惯性地点开网页,这一点,就忍不住要去看,更多的信息马上淹没你,写作的欲望一下就烟消云散了。
灵感和欲望都只是一股气息,很容易泄掉,原本很旺盛的气息,很可能一刹那就消失了,即使没有完全消失,气一泄,味也淡了,勉强写出来,也已经不是先前的感觉。有人说文字是感性的东西,确实,写作这东西,是无法学习的,也无法模仿,它就是一种灵魂的流露,是气韵的痕迹,没有气韵产生不行,有了气韵不抓住、不及时将它留下也不行。写作不是人人可为的事,也不是时时可为的事。
所以我一直很厌烦某些杂事(对买菜下厨之类我很喜欢,厌烦的是需要耗费心智的杂事),不想去写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就因为它不仅占去我的精力,还常常让我泄气。真正的写作需要一个饱满的心灵,你不仅随时在储备能量,而且时时在准备着能量的爆发。你并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爆发,如果爆发的时候你没能及时将它承接住、将它留下来,它也就白白流失了,事后补救也没有办法。
当一个很好的灵感出现,你必须立即把它写出来,一气呵成,让它变成文字,它就再也跑不掉了。哪怕写得不好,很粗糙,但只要写出来了,以后改起来也容易。如果不写出来,下次你可能根本就不想写了,或者写出来也变得干巴巴的,虽然你还记得当初想写的大概是什么,但“气”一散,就再难聚起来。
“气”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气一断命就没了。所以,第一遍最好是一气呵成,不要在细节上纠缠。关键是往下写,先有一个大格局。不一定要把每个鳞片都画好了才去点睛,说不定一来就先把睛点上,反而更有神。在写作过程中太求完美、太注重枝节,很可能就写不下去,半途而废,或者打断思路,再难接起。
我写小说《鸟窝》就是看到路边树梢上的一个编织袋,突发奇想,当即架好自行车,掏出小本子来写,就那样站在路边一气呵成。整个故事是当时在路边就定型了的,后来的几次修改都没有大的改动,只是稍稍美化了皮毛。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当时令你很激动、浮想联翩的东西,甚至你觉得简直会有旷世的作品产生,但如果没写,过了那一阵,你再想起这个东西,根本连写的兴致都没有了,甚至连当时会那么激动都觉得有点奇怪。
写作这东西,很微妙,必须要有气,气一失,就只是一个空壳。而要写出有气的文字,必须是在内心里有气产生,并能自然流出,形成文字。如果当时没有形成文字,气便流走,事后再去补,已经不是那个东西了。
这事上我吃过很多亏,所以时时警惕着,尽量不让灵感浪费。
有时候别人看见你闲,其实不是闲,不是无意义,反而是意义极大的,因为那是一个积累和等待的过程。写作不是水龙头,一拧,水就来了。对此,不写作的人很难理解,因为这是一种私人体验,就像没有吃过芒果的人,你再告诉他芒果是什么味,他还是不知道。
我自己有一个习惯,就是随手在本子上或纸片上写下一些当时的感受和想法,这些东西在写书的时候经过修改很多都用在了书上。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当我再看到那些本子或纸片上的原始文字,往往会发现,它们比修改过后用在书里的更好,原生态的更质朴、简洁,更有表现力。这说明了自然状态下随心所欲的写作是最好的。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一群人豪饮之后一挥而就的,连错字笔误都浑然天成,后来他在清醒状态下又誊写了无数遍,都达不到那一次的效果。可见创作和状态的关系。
很多家长一边怒气冲冲地呵斥孩子,一边要求他写出合格的作文(他们自己也知道不可能奢望孩子能写出精彩的作文),这是多么可笑且可恨!作文也是一项创作,凡是创作,都需要灵魂的参与,你一方面践踏着孩子的灵魂,一方面却又指望它开出花朵,那怎么可能呢?
作文应该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沃土,而不是相反,成为扼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帮凶。
莫扎特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旋律是自然涌入脑中的:“我不知道它们从何处来,又是如何出现,我也无法强迫它们再出现。”文学创作中的灵感又何尝不是如此?你既不能预测它的到来,也不能强迫它再出现。所以,每一次灵感出现时你必须抓住。
1981年,吴冠中带学生到苏州写生实习,上完课后与研究生钟蜀珩去舟山写生,结束后,他们离开舟山回宁波。“在宁波火车站,离开车尚有富裕时间,我们便到附近观察,我被滨河几家民居吸引,激动了,匆匆画速写,钟蜀珩看看将近开车时间,催我急急奔回车站,路人见我们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在猛追,以为出了什么事故,我们踏进车厢,车也就慢慢启动了。这民居,就是《双燕》的母体,谅来这母体存活不会太久了。……我一辈子断断续续总在画江南,在众多江南题材的作品中,甚至在我全部作品中,我认为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是《双燕》。”(吴冠中《诞生记》)
这幅吴冠中最为推崇的作品,就是在开车之前随便看看的偶然之中产生的。其实很多伟大的画作都诞生于偶然。文学也一样,起码我自己的情况就是如此,许多最有价值的灵感,都是偶然的灵光闪现。
能不能抓住这一闪,是能不能诞生好作品的关键。用心是最重要的,灵感的闪现固然不易,但闪现之后要抓住,首先就要有“舍弃其他”的专注和勇气。就像吴冠中为了画画差点赶不上火车一样,许多时候,抓住写作上的灵感也会将自己陷于狼狈之中,只有心中有爱、有激情,才能让你克服尴尬,让自己马上沉静下来,把灵感稳住,再顺着那一闪,深入下去,把它的全貌提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