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吴恩瑛博士简介

  《孩子的压力》

  吴恩瑛博士,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心理教育的研究。她是哈佛大学特邀专家,韩国最权威的教育心理专家,韩国儿童教育界首席专家。也是诸多妈妈心中最值得信赖,最喜爱的育儿导师。著有家教畅销书《孩子的压力》《不安的妈妈,安心的爸爸》。

  吴恩瑛博士讲述孩子的压力

  孩子的压力从过分的爱开始

  当孩子对父母说出令人费解的话或者做出父母难以招架的举动时,我们就会说“孩子有压力”。如果程度非常严重,那么父母会鼓起勇气,带孩子来咨询像我这样的专业人士。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人生中的二十多年,每天都在与“孩子的压力”打交道。然而这些年,随着遇到的父母越来越多,我脑海中逐渐有一个念头挥之不去。难道说,作为父母,我们竟是如此悲哀地给予着孩子偏激的爱吗?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在诊所和节目中遇到了太多的父母。他们对子女都百般疼爱。但是,正是因为这种过分的爱,他们之间出了问题。他们为了子女来到我的诊所,甚至不顾难堪,将孩子的情况公布在电视节目上,并亲自参加这一节目。

  这些父母无一例外地,都在努力地想要好好培养孩子。他们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物质条件,给孩子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尽情玩耍。对于孩子的一切,父母从不怠慢。双职工家庭的妈妈们要同时兼顾好职场、家务和育儿,虽然已经到了双目浮肿、坐着也能睡着的程度,但因为身为父母,所以这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忍耐。但是,孩子的感受呢?

  父母的这些努力丝毫没有对孩子们面临的日益糟糕的情况产生影响,仿佛二者毫无关联。

  前来找我询问的父母总会郁闷地问:“到底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到底我哪里做错了呢?”他们本来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倾尽一切努力抚养孩子,可到头来孩子不仅没有成材,反倒做出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这快把人逼疯了。这些父母甚至想仰天长啸:“还有什么是我能给孩子的,我该怎么做才能对他们更好!”

  父母因为不明白孩子而伤心难过,而孩子也因自己不被父母理解而痛苦。看到这种场景,我就会想:“啊!父母真是不了解子女。”不,不能说不了解,而是要说,他们根本就没有了解子女的时间。不知从何时开始,在想要好好培养孩子的愿望驱使下,父母们变得席不暇暖,他们忙于奔波,忙于挣钱,根本不会倾听孩子真正想要的、想说的是什么。此时的他们就像迷失了道路、不知道终点在何处的马拉松运动员,已经丢失了方向、忘记了自己最初奔跑的目的,只是在机械地狂奔。这些奔跑的父母根本没有时间来向孩子敞开心扉,也没有时间倾听孩子的想法、感受、主张和心声。然而,所有的问题都从这里开始衍生。虽然从任何角度看,爸爸妈妈们都近乎完美地扮演着父母的角色,但是他们却彻底忘记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谁。因此,哪怕是过程中稍微地偏离轨道,最后都会酿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父母们在奔波的过程中丢掉了最初的目的——孩子,却过分扮演了作为父母的角色。

  爸爸妈妈们也为读懂孩子的内心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即便如此,父母还是错过了孩子很多的想法和实时的感受。这是因为,父母太过以事业为中心了。他们一直都在思索:该怎么培养孩子?这本教材好吗?要不要去上那个辅导班?这个好吗?那个好吗?他们一直都希望获得培养孩子的“方法”。

  我们不可以这么对待孩子。并不是说寻找对孩子而言更有效、更好的方法不好,而是与之相比,父母需要在脑海中树立“我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为了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身为父母的我们要具备怎样的想法与态度”等诸如此类的价值观。

  如果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始终铭记以孩子为主体,那么还会说自己的孩子毫无压力吗?当然不会。

  但是,当孩子遇到压力怎么办呢?

  吴恩瑛博士讲述一段我个人的经历

  我在童年就承受过沉重的压力

  我是一名八个月不到便出生的低体重儿,也是一名不知道是否能够存活下来的早产儿。在那种情况下,我本应该进入育婴箱内调养,但我出生那会儿,医院里并没有足够的育婴箱,于是我只有出院。就这样,从出生到三个月大的那段时间我一直在睡觉,并且两岁之前,半夜里总会啼哭。用我父母的话就是,每天像是看准了时间一样,一到晚上九点便开始哭闹,直到凌晨。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体弱多病,总是小病不断,每次都是我家附近第一个患上感冒的人。不仅如此,我偏食严重,严重到周围人总会问“她是不是有什么大病”。因此,我身材也要比同龄孩子矮小一些。

  小时候,我甚至没有同龄的玩伴。

  左邻右舍没有年纪相仿的孩子。虽然有比我大上三四岁的姐姐们,但是她们从来不让我跟她们一起玩。童年时期的我总是很无聊,所以只能去幼儿园。在当时,有钱人家才把孩子送去幼儿园。我们家虽说不上家境贫寒,但也不能说生活富裕。曾经在我看来,能上幼儿园的孩子都是家里非常有钱的。所以,上幼儿园本身,成为了我的负担。当幼儿园有演出的时候,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的妈妈经常来幼儿园,所以总会得到公主这样的角色。而我每次都给他们当陪衬,其实那时的我非常想要戴一戴王冠,穿一穿那闪闪发光的公主裙。不仅如此,幼儿园里曾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玩偶,在当时,那个玩偶非常少见,但是在幼儿园中,我是根本碰不到那只玩偶的。并不是说不让某个人碰,而是我自己对幼儿园的这种气氛太敏感。于是我为了抱抱这个玩偶做出了一个决定,某天我提前三十分钟来到了幼儿园,在其他孩子都没有到来之前,尽情地抱了抱那个玩偶。正因为如此,不同压力的作用从不同的侧面发挥了效果,所以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小学入学时候,我承受的压力

  由于从所属的幼儿园毕业后直接向私立小学投递了申请书,所以我这一次鬼使神差地读了私立小学。一般情况下,私立小学要通过抽签的形式进行筛选,想进去上学并不容易。但我读小学的那年,那所私立小学却因为没有招满学生,于是录取了所有进行申请的孩子。为了做入学准备,母亲带我去了理发店,把我的头发剪成了端正并且能够维持很久的短发。但是一上学我就发现,与我这个很难分辨出男生还是女生的发型相比,其他女孩子都留着长长的头发,系着漂亮的发带,穿着衣带翩跹的连衣裙。为此,我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我之所以至今为止都坚持留着长长的头发,与小学时的记忆有一定的关系。而且,我用的文具也比其他孩子差些。小时候的我认为,想要在学校生活中过得开心,就必须努力学习,用功读书。

  我在疼痛中茁壮成长

  那个时期的我,承受着比别的孩子更大的压力。但是,正是得益于这些压力,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受到过伤害。反倒是这些压力成为了鞭策我、激励我、成全我自我发展的原动力。不是说有压力就会生病,虽然承受压力会有些痛苦,但是这些压力可以展现我们现实中不同的侧面,也可以暴露我们的弱点。不仅如此,一旦因为我们自己的不足产生了矛盾,我们就会在苦思冥想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内涵,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压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在疼痛中茁壮成长”。

  吴恩瑛博士强调让压力成为孩子成长的踏板

  无论是过分的压力还是适当的压力,只有在父母的管理下,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踏板,然而,许多做父母的不仅不善于管理孩子的压力,就连管理自己的压力都感到生疏。一般情况下,当我们说“我有压力”时,这其中承载了很多的感情、想法与不适。事实上,即使什么都没有表达出来,什么都没有得到解决,说出这句话的人也会产生所有压力都释放了的错觉。而“真烦”这句话虽然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但在“烦”这个极具感性色彩的词语之下,我们其他多样的情感与想法都被掩盖了。

  吴恩瑛博士解释“压力”这个词

  “压力”这个词包含了多样的想法、纷繁复杂的情况、丰富的情感反应与情绪波动等情况。如果想要很好地处理压力,我们就应该把这几种情况下的压力一一细分,然后再进行正确的摸索,并且需要在充分认识之后,着手解决。然而,鉴于父母自己的压力都得不到妥善处理,所以这样的父母在处理孩子压力的问题上将会更加举步维艰。父母总是不愿意听孩子说话,因此,即使明知道孩子正在承受着压力,他们也不会端正态度,仔细聆听,帮助孩子管理压力。这些父母甚至弄不清楚孩子在哪些方面承受着压力。最终,只要一遇到与“孩子的压力”有关的事情,他们便落荒而逃,唯恐避之不及。

  如何理解孩子们的压力

  如果想要理解孩子们的压力,那么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应该通过诚心诚意的观察、精密的探索与深入的思考,抱着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真挚地接近孩子。还需要透过孩子的压力,对孩子所有的一切进行仔细的观察。就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世界的看法会发生变化,所以情绪反应也会发生改变。孩子感到苦恼和痛苦的部分与大人相比也会有鲜明的不同。因此,父母要从孩子的立场出发,了解孩子在何种情况下会感受到压力,不仅如此,还要和孩子一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只看到孩子流于外表的变化,只感受到孩子表达出来的信息,很多情况下,到大错已铸成的时候再发现问题为时已晚。

  站在孩子的立场来解决孩子的压力

  在《孩子的压力》这本书中,我尝试了尽量从孩子的立场来解决孩子的压力。但是我还是不能处理孩子们的全部压力。正如我们的孩子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孩子一样(父母也是孩子在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父母),即使这些孩子都看起来大同小异,但是这世上孩子的压力却千奇百怪、不胜枚举。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处理全部的压力,于是我筛选了在问诊过程中最常遇到的几类代表性压力,并通过可以让父母练习从孩子的视角看待压力的方式对其进行了收录。

  在这本书中,可能有些压力真的和自己孩子的情况相吻合,也可能会有一些出入。但随着读书过程的推进、主旨的不断明确,读者就会慢慢明白,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所谓孩子的想法与立场究竟是什么。另外,读者还会了解到,父母能够为孩子提供的真正帮助到底是什么。我相信,通过阅读本书,父母能够用全新的视角看待孩子的压力,找回最初的自己。我更希望,本书可以为父母提供一个深入思考的机会,重新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样的父母是真正为孩子着想、深爱孩子的,究竟什么样的父母能够用一颗真心与孩子建立信赖与信任的良好关系。

  吴恩瑛博士说给父母们的心里话

  由于在成书的过程中,我问诊与撰稿同时进行,所以遇到了很多难关。如果没有在这段时间对我给予帮助的人们的鼓励、建议、理解与关怀,我将很难完成。在此,我向他们献上我最深切的谢意,此外,还要感谢能够让我在繁忙的治疗工作之余进行撰稿的医院同事和研究所的老师们。

  我要向在这段时间全心全意为我做出牺牲、爱我的父母与公婆呈上我的谢意。另外,我还要向一直以来都在我身边默默守护的丈夫表达我的爱意,向我生活的动力、幸福的源泉——我的儿子胜哲传达我的爱与感谢。最后,我要将这本书献给这个时代为如何成为称职父母而苦恼的父母和我的侄女慧秀。

  吴恩瑛2012年2月

  以上内容来自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孩子的压力》一书,内容真的是很贴近现实生活。分享给大家。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