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鲁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在去望宝川的山路上,山上全是一片一片的杏花,特别是山沟里,长满了杏花树,白色的杏花填满了山沟,从远处看,感觉是山发霉长毛了。老妈说这比喻不太美,她说应该是山上下雪了。但是如果下雪,应该山上全是雪,没有一丝空隙,但是杏花开得也并不是盖满了整个山,而是一簇一簇的。我的那个比喻虽然不太美,但我认为是最合适的。
(2009年4月4日)
关于什么样的比喻好,对孩子来说,首先是真实,然后才是诗意。诗意要建立在自己真实感受的基础上,才会有真正的感染力。人云亦云的所谓诗意,因为失去个性而没有生命力。
写作文没有个性,实质的原因就是没有自信。在孩子这个年龄,对语言还不能熟练掌握,与成人的关系方面,无论在知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所以他会依赖老师和家长,而缺少自信和主见,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写,按照范文写,下意识地压抑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写成千人一面的东西。
很多孩子无话可写,也是因为缺乏自信。一说写东西,他们就恐慌,他们不知道“东西”是怎么写出来的,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产生过程,他们没有写“东西”的经验,以为那些印在书上的“东西”有多么神圣,好像是从天而降,而不知道它们与作者的真实关系,不知道那就是作者自己的想法,不知道一个普通的想法就可以变成文字。所以他们畏惧写作。如果不能打破这种神圣感,孩子们是永远无法爱上写作的。
下笔要有勇气,就算是不美的比喻,写出来又何妨?但如果写出来会遭到嘲笑,他肯定就不写了。勇气来源于安全感,他要确定自己随便写什么都不会遭到打击,他才敢于自由地写。
无话可写固然是因为不自信,话太多,同样也是不自信。太啰唆的人往往是因为想要取悦于人,看到人家感兴趣,就来了劲,收不住口;或者担心自己分量不够,说得太少引不起注意;或者担心自己说得不周全,总怕有遗漏,总怕没说清楚。
所以,文风也是人格的表现。孩子还没有进入自由创作阶段,即使成人,即使作家,也不是都能进入自由创作的,很多作家也没有个性,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人格的问题。
虽然孩子不可能完全做到自由创作,但我们可以引导他,让他认识自己的能力,了解写作是怎么回事,尽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而整个引导的过程中,“尊重”是最重要的。
附:鲁鲁的作文
迈过困难那道坎
我从小就没有自信,在英语方面,我一直不敢开口说,所以,我以前的英语成绩就一直不好。
四年级时,我学习了公共英语,它虽然比课本上的英语难很多,但我还是坚持去上课。
第一次上课,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我站起来吞吞吐吐地说了半天,还是没有说出来。当时,我心里想,万一说错了,同学们会笑我,老师也可能会批评我,所以我就没有回答老师的问题。下课了,同学们都像飞出笼的小鸟一样跑出教室。我走到妈妈面前,妈妈问我:“你上课为什么不回答老师的问题呢?”我把原因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完后对我说:“没事儿,你刚开始学,遇到这种情况很正常。其实你好好回答,别人不会笑你,你越是紧张,别人越要笑。以后只要你把自己心里想的大声说出来就可以了。”听完妈妈的话,我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把答案说出来。
转眼间,又到了下一周,我依旧来上课。这次的情况好像跟上次一样,老师又叫我回答问题,而且问题也一样简单。同学们用不同的眼神盯着我,有的好像在为我加油,有的好像在怀疑我能不能回答出这个问题。就在这个时候,我觉得与其在那里傻站着,还不如把自己心里的答案说出来,想到这里,我心一横,大声说了出来。没想到我还说对了,教室里立刻响起了掌声,我的心中也无比喜悦。
快要下课的时候,老师表扬了这节课表现好的同学,其中就有我。老师还奖励给我一颗棒棒糖,我很高兴。从此,我就克服了不敢说英语的困难,英语成绩也提高了很多,在其他方面也有了更多的自信。
困难好像就是一个坎,迈过它,就等于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写于小学六年级时)
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小事,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关键点,仿佛点燃一根导火索,生命的能量轰的一声就爆发出来。某些小事能使人突然开悟,促成人生的飞跃。
鲁鲁上公共英语的这段经历,就有类似的效果。这件事我在书中也曾写过,但在他自己的笔下,一切都来得更真实。虽然他还说不出更多的道理,但他确实从中得到了启示,从此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也许就是从那时起,他在学习上才有了一种自信和自觉,这让我非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