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记和作文分开

  《随心写出好文章》

  我曾经对儿子说,假如能够每天默想十分钟,离开电视、离开书本、离开人,独自待一会儿,关闭外部世界,面对自己充实内在的智慧和力量,假如能做到,哪怕每天只有十分钟,一定会受益匪浅。

  写日记其实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写日记最主要的作用不是为了练习写作,而是自省和思考,其结果,不是某项技巧的圆熟,而是整体素质的提升。写日记使一个人每天有了一段思考的时间,每天至少在那一段时间里,他在自省,这使他内心觉醒,产生力量。

  而且,写日记使人有机会和自己在一起。人一旦学会了和自己在一起,就永远不会孤独,也永远不会迷失,因为你有了一个最忠实的朋友、最仁慈的导师,他永远不会抛弃你,也永远不会不懂你,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你正好需要的——他就是你自己!有了这种感觉,你会何等强大。

  写日记能使人获得秩序感。当一种习惯建立起来之后,你就有了可遵循的东西。鲁鲁在日记(2010年8月10日)里说:“昨天没有看书,今天特别想看书,把书看了,感觉完成了一件必须做的事,又可以痛快地玩了,感觉特别爽。”完成一件必须完成的事,重新回到秩序之中,心里就会觉得踏实、轻松、有把握,他之所以每天必须写日记,也是这个道理。

  当然,写日记可以让人习惯用文字来表达,而写作的本质就是用文字来表达,所以写日记对写作文必然是有帮助的。

  但两者又不是一回事,作文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是写给别人看的,必然有顾虑、有局限,如果将日记当成作文来写,原本自由的表达需要,就被功利的写作所代替,那还叫什么日记呢?

  写日记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自由表达,也正因为如此,写作的技巧可以在其中自然而然地得到发挥和磨砺。因为只有表达所需要的技巧,才是真正有用的技巧,才能与文章水乳交融。作文中经常可见的辞不达意、画蛇添足、矫揉造作、弄巧成拙等毛病,在日记中都是难以出现的,因为日记不需要这些。

  所以,对于孩子的日记,最好是少介入、少干涉,顺其自然为好。孩子不要把日记当成作文来写,家长不要把日记当成作文来看,不要怕你不指导他就无法提高,“需要”是最好的动力,文字是一种工具,用多了自然熟能生巧。

  保护孩子写日记的热情,这才是最重要的。大人过多的干涉,很容易让孩子感觉写日记是个负担,是个被动的工作,是被监视与被操纵的,自我被压抑,自主的动力也就消失,写日记就不是一件轻松愉快可以长久持续的事情了。

  鲁鲁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写老师布置的周记,相当于作文。从那时候起,我就一直鼓励他写日记,还买过好几个漂亮的日记本送他,但都虎头蛇尾,写不了两页就作罢。我也并不责怪他,万事都有条件,以鲲鹏之大,其翼若垂天之云,尚且要待海运而徙,何况孩子乎?急也没用。

  直到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我和他很认真地谈了一些人生问题,再一次郑重地送了他一个日记本(他爸专门去买的)。这一次他坚持下来了。在接下来的寒假里,我们回四川过年,他每天写一篇日记,整个寒假,每天一篇,连大年初一也没有落下。内容固然有的精彩,有的平庸,这没有关系,我们大人写日记,谁又是篇篇都妙语连珠、意义深刻呢?

  有段时间,鲁鲁的日记大部分是由吃饭构成,记录着学校的一日三餐,没有深刻含意,我照样看得兴致勃勃。不要怕日记浅薄,生活本身就是浅薄的,浅薄的文字配浅薄的生活,这也是一种真实。哪有那么多深刻的东西?生活就是如此,如果每天都很深刻,那也很可怕。没有必要去指导,写日记完完全全是他自己的事,能够每天写,这就不简单了。

  至今,鲁鲁写日记已经整整三年,真的是一天不落,无论时间有多紧,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写几笔才算完。这已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读的是寄宿学校,没有任何人监督,全在于自己。

  一个人成长的根本动力在于自己,一切都只能顺势而为。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