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孩子的身心健康需要自然气息的滋养

  《早教的秘密》

  人类是否还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们的教育充斥着物理学线性逻辑与定义,其实,生命科学才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多样化的科学。……生命存在着就存在着,不主张什么,也没有特定的意义,虽然生物学、生命进化发展理论为很多生命的存在赋予了意义与价值,但那是人类一厢情愿的结果,不是自然之道本身的含义。

  ……面对未来人类命运的多重可能性,我们如何来思考人类对后代们的教育呢?

  孩子生下来就是大自然的精灵,即使是小婴儿,当你第一次把他抱到草地上时,你会发现他不仅不会害怕,反而还会有种如鱼得水的亲近感,但当你抛给他一个人造玩具时,从神态到动作,他会谨慎地、怀疑地先观察,再尝试着去摸,仿佛眼前的事物对他们来说很陌生;当你把他带到小溪边,让潺潺溪水缓缓流过他的小脚时,他会开心地咯咯笑,但同样,当你第一次把他带到水龙头下冲凉时,他却是紧紧地攥住你的手,紧张的表情透出一种本能的害怕。

  人类是大自然之子,每个孩子从母体中新生也必然携带了全部自然的信息,孩子对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更重要的是,人的认知也是靠这些蕴含在生命系统中的信息唤醒的。如果不接触大自然,这些生命的信息和智慧就不会被唤起,人也失去了与大自然亲近的能力。同样是“清风半夜鸣蝉”,为什么有的人感觉烦躁,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有的人却能从大自然的分享中获得很大的愉悦呢?

  儿童尚未被语言羁绊前,自然在他们的眼中是以自在的方式呈现的,他们知觉中的世界比成年人更加奇妙,更加丰富多彩。

  语言缩小了我们对外部事件的知觉,把我们的知觉限制在可表达或可言语化的范围内。我喜欢用狗“汪汪”的叫声来说明这个问题,狗有几千种,叫声也千差万别,不同的情景下同一只狗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可交流的狗叫声在人类的文化里就只有“汪汪”这个词。这个词是通约的,只要你发出“汪汪”的声音,所以人都知道你在学狗叫。孩子出生的时候并没有言语,他跟大自然是保持一致的,有着敏锐的知觉和感受力,在学习“汪汪”的语言以后,大量的对非言语化的东西的感觉慢慢地被忽略了。父母努力教导孩子学习话语、交际、竞争、科技时,也逐步地让孩子远离了自然。客观来说,这样的努力的确为孩子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先机和好处,但如果引导得过早、太快,有时也会让孩子冒很大的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降低了孩子敏锐的感觉系统,让孩子的身心失去了自然气息的滋养,变成一个生理与心理都不饱满的人。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