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孩子的成长》简介(图)

  《参与孩子的成长》 收藏本文     

  他不仅仅教是教你培育孩子之术,更是要您懂得培养孩子之道。从他的文字里悟道,开发出适合自己家庭状况的术。——小巫

《参与孩子的成长》《参与孩子的成长》

  《参与孩子的成长》是知名教育专家薛涌继《一岁就上常青藤》后,时隔四年,又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诚意之作,献给正在为子女教育发愁的中国父母。

  薛涌1995年赴美,旅居美国18年,时刻体会着中美教育的异同,在他看来,中美教育中都有值得家长学习的地方。美式教育强调“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培养孩子的信心、对世界的好奇,进而刺激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在一生的奋斗中有更大的主动性。即“以孩子为中心”的启发式教育。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注意力时段很短,不愿意经受漫长、枯燥的训练,面对挫折容易灰心甚至放弃。孩子内心的火焰即使点燃了,烧一会儿往往也会灭掉。只有不断地加柴,火焰才能持续地燃烧。所以,如何延长孩子的注意力时段,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也是每个家长和老师的重要责任。中国式的教育则强调就是第二个面向。

  《参与孩子的成长》就是薛涌身为一个中国爸爸在美国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教育中两个面向的心得和体会,同时参照一些教育研究,加上若干自己的分析,以和其他的家长分享怎样培养一个有人生理想,并肯为之奋斗的孩子。怎样在帮助孩子发展能力的同时,也塑造她的品格,滋养她的价值。书中既融入了当前美国教育研究的前沿科学,又有作者在育儿过程中的实操经验。是一本融合理论与实践的个性之作,正如小巫的评价:他不仅仅教是教你培育孩子之术,更是要您懂得培养孩子之道。从他的文字里悟道,开发出适合自己家庭状况的术。

  作者简介

  薛涌,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北京晚报》、社科院政治所工作,后赴美就读于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现在美国任教。已经出版作品有《一岁就上常青藤》《天才是训练出来的》《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等书。他还长期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他对美国社会和教育有着长期、细致的观察,一直是“通识教育”的倡导者。他特别强调精神和身体的全面发展,除了研究、教学、写作外,一直投身于严格的体育训练。他不仅倡导体育的健康价值,更强调体育的精神价值和教育价值,把“培养完整的人”作为自己的教育使命。2013年,创立薛涌留美预科。该机构链接:http://xueyong.085ask.com/index.aspx。

  编辑推荐

  1、作者在家教领域有很高的知名度。曾出版《一岁就上常青藤》获得很好的市场效果和家长的认可,同时作者又是新东方多年的特别教育专家。2013年,创立薛涌留美预科,本书将成为该机构的第一本教材。作者在美国求学、任教近二十年,深谙中美两国文化及教育,特殊的身份,提供给读者一个更加客观中立的视角。他一直是“通识教育”的倡导者。他特别强调精神和身体的全面发展,除了研究、教学、写作外,一直投身于严格的体育训练。他不仅倡导体育的健康价值,更强调体育的精神价值和教育价值,把“培养完整的人”作为自己的教育使命。

  2、科学的教育理论+亲身实践相结合。

  作者多年从事教育研究工作,处在教育的最前线,直接接触中外教育研究的前沿科学。 本书中的案例都是作者在教育女儿过程中的亲身案例,真实性强,能让读者感同深受。

  3、话题性强、内容当下实用。

  当前热点话题李天一事件,让家长思考自己的教育问题。优质的条件并不能教育出优质的孩子。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要让孩子到国外接受教育,而何时让孩子出国也一直是热议的话题。

  名人推荐

  小巫序言

  道不同,无予为谋

  作为薛涌的超级粉丝,我看他的每一本书,都会因为他的话说到我心里而情不自禁地笑起来。《参与孩子的成长》更是于我心有戚戚焉,时时令我会意而乐,处处发现不谋而合之词。

  举一个最简单浅显的例子:薛涌的女儿上三年级学习历史时,老师要求孩子们找资料研究各自分配的历史人物,把研究结果写成讲稿,以第一人称向全班同学介绍该人物,薛涌的女儿扮演的是华盛顿夫人。我想起儿子上三年级时,有过一模一样的经历!凑巧的是,当时他挑选扮演的是华盛顿,他看了相关的传记,挑选出他认为值得一提的事件和品性来撰写讲稿,我则是他的造型助理,买了假发套,借给他服装,帮助他装扮好,并进班观摩拍照。(女儿正在上四年级,古代神话板块的汇报展示也与此异曲同工。)

  有趣的是,当时儿子班里有些家长,极力反对老师布置的这份作业,托词东方传统不允许孩子扮演已经去世的人物,禁止孩子参加展示。班主任是一位美国老师,还特意惴惴地问我,是不是真有这样的传统?其实这些家长反对的,是老师的教学方式,她们认为完成这样的作业是浪费时间,不是真正的学习。

  我和薛涌则不约而同十分看重这样的家庭作业,并鼎力帮助孩子圆满地完成。基于对教育的不同理解,人们衡量儿童发展和教育的标准也大相径庭。我们甘之如饴的,在其他人眼里,或许就是不屑一顾的垃圾。

  可怜我们大多数人出身应试教育,惯性思维要求凡事须有非黑即白的标准答案,严重缺乏批判性思维。对于一个人的言论,要求其尽善尽美、无懈可击;万一不幸找到一两处不那么顺眼的地方,立刻给予全盘否定。

  事实上,这世间万物,极少标准答案,儿童教育最能体现这个特色。不要因为小巫推荐薛涌的书,就认为小巫百分之一百地赞同薛涌所有的教育手段;也不要因为小巫的书和薛涌的书有一些相左之处,就疑惑小巫为什么推荐薛涌。这都是应试教育的余毒在影响我们的判断。

  表面上看,我们俩养育孩子的方式(“术”)的确存在差异,就连这本书里所体现出来的某些观点和做法,我也并非完全赞同。但重要的是,我们俩的核心理念(“道”)基本一致,这也属于我俩不约而同提出来的概念:不同的教育理念源自不同的价值观,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则是不同的“道”。“道”相同,“术”可见仁见智;“道”不同,则无法与之谋。

  这本书秉承薛涌一贯严谨治学的研究家做派和纯熟的语言驾驭功底,以及博学、机智、敏锐、坦诚和幽默的风格,专业论点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体描绘女儿的成长过程时,父爱深情渗透在有理有据的思辨和阐述里。本书主要讲述的都是作者女儿从小学到初中的经历,弥补了市场上这类书籍的空缺。

  如果你看了薛涌的文字,能够从中悟“道”,开发出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术”,甚至看书过程中屡屡拍案叫绝,要么对自己已经奉行的教育之“道”增强了信心,要么感到胸中诸多疑团得以豁然开解,那么这本书对你来说,物超所值。

  如果你因见此书出自居美学者笔下,立时将所有理念奉为圭臬,处处仿照,力图培养出作者女儿那样的孩子来,我可以想见,你会遇到重重障碍,心有余而力不足,继而产生种种疑惑,甚至陷入痛苦。当然,痛苦不见得是坏事,它会促进你深入思索,并在个性化实施方面略事调整。那么这本书对你来说,不失为珍贵的参考。

  如果还没看完书,你已经开始痛骂作者“你在美国,民主自由的国度,不必参与应试教育,站着说话不腰疼!”或者无奈地哀叹“薛涌是大学者,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来!咱没他那么高的学识,哪儿比得了哇!”那么这本书对你来说,无异于一堆废纸。

  薛涌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世之道,夫妻和亲子之间健康积极的家庭动力,影响并培养出了一个有思想、有头脑、有创意、有爱心的女儿,一切顺理成章。这和他在哪个国家、有什么样的学问,关系并不大。因为真正影响孩子的,是父母身上那些用学历证书无法考量的品质。

  事实上,作者的任务仅在于提供独到的思路,分享独特的亲身体验;既非期待大家效仿之,亦非炫耀自己的养育手段更加高明,把自己的孩子当做标兵,别人家孩子没长成这样就属于没养好。

  说到底,看书之后自己该怎么做,自由选择权在读者手里。

                                                                       小巫

                                                                    2013年1月29日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