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发现,许多父母对婴儿说话时使用的是“儿语”,如“宝宝吃饭饭没有?”、“宝宝该睡觉觉了”等。因为宝宝说话时,主要的表达方式是重叠的单音或短语,他们担心正规的语言婴儿不能理解。婴儿所以说儿语是因为发音机能尚未发育完善,要刚刚学说话的孩子说出正确的词汇很困难,但为了长远的利益着想,就应从婴儿期便学习正确的语言。
婴儿通常是毫无选择的接受各种信息,特别是语言信息。孩子是从周围的大人与自己交谈的语言中学习说话的。因此,要让孩子学习正确的发音,大人就必须用正确的语音来说话。不要强化孩子的叠音词,如教“猫”,而不教“咪咪”,教“筷子”,而不教“筷筷”,应教会孩子说多音字和短语。如一直用儿语对孩子说话,则儿语可能成为孩子的固定语言。如果听到的是标准的、字正腔圆的发音,将来孩子使用的也会是正确的语言。
将“狗”说成“汪汪”,将“猫”说成“咪咪”,虽然非常生动有趣,符合孩子形象思维的开发,但容易忽略抽象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对于孩子来说,记住“狗”和“汪汪”所花的时间相差无几,而前者是迟早要学的语言,后者却是不久就要抛弃的语言。因此,为了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开发,家长在教孩子学说话时,应注意将理性词汇和感性词汇相结合。
经常用“儿化语”和幼儿交往,幼儿还会从中发现成人和自己说话是与成人之间说话不一样的,幼儿无形中感知到自己是个小孩,这样不仅会抑制幼儿的智力发展,而且会使他们失去相应的上进、创造的意识,以致产生自卑、怯懦等不良性格特征,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
要为婴儿选择最好的信息刺激大脑神经的发育,同时要尽量避免那些不良信息印入婴儿的大脑网络。避免使用儿语,可以使宝宝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使其对语言的理解力更强,语言发展更迅速。大人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孩子说话,教孩子规范的语言避免了在孩子头脑中堆积废物,能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理解能力的发展。
大人最好指着各种物品用清晰缓慢的语言对孩子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要像对已经懂事会说话的孩子那样给他讲各种各样的事情,让他感觉、让他看、让他听。不仅要多给孩子说话,还要多给他念童谣、讲故事。尽可能选择较为简单的语词,温馨的话语,轻柔的摇篮曲,使这种良好的语言信息深植于婴儿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