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小绘本也能谈大话题

  《与最合适的绘本相遇》

  读绘本绝对不仅仅是个人或者家庭的小情小调,也可以是特定公益活动的主要形式。广州就有若干公益组织热心于用绘本来服务不同社群,例如公益小书房广州站和三粒豆亲子工作室,它们都定期在图书馆举办免费的故事会,由义工设计特定主题给孩子们讲绘本。又或者是到外来工比较集中的社区给他们的子女讲绘本,以及去医院给患病的儿童讲等等。

  给特殊儿童群体讲故事的时候,绘本的挑选尤其重要。三粒豆亲子工作室曾经在某一年的春节前,为外来工子女组织了一次以团圆为主题的故事会,那本名为《团圆》的绘本在情节上涉及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家乡过年习俗、亲情、愿望等很多元素,非常适合在这个特别的时间跟这个特定的群体分享。

  我最近给小兜讲的一批绘本中,碰巧有不少是关于单亲家庭议题的,包括《我的爸爸叫焦尼》《大猩猩》《谁来我家》等等,于是我琢磨着:做儿童心理辅导的社工或者志愿者,或许可以给单亲家庭的孩子讲讲这一系列故事,那些孩子对这样的绘本应该会有更深刻的解读和感悟吧。

  而在对环保、性别平等、弱势族群、动物权利等社会重大议题的探讨中,从绘本的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是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例如《我妈妈》《我爸爸》《朱家故事》《萨琪到底有没有小鸡鸡?》等等,都是探讨性别议题的绝佳案例。我认识的一位故事义工每次讲《我妈妈》时,翻到“我妈妈是个航天员”那一页,都会提起希拉里·克林顿。因为希拉里在十四岁时曾致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表明想当一名宇航员,但因当时美国航天局没有招收女性宇航员的计划而被拒绝。这种插入式的分享既自然,又让人印象深刻。

  我发现,孩子在阅读这类涉及社会议题的绘本之后,会对书中提到过的社会问题比较敏感,具体体现在对这类议题有更鲜明的个人立场,又或者,对相关事物更感兴趣、更投入。

  比如说,小兜曾经问过我这样的问题:“在我出生的前一天,你跟爸爸讨论了什么?”好像什么也没讨论,不过我很老实地告诉小兜:我起初是想生个男孩子,她在肚子里四个月的时候,我还很好奇地特意找熟人给照了B超,知道是个女娃,我当时还颇为失落。于是熟读各种女性主义绘本的小兜非常淡定地教育我:“妈妈,我告诉你:其实女生比男生聪明!”为什么呢?她这样解释:“因为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男生会拼那么复杂的拼图,可是我就会拼。”

  又例如,有一天兜爹随口考验小兜:“你认为人和环境的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小兜脱口而出:“人不能随地乱扔垃圾!”我暗笑:关于这个话题娃还有不少可说的呢,因为她刚看过关于环保议题的绘本《仅仅是个梦》。

  过了不久,恰好赶上广州大力倡导垃圾分类。小兜对这个事特别感兴趣,扔任何东西之前,都非常认真地先跟我确认应该扔进四个垃圾桶中的哪一个。有一次她攥着一块小破石头问我:“这个应该扔进哪个垃圾桶呢?”弄得我一下就蒙住了,从来没人提过小破石头是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的。更让我哭笑不得的是,某天傍晚小兜坐在马桶上拉便便,我正在厨房里做菜,她大声喊:“妈妈,过来!我再问你一下垃圾的事!”饶了我吧,能不能在这样的特殊情形下别再纠缠垃圾的事?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