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假里,我带外孙子回到北京继续学习轮滑。因为金源购物中心离我家不远,那儿有个室内铁骑轮滑训练班,我们有幸请到了张书生和张雷教练,在他们严格而耐心的培训下,目前已经滑得有模有样了。每天一个小时的1对1的高强度训练课程(共12次)和10次集体班的训练课,对于刚进入4岁的铭铭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虽然中间也有因为累和教练的惩罚而号啕大哭的时候,但是铭铭还是能坚持下来。每当我看到铭铭反复训练转圈做交叉步时:小小的孩子,弯着腰、弓着腿、快速的转圈并做着交叉步,每次从做1个竟然最后发展到可以做到30多个,我在一边看着他快速转圈都觉得眼晕。当铭铭结束训练时,摘下头盔,整个头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说实在的,我真的很心疼他,但是还不能有丝毫的流露,还必须适当的表扬他,鼓励他继续克服劳累,树立自信心。其实对于铭铭来说,由于训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虽然教练有严厉惩罚一面,但更多的是表扬和鼓励,尤其是训练课的最后几次出色的轮滑动作,铭铭看到小朋友们的艳羡的目光和听到家长们的不断夸奖声,立马表现得更加出色,也不喊累了,穿着轮滑鞋不停的去冲击高坡,彻底改变了他在幼儿园里表现出的怕苦怕累的表现。为了给铭铭留下学习轮滑的纪念,我又找我的好朋友唐人——一个著名的儿童摄影家为铭铭进行抓拍照相。
取光盘时,唐人送给我她最近新出版的著作:《爱孩子·爱摄影——唐人教你做宝贝的贴心摄影师》。唐人告诉我,中国青年出版社前一阶段拿出50本书在新浪亲子中心做免费试读,请我去看看。这是一本指导家长如何给宝宝摄影的书籍,里面告诉家长许多拍摄的技巧。当我点击育儿首页的母婴用品库的图书音像时,唐人的“大作”赫然在目,再细看试读后的各位家长发回来的书评,真可谓好评如潮呀!我为唐人的成功感到骄傲!也为她精心摄制的一副副独具匠心的照片和通俗易懂的摄影技术讲解为之感叹。看到她呕心沥血拍摄出的一副副精美的作品不知为什么突然又让我联想起了《完美妈咪》杂志主编张文静在年前给我打电话拜年时谈到我说的一句话。她说:在今年《完美妈咪》第二期卷首语结尾“孩子就是你的作品,他永远摆在你的面前——现在再看看这句话,还真有一定的道理。”,对其中的“孩子就是你的作品,他永远摆在你的面前”引起个别的早教专家的异议。
其实这句话是我经常给女儿讲的一句话,以告诫女儿事业虽然重要,家庭和孩子同样也重要,千万不能因为事业而忽略了家庭和孩子。因为生产出一件废品你可以丢弃在一边,或者接受教训再努力去制作合格的产品,随着岁月的流失,你可能会将自己生产的废品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孩子——这件“产品”,他会一辈子摆在你得面前,不管是优秀还是劣质。一旦由于你的疏忽和失职使孩子成为“废品”或“残次品”后,那将是你永远也摆脱不掉的——心中的痛。到时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时光不能倒流,因此不能拿孩子的一生去赌注明天。正如《发现母亲》的作者王东华所说:“母亲不论事业多么辉煌都不应放弃母亲的责任,许多成功女性以孩子的不成才为代价而倍受人尊敬,其实这正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居里夫人的成功无人能比,但依然把女儿培养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此一个事业型的女人就要比男人付出的更多,这是旁无选择的,因为你还有另一个名称、也是终身不能改变的名称——母亲。因此在一次记者就《女职业人如何处理好家庭、孩子和事业的关系》为主题对女儿做人物专访时,女儿谈到对家庭和孩子的责任时就引用了我的话。
由于我国执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家庭都养育一个孩子,因此孩子的教养获得了空前绝后的重视。但是现代的年轻父母要经受着更多的就业压力和职场竞争,也必须担负起家庭的全部经济重担,所以往往将孩子生下后完全抛给了隔代人,自己在外拼搏。在孩子本该建立亲子依恋的时候,却将依恋的对象错失。因为亲子依恋关系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对孩子全面素质培养和人格的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由于我国有关0~3岁的早教研究是我国学前教育缺失的一部分,所有的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主要针对的是3~6岁孩子的教育,因此嗅觉灵敏的商人针对我国教育上的空缺,各种早教班(亲子班)和各种早教书籍应运而生。尤其是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各种早教学说的最直接,也最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的学习通道。因此难免鱼目混珠,良莠不分。很多家长却对此极为青睐,完全没有想到世界上本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对别的孩子产生极好效果的做法,对自己的孩子未必合适;适用于外国的教育理论,未必适用于中国;适用于这个家庭的教育理论,未必适用于那个家庭。正如某报纸撰文提到: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学是辩证法的科学,绝对不允许有教条存在。”“家庭教育的秘诀必须坚决摈弃,”因为“最好的方法,在若干情况下,必然成为最坏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无论什么教育原理,在这种情况下十分正确,在那种情况下可能不起作用,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则有悖情理。”因此,在养育孩子时,我们不能将别人的经验奉为至宝而只能用经过我们家长经过自己细心观察,找出解决自己孩子的特殊问题的办法。一些所谓的“胎教”、“闪卡训练”、“赏识教育”、“双语教育”、“数学训练”……,一直在误导着我们的一些家长,我们家长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去做这些学说的试验品,去验证那些所谓的先进的早教理论。一旦发现他们是错误的,再想挽回重新开始已经是不可能的。
一些家长将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社会的亲子班上,往往忽略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首先是对父母的教育,父母自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孩子的一些学习正是在日常生活中以父母为榜样进行模仿和复制。最近我带孩子参加轮滑训练,看到一个母亲对学习轮滑的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而且亲历亲为,但是每次在他们坐的椅子下面丢弃着吃剩的冰激凌盒、冷饮瓶以及湿漉漉的一片水迹,临走时还将使用过的各种脏纸巾全部拨拉在地上,在光净的地面上十分抢眼。这位妈妈领着孩子扬长而去,其实不远处就是垃圾箱。我想他的孩子跟着她来学习轮滑,还顺带学会了什么呢?
一些家长攀比心太重,往往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因此期望值甚高,无形中孩子又成了家长教育“神童”计划的实施者: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和自我服务技能的训练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拼命的灌输各种书本知识,企图超越同龄孩子,使孩子沦为强化记忆的机器。虽然孩子一时表现得出类拔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会消失的无影无踪,但是错过了当时的敏感期内应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却难以再补偿。我们不乏看到这种例子频频出现在报纸、刊物上。人类的各种能力与行为存在着发展关键期的现象,在关键期内其行为可塑性最大,发展速度也特别快。如果在发展的关键期内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相应的训练,会造成脑组织长期难以弥补的发育不良,外在表现则是人的能力和行为发展落后,对以前生命中的多种行为会产生显著的和不可逆转的后果。其实正如意大利早教专家蒙台梭利所说:幼儿智力发展每个阶段的出现都是有次序的和不可逾越的。每个儿童都会以同样的顺序,由低向高地跨越智力发展的每个敏感阶段。
要做一个优秀的家长,必须要不断努力学习早期教育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意识,根据自己的孩子情况进行独立思考,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真正天才和真正愚笨的孩子是极少数,大多数孩子都是平常的孩子,但是他们各自的身上的潜能都会出现第一次,等待着家长去发现并挖掘出来不断强化成为孩子的一项特殊能力,因此要求家长不但要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特殊潜能的“第一次”,不断强化这种潜能,使这种潜能作为一种特殊能力保存下来,这才是符合孩子大脑发育规律的教育。因此家长不但要重视教育的结果更要重视教育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家长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意识同时也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并且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不断调整教育的手段以达到培养孩子的目的。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脚踏实地的实践过程,家长决不能凭着自己的直觉、兴趣或者心血来潮办事。也不能认为为了孩子丢失了自己而感到懊丧和不满,我还是那句话:当你决定要生育自己的孩子时,就要做好为孩子负责,为孩子做出自己应该做出的牺牲。这不是“孩奴”,这是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每个家长必须要做的承上启下的工作,因为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让我还是引用某报纸(忘记了这份报纸的名称)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孩子是一件精细的艺术品,就象钟表一样,既然要让我们组装,那么我们怎么能不先成为一个制造家呢?孩子又象是一架巨大的航天飞机,既然要我们设计,我们又怎能不先成为一个工程师呢?
所以我再一次重申:不能拿孩子的一生去赌注明天。(文:张思莱)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