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厘头,激发学习热情的催化剂

  孩子有个共同的特点——偏爱无厘头的东西。那些无厘头的东西彼此没有关联,缺乏逻辑,给人很突兀的感觉,甚至在我们看来显得很傻、很没道理,但是与孩子跳跃性思维及喜欢求新求异的特点非常吻合。因此,一些无厘头的东西呈现在他面前的时候,孩子便兴奋起来。当孩子处在兴奋状态的时候,他的大脑也变得异常活跃。一个异常活跃的大脑,自然是一个吸收力强大的大脑。

  记得琛琛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利用他的这个特点,故意挑起一些无厘头的活动,去逗他。而他,总是很配合,不是乐得咯咯发笑,就是兴奋地发起更多无厘头的游戏,以之回应。这种无厘头的游戏其实很简单,根据当时的情形,找一些违背常识的由头随机发起便是。

  比如,吃饭前后,可以玩一个与“吃”相关的游戏。我跟琛琛百玩不腻的一个游戏是“吃小孩”。也许我是一只大灰狼,或者一只大老虎,当然我“饿”坏了,到处找食吃,然后,碰巧就找到一个小孩:“哈,这里有一个小孩。他看起来很好吃呢。我先吃哪儿呢?耳朵吧!叭叭叭¡­¡­这耳朵肉肉的,真好吃。接下来,我要吃¡­¡­他的鼻子。呀,不好,吃到鼻涕了!噢,真难吃!嗯,我还是吃¡­¡­”每次我吃得很“郁闷”的时候,他总是开心得不行。就这样,在“吃小孩”的过程中,他轻轻松松便认知了身体的各个部位。

  等他长大些,这个游戏就可以玩出更多的花样。比如,有的时候,我会显得很犹豫,不知道该“吃”哪个部位:“这次我先吃耳朵吧。呀,不行,我要是把他耳朵吃了,他就听不到我说话了。怎么办呢?要不先吃眼睛?也不行。吃掉眼睛,那他就看不到我了。我还是先吃他的小手吧¡­¡­”在我犹豫的过程中,他了解了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

  还有的时候,我明明喊着要吃鼻子,却偏偏吃了耳朵。我犯错的时刻,总是他特别开心的时刻。帮我纠错的过程,实际上也为他提供了思考、判断的机会。而且,这个故意犯错的游戏,还可以发展成为一个锻炼孩子快速反应能力的游戏,或者拓展出更多有趣又有益的内容。

  当然,我也可以声称要吃5次耳朵、8次小手¡­¡­这就可以把数字的概念轻轻松松带进来。我可以连续吃耳朵5次、小手8次,也可以先吃一口耳朵,再吃一口小手,打乱了吃。于是,他需要分别记住耳朵、小手各吃了几次,还需要吃几次。加减法就很轻松地带了进来。而且,这种交叉吃法很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当然,我还可以吃他衣服上的各种颜色,先吃左手,再吃右手,或者先吃前胸,再吃后背¡­¡­这就把颜色、方位、空间等诸多的概念带进来。这一切都是游戏,既然是游戏,就不能给孩子压力。如果我们只是尽情地享受这个游戏,不去权衡对与错,也不去考核孩子懂了多少,孩子自然就没有压力,而他在如此开心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吸收更多信息。

  有的时候,我们也会违反常规,让水果、蔬菜、饭来吃他。看看他们Ë­吃得过Ë­。当水果、蔬菜、饭要吃他的时候,他通常都会很当真,结果就发狠,先发制人,把它们消灭光。这项违反常规的活动,又是一个认知食材、色彩、味道、分量、质地等的好机会。

  这些看起来很傻的游戏,孩子通常都喜欢。当我们能如此投入地跟孩子玩,让一切都顺其自然的时候,他怎么可能不享受呢?

  如果很多孩子在一起,孩子们之间互相启发,争相模仿,那些无厘头的游戏会引发更多的可能性。某天,在会所,自由探索时间,4个小男孩在积木区玩游戏。其中一个小男孩用积木搭了一座“电梯”,另外三个男孩很兴奋,立刻开着他们的小车上“电梯”。不小心,某个孩子动作大了点,把“电梯”碰倒了。搭建电梯的孩子很生气,握起È­头,大喊一声,眼看一场战争就要爆发。碰倒“电梯”的孩子不是故意的,搭建“电梯”的孩子的劳动成果惨遭破坏,有情绪很正常。他们之间没有对错之分。正好我在旁边看到了这一切,立刻正面暗示:“呀,你这电梯好特别,还会跳舞呢?一不小心跳散架了吧?”我这无厘头的一句话,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搭建电梯的孩子很自豪:“对呀,我的电梯很特别,它会跳舞呢。”其他孩子也不示弱,有的说:“林老师,你看,我的车也会跳舞。”“我的积木会跳舞。”“我也会跳舞。”一时间,跳舞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孩子们联想到了与跳舞相关的各种话题,各种与跳舞相关的游戏粉墨登场。

  就这样,我一句无厘头的话转换了孩子们游戏的方向,给了他们另外一个思路,让他们看到了更多游戏的可能性。孩子们经历类似的事情多了,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变得更灵活、更富有建设性(当然,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我们还是需要让孩子了解并懂得遵守),而这种超乎常规的思维模式,不正是孩子们发散思维获得发展的表现吗?而且,在他们互相模仿,争相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模仿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许许多多的能力都获得了一个锻炼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跟孩子在一起,试着时不时跟他“无厘头”一下吧!

 

    本文由中信出版社授权摘自 《让孩子天赋自由》一书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关键词: 早期教育 天赋培养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