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堵塞学习通道的错误方式

  孩子的心灵与感官全然开放,不像我们成人,壁垒森­严,常常处在封闭状态,以致很多的信息皆因我们视若无睹、听若罔闻给忽略掉了。而孩子不同,他的心灵、头脑与感官彼此联动,在吸收来自环境中的信息时,从数量到速率都比成人高效得多。这也是孩子具有一心多用本能的原­因。

  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在学习与探索时有这样的特点,就会纠结于“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或者其他单一的能力,忽视他们这种特殊的本能,不自觉地给他们施加压力,最终堵塞他们学习的通道,降低孩子学习的效率。

  学习时动来动去,或者三心二意,这是我们难以接受的。因此,每当看到孩子有如此表现时,很多家长都会下意识地引导他们变得“专注”一些,脾气急躁点的家长甚至会苛责孩子。可是,对孩子来说,动来动去,貌似三心二意,却正是他们心灵、头脑与感官联动,高效吸收信息的特殊方式。若他们真静下来了,不是困了、累了,就是病了,这时候,你试图向他们传递信息,他们也懒得响应,甚至自动将其给屏蔽了。

  因为孩子有这样的特点,若想呵护孩子的自主学习本能,发展孩子的自主学习力,我们就可以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来使力——给孩子愉悦的情绪体验+多感官联动。

  为什么把愉悦的情绪体验放在首位呢?这是因为,人是很容易被情绪左右的动物。孩子尤其如此。那些情绪体验强烈(无论愉悦的、痛苦的)的事物往往带给他们更深刻的印象,甚至使人终生不忘。如果孩子的学习活动是愉悦的,他就乐于去体验。相反,如果孩子的学习活动是烦闷的甚至痛苦的,他逃避还唯恐不及,又怎么可能爱上这些活动呢?

  记得琛琛小时候酷爱»­»­,我没有认真考察便就近给他报了一个绘»­班(不过,那时候也没有更多的选择)。结果,去了才发现,这个教»­的老师根本不懂孩子,总是强求孩子按照她的方式亦步亦趋。若孩子不按老师的要求而是自由发挥,就会挨批,或者得不到肯定。偏偏琛琛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每次»­»­,他都会在老师教的基础上随性发挥,去表达他最真实的想法与创意。这原­本是个很好的特质,却被老师生生给打压了。于是,上了几次课,琛琛有了挫败感,再也不肯去上课了,连他本来酷爱的绘»­也就此丢弃,直到上了初中,才重拾画­笔。幸运的是,我们当年没有逼迫他,只上了三四次课,我就果断地放弃了。从此后,除了他小学高年级时主动要求去上一个外教口语班,琛琛再也没报过任何课外班。我很痛心地看到,依然有很多的家长在走我当年的老路。看到孩子们苦着的脸,我有大声疾呼的冲动:“家长们,请刹车吧!”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的事情,没必要那么急切。孩子有孩子的路,我们的局限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为孩子设定好一切,也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走向。在孩子的心没有成长之前,各种逼迫只会适得其反。还他一个自在的童年,给他更多愉悦的体验,呵护他自主学习的本能,激发他的各种潜能,让他身心健康地发展,他自然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愉悦的体验是激发孩子学习热情、提升大脑吸收力的前提。正如前文提到孩子们为了上课集体抗议外出活动这个事件呈现的,愉悦的课程体验让他们牵肠挂肚,因此,他们情愿放弃喜爱的户外游戏,也不愿意等待1个小时再上课。当然,也因为这堂课很吸引他们,他们对其印象深刻,即便很多天过去,他们依然将每个细节牢记在心。

  有了愉悦的体验作为前提,接下来需要考虑的便是多创设多感官联动的活动,让孩子们浸淫其中。多种感官联动,孩子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是孩子们吸收力最强的时候。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很容易将学习与其他对立起来,或者将学习某项技能、某些知识与其他内容割裂开来。当一切被分裂,其趣味性就会大大降低,孩子某些感官的功能也被暂时遏制,就会影响他吸收的效率。长此以往,孩子原­本有的一心多用的本能消失,那是多可惜的一件事!

  每当看到有家长很机械地去做这些事情,我的心里便隐隐有些替他的孩子惋惜。比如,有的家长抱着提升孩子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目的,给孩子讲故事,要求孩子复述,孩子复述不出来或者不愿意复述,家长便着急。更有甚者,为了让孩子“准确”地掌握语言甚至要求孩子与家长面对面站立,对口型学说话。我相信,没有哪个孩子会享受这样的学习方式。就以学语言为例,何处不是课堂,何处不是机会呢?

  假定我们养育了一个男孩,他正处在对各种车辆极其痴迷的阶段。这是一个多好的学习语言的机会呀!

  “我要建一个停车场。这是砖头,这是水泥,这是……­好了,我的停车场建好了。嗯,要是车坏了怎么办呢?你说得对,得找地方修理呀!所以,我还需要建一个修理厂¡­¡­这条街车太多了,拥堵严重,怎么办呢?你是说需要把车辆挪走一些对吗?这个想法不错。我赶紧派警察去指挥,疏导交通,让车辆分流吧……”看到孩子热衷于小汽车,我们以这样的方式介入,他一定会很兴奋,并乐于与我们互动。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积木、食材或者我们能够想到的任何材料搭建停车场、修理厂、汽车制造厂,玩各种与车相关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手、眼、脑协­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全部联动,既给他营造了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对孩子语言能力的提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又提升了他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逻¼­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意志力、抗挫力、协­作能力……当然,多少、大小、长短、粗细、数量、序列、色彩……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在游戏中不着痕迹地带入,凡我们能想到的与孩子成长有关的一切尽括其中。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如果我养育的是个小女孩,又当如何呢?也很简单呀!小女孩也许对过家家很有兴趣。那就跟她玩过家家的游戏好了。在游戏的过程中,所有的教育元素一样可以轻松地带入。无论我们的孩子有多特殊,他总会有他感兴趣的事情。跟随他的兴趣而动,我们自可以找到最适合他的游戏,让他陶醉其中,受到熏染,滋养他的自主学习力。

  “重温旧事”,感受学习乐趣的温床

  我们都知道,成人大都喜欢“怀旧”。其实,孩子也会“怀旧”。利用他们这个特点,在呵护和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本能,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力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大有作为。他们的“怀旧”一般都以如下的方式呈现:

  对熟悉的事物有亲近感。在某个阶段,他们可能更偏好让父母给他讲某个固定的故事,读某一本固定的书,玩某一个固定的游戏。甚至当我们讲故事时讲错其中的某句话、某个词,他们都会急切地加以更正。

  喜欢追忆“小时候”的事情。有时候,他们会追问爸爸妈妈他小时候发生的一切。当爸爸妈妈谈论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时,他们会很开心、很好奇。

  对曾经经历的事件念念不忘。即便过了很久,他们也可能因为某个情境触发,突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当孩子钟情于某本书、某个故事、某个游戏,容不得变换时,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担忧:孩子这样是不是兴趣过于单一,会不会对他学习更多的内容构成障°­呢?琛琛小的时候,我也会有这种担忧。但是,在我更了解孩子之后,我发现,他们的这个行为实际上只是阶段性的。仅仅因为这个熟悉的故事、图书或者游戏让他有掌控感,他会更安心。随着时日的推移,孩子的兴趣自然会拓展。

  因此,当孩子处在这个阶段的时候,我们不需要跟他较劲。顺其自然,跟随他而动就好了。当然,如果我们实在受不了孩子如此这般,也没必要强求自己,可以尝试顺应孩子的特点,让游戏朝着其他的方向转化,带入更多内容,以免我们因厌倦这种过于单一化的游戏而生起情绪,反而带给孩子压力。

  比如,我们可以装傻。实际上,在孩子面前,我们不一定非要保持权威的形象。有时候,装装傻也可以让我们与孩子更贴近,并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顺势而为,让他成为游戏的主角。琛琛也有过这样的阶段。当我厌烦了一遍又一遍讲同一个故事,我就给自己找点乐子。我会故意更改故事的某些情节,或者找一些搞笑的、幽默的、反义的、倒装的词汇替代其中的某些词汇,带来一些喜剧感,等待他来纠错。并且,我每次都会错得很离谱,离谱的方向也不一样,或者没有灵感的时候,就假装脑子突然短路,忘了怎么往下讲,让他来接。看到妈妈傻呆呆的模样,他会觉得好玩,并很配合我去玩这个游戏。况且,错得离谱也是一个拓展思路的过程,虽然他在给我纠错,但是我“错”的信息也会被他吸收,成为滋养他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能力等多方面的营养。虽然这个阶段,琛琛会纠结于故事的一致性,但是,看到妈妈出错,他依然很开心,并为自己能纠妈妈的错而深感自豪。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虽然出错,但也一定会保证有一部分内容与原有情节吻合,满足他依赖这种熟悉感的心理需求。如此,便两全了。

  除了讲错故事,遇到合适的机会“回忆”他小时候的趣事,也是调动琛琛与我互动的方式之一。比如,看到小弟弟小妹妹,我会告诉他,他小时候也会如此如此,或者如彼如彼。我这边刚开了个头,他就会立刻响应,把他观察到的小弟弟小妹妹的行为描述出来,并好奇地问:“妈妈,我小时候也会这样吗?”于是,在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活动中,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互动能力、比对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都获得了提升的机会。当然,我们还可以在“回忆”他小时候的事情时给予他暗示,让他充分地感受到我们的爱,明白哪些行为被赏识、被期待,哪些行为不被赏识、不被期待,在不给他压力的前提下,巧妙地促使他的行为转向。一个被父母发自内心认可的孩子,他怎么可能不自信、不自律、不自主呢?

  遇到合适的场景,孩子可能会主动回忆以往的¾­历。这便是一个提升他记忆力的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积极参与,补充某些细节,以更积极更阳光的方式去描述曾¾­发生的一切。若孩子没有想起那些曾¾­发生的事,我们也可以主动去谈论,提供某些细节去触发他的记忆。如果是一些美好的回忆,当然孩子会很享受。如果是一些不那么开心的回忆,它又转化成一个挫折教育与学习处理情绪的机会(不愉快的回忆,要谨慎谈论。即便谈论,也要视孩子的情况灵活处理,以免处理不当带给孩子负面的影响)。在疏导并帮助孩子处理情绪的过程中,他那些负面的情绪得以释放,并因此获得更多应对挫折的技巧。若我们把重心放在引导孩子凡事看到它积极的一面,他就会变得更乐天、更友善,内心也更强大。而这一切,是支持孩子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稳健的前提。心成长了,孩子的其他方面自然跟着成长。自主学习也是如此。心没有成长,孩子怎么可能大胆地把探索的触角伸向外面呢?

  看到孩子发出的自主学习信号,不去打压它,是呵护与提升孩子自主学习力的第一步。自主学习力的发展与感官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要呵护与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力,我们需要做的一项工作是:从孩子一出生就给予合适的感官刺激。

  需要特别提示的一点是,接下来内容不是教程,也不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不建议父母们机械地套用。它仅仅是提供了一些可能性,每一种可能性都会有许多变种,需要我们智慧地抉择。在给孩子提供感官刺激时,见机行事,以让孩子玩得开心没有压力为大前提。如果过于功利地看待这些,只有适得其反。

 

    本文由中信出版社授权摘自 《让孩子天赋自由》一书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关键词: 早期教育 天赋培养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