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也是一种滋养

  “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上天给予孩子的另一种滋养。若我们不懂这个道理,不能善待孩子的“错误”,“错误”便成了刺伤孩子的一柄利剑;相反,若我们能善待孩子的“错误”,“错误”就可以滋养孩子的心,激发他内在的智慧,给孩子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只可惜,当发现孩子犯错时,我们往往急于去纠正,甚至因此生起负面情绪,无意中给孩子带来压力,让孩子有“我错了”、“我不好”的感觉,或养成凡事依赖他人予以指导,失去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欲望。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依赖他人。一个自卑、依赖他人的孩子,他探索的触角萎缩,自主学习的本能被压抑,学习的热情被冷却,变得畏缩、厌学便在情理之中。因此,小心对待孩子的“错误”,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件事。

  那么,孩子犯错,是不是就该由着他错呢?

  当然要视情况而定。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不会因此影响到孩子的安全、品行,不妨碍他人,我们可以先按捺不动,给他一个体验自然后果、自己发现错误并修正错误的机会。那么,体验自然后果,发现错误,尝试修正错误,这个过程本身就包含了孩子观察、思考、总结、尝试改变方式、再观察、再思考、再总结的过程,对孩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若我们急于指出孩子的错误,就剥夺了他自我思考、自我尝试的机会,并且,指出错误的方式若不恰当,我们就犯了“指正错误的错”,会给孩子带来更多负面的影响。

  前文提到的孩子们制作旅行箱轱辘的课程,就是一个善待孩子“错误”的案例。我们明明知道他们那些想法是“错误”的,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并不急于告诉他们结果,而是给他们提供尝试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在尝试的过程中去发现、总结、修正。这些常识性的东西,他们早晚会明白。孩子获得这些经­验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自己尝试,一个是我们给予他们间接的经验。相比较而言,让他们自己尝试,给他们一个试错的机会,是更能发掘他们智慧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选择了前者。

  当然,我们不可能凡事都如此处理。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告知孩子一些间接经验,避免他们受伤,或者带来其他负面的影响。只是,这个告知的方式,我们可以更有技巧一些。比如,孩子初次使用剪刀时,很多孩子都会选择将刀尖对着自己,或者把握不好下剪的位置,很有可能伤到自己。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需要做些工作了。我们不必直截了当地告知孩子:“不能这样!这样会伤到自己!”“宝贝,剪刀拿错了!你看,要这样!”这些负面的指令并不能很好地指引孩子。相反,一些生性敏感的孩子,可能会对这些方式反应强烈,甚至不敢行动了。若我们换一种更温和更智慧的方式,情形就不一样了。

  某天,会所来了一个新孩子。这个孩子在家没有使用过剪刀,这个新玩具很快就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小家伙立刻拿起剪刀开剪——将刀尖对着自己,比画­来比画去,没有找到使用的窍门。一只手控制不了剪刀,她便尝试两只手将刀尖掰开,再放下剪刀,试图把纸张放进刀刃里……­当然,这一切的努力都没有成功。因为担心她伤到自己,一位姐姐立刻坐到她的旁边,对她说:“我们一起剪吧。”姐姐放慢了速度,一边偷偷瞄着孩子,一边慢慢地开始剪东西。小家伙专注地看着姐姐,开始调整方式。没多会儿,她在观察、模仿的过程中学会了安全使用剪刀的技巧,脸上洋溢着自信、喜悦的光芒。

  无论哪种类型的“错”,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哪怕这个“错”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既然已经发生,就放下,不去纠结。相反,我们可以把重心放在如何善后,如何利用这个“错”带给孩子一些有益的启示与思考,让它不至于白错。当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善待孩子的“错误”时,成长的权利便交还给了孩子,我们就成了孩子心灵的导师,必然让他受益无穷。

 

    本文由中信出版社授权摘自 《让孩子天赋自由》一书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关键词: 早期教育 天赋培养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